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慧欣
摘 要:为了设计出一种学习方案让学生乐学、能学、会学,把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部发掘出来,“导学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将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要求
导学案的使用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导学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通过使用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那么,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对于一节课的导学案,学生在使用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都要经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自学为主。导学案一般要在前一天发放到学生手里,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依照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和“课前预习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相应部分。在自学时,要对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部分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自学“课前预习案”部分时,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对照课本来独立完成,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做拓展题,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用特殊颜色的笔进行标记,自学时还要尝试主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来解决问题。
课中——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达标。合作探究:此环节主要是解决在自学环节中学生自学无法完成的问题,小组内部成员进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在此环节中应该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会出不同的问题,通过“对学”(两个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群学”(三个以上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学习)来实现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有效学习。但要注意改变“假合作、假探究”的低效无效学习行为。所以在导学案内容编制时要设计好“分层学习”“分层合作”“分层探究”。交流展示:经过个人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后,仍然有一部分问题未解决时,就需要把问题在组间或班内交流,学生要在导学案上进行记录,记录自己的问题和成果。有些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在小组内难以解决就需要在组间或班内展示。班内展示的内容一般分为预设性问题展示和生成性问题的展示。预设性问题展示由教师提前安排对展示问题进行小组分工;生成性问题展示是学生在自学、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随堂笔记就要记录好这些问题,生成性的问题有极强的交流展示价值,是非常宝贵的。反馈达标:可以是学生通过完成达标检测试题来反馈,也可以是教师抽查、对子互查、自我反馈等方式来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有效的反馈形式,對所学知识内容及时加以巩固反馈。
课后——深化提升、整理总结。导学案的使用贯穿于整个课程始末,不同学生在课后使用导学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对学案进行再学习,以此来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学生课后使用导学案时要注意使用双色笔标记过的问题、重点难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最终绘制出知识导图。学生再学导学案是其检查、修正、评价、完善自我的学习过程,能提高学生的自学
能力。
二、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导学案的使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全过程,教师使用导学案也要经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教师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
课前——自学检查、二次备课。教师提前发放导学案给学生,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教师利用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批阅,既可以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又可以对学情进一步了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心中有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以此来确定新课程学习的起点来实现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导学案来监督学生持之以恒的自主学习。
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习进程、学法指导。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导学案上的一些问题都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预设的。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用导学案教学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得在课堂上就会出现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及时正确引导。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扮演“调查员”。教师通过巡视可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要适时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适当地给予指导、点拨,这是教师“指导员”角色的体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于是小组内或班内出现了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分化,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协调员”的作用,协调好组内分工或角色分工,使得学优生“吃好”、学困生“吃饱”。
课后——批阅、反思。经过课前、课中的导学案使用,导学案上的内容基本上已经完成,仍有部分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课后延伸、拓展。教师回收导学案进行批阅,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纠错情况和知识网络是否建成,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完成情况,以此来有针对性地对其辅导。教师要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指出本案存在的不足和给出改进的建议,为下一次编制导学案提供依据。教师还要依据学生导学案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思整理出易错题、易混题等。
参考文献:
[1]胡贵和,赵加琛,崔金波,等.“学案”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0(8):26-27.
[2]董明慧.初中数学“导学案”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誗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