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晶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关于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多种,其中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它的临床表现,且发病主要以3岁以下为主,婴幼儿在该类型疾病中的患者中发病率最高[1]。为能够使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本医院认为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取得满意疗效,过程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正常普通护理组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组,每组50例。正常普通护理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2±1.23)岁,持续时间为0.9~2.9 d,平均为(69±0.89)d。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99±1.07)岁,病程0.7~2.8 d,平均(1.69±0.67)d。排除标准:①小儿患者神经不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较弱,②有重大疾病史。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儿童在入院观察后经氧气管理,液体管理即输液,化痰止咳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研究组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包括:①创造一个邻里的家庭环境:医院将家人和照顾者组织在一个类似家庭氛围的邻里社区,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的性别,年龄等情况,为孩子准备适当的玩具放在患者所居住的地方,并做到定期开窗通风,并控制室内温度,湿度环境;除了衣物要保暖之外,病房中不得吸烟,减少刺激。②家属进行技术护理:护士定期测量小儿患者的各个体征,小孩在饮食后,小孩家属及时清理口腔,保持口腔卫生,同时配合护士做好皮肤护理,清洁外阴,及时清洗更换衣服,床上用品等。③创建家庭模式相互支持的形式:从家庭照顾者定期安排2~3次照顾患者的经验,感受等方面的交流沙龙,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介绍。④综合护理评估:对有症状,体征的儿童定期进行专业评估,与家属沟通,及时纠正家属的认知疾病方面上的误解,对家属的照顾方面的方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观察指标[2]:比较两组患儿的痊愈效果,包括胸半径,白细胞计数,痰化脓,体表温度四项指标,四项指标比较常见并良好治愈,四项指标中有三项正常,另一个指标显然非正常也是有效的。正常4项指标中有1~2个指标,其他指标也得到有效改善,4个指标没有改善甚至更差,则效果微乎其微。比较普通干预组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呼吸液(PEFR)和测量30%、55%、
80%的FRF。比较普通干预组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咳嗽,发热和神经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数及(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组治疗的总体效率96.34%明显大于普通干预组75.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肺功能情况的对比:比较普通干预组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对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组,其PEFR数值为(2.69±0.69),30%、55%、80%的FRF分别为(2.59±0.58)、(1.89±0.41)、(0.94±0.46)。对于普通干预组,其PEFR数值为(3.89±0.54),30%、55%、80%的FRF分别为(3.25±0.46)、(2.78±0.45)、(1.69±0.49)。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明显高于普通干预组的患者的肺功能。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出现的原因,临床症状是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呼吸,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会受损,并可能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因此,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组,并与常规治疗的改善症状和效率,可更好地改善肺功能。结果显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组总体疗效为96.34%,明显高于普通组的75.99%,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是:家庭保健中心,应运而生的医患关系是一种患者被呵护的现代模式,在整个家庭的中心,强调家庭治疗儿童的重要性,包括尊重,选择与合作的基本理念。通过建立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来护理可以加强护士,患者及家属三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3]。
综上所述,有效的家庭中心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减少时间症状,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