张慧霞,梅永霞,林蓓蕾,梁莉莉,张振香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市450001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位于我国居民死因的第3位[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345.1/10万人[2],其中约75%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给家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缩短[4],居家康复将成为必然趋势,社区成为居家康复的主要场所。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针对脑卒中的社区管理规范[5],导致居家照护需求强烈且亟待满足[6-8]。随着移动医疗的到来,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作为移动医疗的最重要媒介,具备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等优势,在我国乳腺癌、白血病等居家照护中广泛应用,效果显著[9-10]。
本文梳理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APP在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中的应用现状、存在不足及前景展望,以期为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诸多居家脑卒中患者缺乏专业知识、技能,迫切需要居家照护。79.41%居家脑卒中患者长期服用3种及以上药物,但服药安全知晓率低、依从性差,84.31%患者希望能定期上门指导用药,76.47%患者希望给予书面健康指导[11]。Kamalakannan等[12]调查显示,82%脑卒中患者与92%照顾者有卒中知识需求;另有研究表明[13-14],康复指导与心理护理也为患者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见,居家脑卒中患者照护需求多元化,探求一种既能够提高居家照护获得感,同时又能兼顾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居家照护模式势在必行。
诸多研究均显示[15-16],移动医疗具有打破时空限制、缓解医疗资源短缺压力等优势,是满足居家照护需求的有效方法。倪春晓等[17]综述显示,基于移动技术的远程生理监测与警示提醒、紧急救援、健康教育及照护支持,能够满足脑卒中患者远程居家照护需求;此外,基于信息化社区卫生管理平台,为家庭签约的脑卒中患者推送个性化、一对一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并建立双向转诊通道,可满足居家康复指导需求[18]。Chen等[19]系统评价显示,基于移动医疗的远程康复与常规康复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具有同等效果。由此可见,基于移动医疗的居家照护作为一种新方法,在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译:...and as I admire his respect for the old traditions...[5]153
在居家康复中,康复师实时追踪康复进程对提高康复质量至关重要。Sureshkumar等[26-27]基于患者需求开发的“Care for Stroke”,具备疾病知识、康复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技能指导、辅助设备使用五大模块,患者可随时随地获得康复指导,同时康复师也可通过观看患者锻炼视频,了解患者康复现状,评估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的使用感受,结果显示,90%患者认为康复指导内容很全面,96%患者和100%照顾者认为APP很有用。Zhang等[28]研发的S3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包含脑卒中患者版、照顾者版、康复版三个版本,康复版可为脑卒中患者筛选适宜的运动,同时借助传感器记录患者院外锻炼类型及强度,以便康复师制定更合理的康复计划。由上可见,APP的应用既能满足患者的康复指导需求,同时又能确保康复追踪的可行性,最终实现改善康复结局目的。
尽管APP在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中被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般来说,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而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一般会涉及诸多环节,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效、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整合以及集成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工作流以及资金流,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以及效率,并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类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覆盖了三个不同的方面。通常,上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相互制约却又相互融合。在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有助于企业取得更好的未来发展。
居家脑卒中患者疾病认知不足,增加卒中发病风险。APP的应用能够通过语音、视频等形式,提供信息支持,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认知水平。如程序“ICTUS3R”[20]以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为居家脑卒中患者提供卒中识别、风险降低等知识,发行1年后总访问量达36242次,平均每人访问超过2 min。提示APP以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形式、一次推送无限次使用,在居家脑卒中患者信息支持中具有可行性。
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解决了盾构穿越高铁桥梁桩基施工难题,确保了高铁桥梁和车辆运行安全和隧道工程实体质量。本工程的施工经验,也应用到了盾构下穿铁路站场路基施工中,对将来其他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1.3 疗效及生存评估 疗效评价采用RIS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即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稳定(stable disease,SD)和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
脑卒中患者常伴发偏瘫和失语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关于APP症状管理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Stark等[29]针对失语患者开发的居家自我言语训练APP,提供读、写、命名和理解4个模块的训练内容,包含700多个核心词汇,患者也可自由添加,每日训练内容、结果可发至邮箱,供反复强化学习,研究者对10例失语患者进行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言语功能。提示今后需加紧相关应用研究,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内化于课程教学项目之中,通过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完成情况、期末考核等步骤实施评价,根据各部分比例加权给出总评成绩。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侧重点不一,表格中的权重值可视情况进行调整。
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采用质性访谈或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评价APP的有用性、易用性或患者接受性,间接反映APP质量高低。然而,各评价方法标准不一、缺乏权威的质量评价工具,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权威、客观的质量评价工具。2015年澳大利亚Stoyanov等[37]研制了一个健康相关APP的质量评定量表,以主、客观结合的方式,从参与性、功能、美学、质量和主观评价5个维度进行评价,共23个条目,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0,现已被多个国家引进并应用[38-39],但尚未引入我国。此外,Stoyanov等[40]还研制了APP评定量表(用户版),供APP使用者评价APP质量,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提示今后可尝试借鉴国外经验,引进或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照护APP质量评价工具。
APP内容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是影响患者接受APP的关键。然而,现存脑卒中相关APP大都缺乏专业人员参与,导致APP内容的科学性及实用性受到质疑,影响患者的接受性。有研究显示,非医疗机构APP开发合格率仅占23.5%[35],但截至2013年,医疗机构明确参与开发的卒中相关APP仅占47.3%[36]。提示今后在设计开发时应协调多方积极参与,提高APP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健康监测不及时、服药依从性差在居家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存在。APP能够实时监测并提醒服药,为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提高服药行为提供方法。加拿大Capela等[21-22]研发的活动监测APP,能够记录患者每日运动情况,以便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锻炼计划。Seo等[23]开发的卒中危险因素监测APP,借助传感器每日记录血压、腰围等危险因素参数,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血压、血糖达标率显著提高。此外,Morawski等[24]开发的服药提醒APP——Medisafe,能够按时提醒服药,同时每周自动生成服药依从性报告,供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服药情况,经评价在461个用药提醒APP中该APP质量排名第一[25]。提示APP的实时健康监测、定时服药提醒功能,对改善居家脑卒中患者的监测及服药现状具有积极影响。
目前,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APP功能设计相对单一,缺乏系统、全面的居家照护APP。荆瑶等[34]研制的“康复助手”,仅从康复的角度探讨对居家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躯体功能的影响。这与Sureshkumar等[27]开发的“Care for Stroke”一致。此外,Morawski等[24]研制的“Medisafe”APP,也仅用于血压管理、服药依从性监测。然而,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需求多样,提示今后需尝试开发功能全面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
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APP为居家脑卒中患者提供紧急救治策略,对缩短就诊时间、改善预后至关重要。APP能指导患者快速识别脑卒中,同时与手机地图的融合,帮助快速获取附近医院信息,缩短就诊时间。韩国Nam等[32]开发“Stroke 119”,当疑似脑卒中发作时,依据动画指示识别脑卒中,若有异常,则自动弹出“脑卒中可能”警示框,建议立即就医并提供附近可溶栓医院,患者及家属可自主选择,目前韩国77家脑卒中治疗相关医院均已被注册。此外,2017年我国也发布了“中国卒中急救地图”[33],利用黄金急救圈选择脑卒中中心,优化到院路径,减少发病到呼救时间延误。由上可见,APP在居家脑卒中患者紧急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卒中后抑郁发病率较高,影响患者康复积极性,减少社交活动。APP能够实现在线交流,克服时空限制,为医患间沟通增添渠道。Miranda等[30]开发的“iMOODS”,通过线上交流,改善患者因活动受限及抑郁而减少的社交生活。此外,美国加州远程医疗中心开发“个人康复助手”[31],医护人员24 h在线互动,但因研究经费限制,其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由上可见,APP的应用具有缩短医患间距离的潜力,或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强社会支持,促进疾病康复。
居家脑卒中患者多为中老年人,APP作为一种高新科技,在中老年人中应用相对局限。Siegel等[31]研究显示,约30%脑卒中患者因设备或技术问题而无法参与研究。此外,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也会影响APP应用。Kizony等[41]研究表明,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APP时会延长操作时间,同时正确率下降。但针对以上因素,有研究[27]显示,增加照顾者协助,可提高APP接受性,扩大应用人群范围。提示今后研究中,不仅需多方面考虑阻碍因素,同时更需深入探讨干预措施,以拓宽应用人群范围,让更多居家脑卒中患者受益。
随着APP越来越多,收集和存储的个人健康信息(患者自我报告的数据和外部设备数据)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APP开发商对信息安全性的关注却很少。研究显示[17],个人健康数据的归属权、信息调阅的专属权、安装视频或传感器在个人生活空间的决定权以及数据一旦泄露后的责任归属和后续处理方案等均需要达成社会共识。
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社区多病共存形式严峻。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42],预计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至2.55亿人左右。此外,有研究显示[43],社区慢性病患者同时患2种及以上者占57%。因此,老龄化及多病共存现状对我国现有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提出挑战,探索一种高效的居家慢性病管理模式尤为重要。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优化监测流程,为老年人及多病共存患者的居家照护提供方法,在此背景下,发展居家照护APP尤为重要。
居家照护APP的发展,不仅迎合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理念”,同时对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医疗费用具有重要影响[42],得到我国政府大力支持。2017年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44]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慢性病防治手段和工作内容,推进在线随访、疾病管理等网络服务应用。因此,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居家照护APP发展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APP应用领域广泛且效果显著,能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信息支持、康复指导、健康监测等多方面资源,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此外,在国家政策及社区慢病环境下,居家照护APP应用前景广阔。但需强调的是居家照护APP虽可为患者提供照护支持,但并不能取代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当患者出现某些症状,APP提供的照护支持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时,需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