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卫莉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课堂教学追求有效的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因势而导;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减负背景下,化学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焦虑心理的关注,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使其建构和理解新知识。学法在变,教法也要变。重视激发兴趣,使學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尾气处理问题,首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查资料等回答: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开始出现,现在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非常多,那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然后由学生讨论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关于该气体的实验都需要注意尾气的处理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点燃或收集”的方法。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现代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是引导、指导。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一切按教育教学规律,因势而导,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学。最后,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就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优化师生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三、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保证
1.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习激情
重视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教育心理学和情感教育原理为基础,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提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化学教学中,要创设情感,激发情感,培养情感,探索情感。
2.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离不开教材,离不开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课本,要设计好教法和学法。备课时,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要明确课堂“教什么”和如何“教学生”,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
3.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新课改下,教师教学方式必须转变。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构建教学方法体系。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如: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中,让学生阅读课本抓住解题思路“赤铁矿石—氧化铁—铁—生铁,生铁—铁—氧化铁—赤铁矿石”,则问题迎刃而解。
4.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要搞好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深入理解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简单说,就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创新能力,要求教师深入理解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融知识、能力、思维于一体。提高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途径、过程、方法及策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是贯穿化学课堂教学始终的。如:对金属的几种冶炼方法的探究得出:“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接着向学生介绍:人类从石器时代先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而铝的利用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由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与人类利用金属的先后,可以发现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弱;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大,这也影响了人类对金属的使用。这也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表作了铺垫。
5.运用好多媒体,服务于课堂教学
我们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服务于我们的化学教育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式极大地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通过Flash呈现危险操作,让学生耳濡目染并得出实验步骤:“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总之,化学课堂教育教学要有效,重在课堂教学,而要完成新课改目标,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对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誗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