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德 陈金燕
摘 要:新课标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改变之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的被动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成了历年来教育教学所注重的焦点所在,也只有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老师教得更容易,学生学得更轻松,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因人而教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生由于从小接受知识的背景不同,所以造成现有知识水平的差异。教师进行教学之前,应该首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活学习习惯、脾气秉性等做出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只有在完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新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如果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项进行指导,避免浪费学生以及老师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人学习知识的过程都是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融合的过程,只有在旧的知识掌握牢固并能够灵活运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新知识进行消化。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抓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小组教学中能够更真切地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小组教学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小组成员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不要因为没有学会知识点而感到羞愧,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一个同学进行观点阐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应该仔细聆听,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此类推,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也有认真聆听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要进行相互聆听。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认真听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易错点,而在小组活动之后,教师也应该认真聆听学生的学习和感受,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并进行认真的纠正讲解。只有真正做到生生和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才能在彼此交流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共同的进步和提高。
三、充分的课堂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以及学生在内的对本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提前熟知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上课前的备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教师备课除了对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专业化的熟知之外,更要对课堂的教学结构以及时间分配甚至包括课上活动如何进行都要有所预设。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小组合作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水平进行强弱结合,互相帮助和学习。当然学生在上课之前也应该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预习新知识对学生而言可以在教师讲课之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了解,然后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作出标记,画出本节课的重难点,等到老师讲解的时候可以有侧重点地进行听课和学习,这种有目的的学习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而且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在课堂上泛泛而谈,这样不仅学生没有听课的欲望,教师也会越讲越没有兴趣,从而无法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只有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结构,才能够让学生在不丧失信心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保持最大的热情。优化教学过程和结构应该从课前备课抓起。教师备课时就应该对教学时间进行有效分配,简单的知识点可以一带而过,复杂的知识过程应该进行详细讲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练习和检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明确板书内容,对重难点进行标注,让学生课后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了然于胸。相比教师泛泛而谈,不明示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取得高效课堂的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不会再因为教师单纯讲课而感到无聊,相反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多方面地对教学知识进行掌握,拓宽了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在当代的教学甚至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信息引领教学,教学课堂的多样化和先进化对促进高效课堂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
六、总结要活,以活跃拓宽思维
教师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但总结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要生搬硬套地进行讲解,应该灵活幽默地对课程进行概括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宽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将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最后的总结,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让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令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4).
[2]宋丽梅,刘少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3(28).
編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