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序列在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

2018-01-20 23:48张婷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海绵状毛细血管脑组织

张婷娟 李 奎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影像科,吉林 四平 136000)

毛细血管扩张症在病理上是由薄壁、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病变血管壁缺乏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可呈葡萄状扩张,病变血管间隔以正常脑组织,可与海绵状血管瘤伴发。病变好发部位为脑干、小脑,但也可见于脑和脊髓的任何部位,常多发。如同时有头皮、内脏黏膜病灶者则为Rendau-Osler-Weber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此时可合并亦脑的AVW。临床常无症状[1],仅极个别以抽搐、神经功能障碍及脑出血就诊,头部CT常无异常,常规MRI对高流速血管结构敏感,对慢流速和纤细血管结构的显示能力差,SWI序列非常敏感,可极佳的显示管径细小、流速低的血管,可明显提高对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检出和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2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2~75岁,平均54岁。患者多以头痛、言语不清,行走不稳等症状就诊。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设备 东芝1.5T磁共振扫描仪。

1.2.2 扫描参数 T1WI:TR/TE 468 ms/11 ms,层厚5.5 mm,层距7 mm,矩阵256×156,激发角90°,带宽88 Hz/px,Fov 230 mm。T2WI:TR/TE 4000 ms/97 ms,层厚7 mm,层距1.5 mm,矩阵293×448,激发角150°,带宽130 Hz/px,Fov 230 mm。SWI:TR/TE49 ms/40 ms,层厚7 mm,矩阵384×326,翻转角15°,带宽80 Hz/px,Fov 256 mm,T2*WI:TR/TE 800 ms/26 ms,层厚7 mm,层距0.9 mm,矩阵256×192,翻转角20°,带宽80 Hz/px,Fov 230 mm 12例患者均接受常规SE及SWI和T2*WI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计算机自动重建得到SWI图像及最小密度投影。

1.3 影像评判:12例患者经各序列扫描所获得的所有图像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评判并计数各序列每个横断面的病灶数。

2 结 果

常规 SE序列5例脑梗死患者T1WI序列表现为点片状低信号,T2WI序列为高信号或等信号,7例脑出血术后1个月复查的患者出血灶在T1WI及T2WI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SWI序列12例患者检出的病灶数为214个,发现病灶远远多于MRI常规序列,大约是常规检查的3倍,且病灶都具有相同的典型征象,类圆形均匀低信号,大小为3~15 mm,边界清晰,其中7例患者可见个别病灶与小静脉相连。T2*WI:12例均可见多发类圆形4~15 mm大小的低信号。8例患者在12个月后复查在SWI序列脑内病灶形态、大小及信号特点基本无明显变化。SWI是一种利用组织磁敏感性不同,利用高分辨三维梯度回波成像,使用适当的TE,完全流动补偿,薄层重建梯度回波伴滤过相位信息,增加磁矩的对比及增加组织间的磁敏感差异,使磁敏感效应的敏感性达到最大化,是一项可以反映组织磁敏感属性新的对比技术,具有三维、高分辨力、高信噪比的特点。磁敏感主要物质包含正铁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含铁血红素、铁沉积及钙沉积等物质,这些物质组织磁化属性与背景组织明显不同,引起空间相位的改变,在SWI图像上呈明显低信号[2]。

3 讨 论

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椒脑血管畸形的一种,其病因不明,是一堆扩张扭曲的毛细血管,直径可达5~15 mm,毛细血管壁单薄,缺乏平滑肌及弹力纤维组织,只有一层内膜细胞,异常的血管网间可见到正常的脑组织,偶可见毛细血管壁呈胶原性增厚,无供血动脉,病变中可出现陈旧性出血成分,合并海绵状血管瘤偶可引起脑出血,以往认为单发桥脑为主,现在随着MRI技术的发展,现在对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有了更多认识,所有病例表现极其相似,颅内多发病灶,病变的大小、范围、良性的临床经过及T2WI序列和SWI序列提示血管性病变;随访中病变无变化,有学者认为病变区正常脑组织的有无是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与海绵状血管瘤的最大区别[3-4];虽然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扩张的毛细血管静脉血中去氧血红蛋白可以缩短血液中的T2*值及增加血管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相位变化,但由于SE序列采集回波除了利用读出梯度场的切换来读出回波外,还利用180°聚焦脉冲来去除主磁场不均匀造成的质子失相位[5],SE序列对局部磁场变化不敏感,加上部分容积效应,致使SE序列难以检出ICA病灶。SWI序列是一种对磁化率变化特别敏感的序列,在梯度回波序列的基础上在3个方向上具有完全的流动补偿,利用高分辨的成像技术,优化TR和TE,可以提高去氧血红蛋白区与周围组织的对比,采用最小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处理后可以使高信号的脑组织信号最小化,对于静脉血内含去氧血红蛋白丰富的小病灶显示非常敏感,检出率高。在鉴别诊断方面,SWI序列对海绵状血管瘤同样敏感,海绵状血管瘤易反复出血,病灶内有钙化和周边含铁血黄素沉积,在常规自旋回波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周围有完整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使病变呈“爆米花”状,具有特征性[1],在SWI相位图表现为多环样高低混杂信号,而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在SWI的幅值图和相位图都表现为均匀的类圆形低信号。

总之,磁敏感加权成像具有对磁化率变化非常敏感和高空间分辨力的特点,对数量,病灶范围及周围情况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优于常规序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检出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最为敏感的序列。

参考文献

[1] 陈炽贤,吴恩惠,高培毅,等.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30-1131.

[2] 李克,刘永晟,王峰,等.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杂志,2010,7(5):270-273.

[3] 岳云龙,金延方,贺聪,等.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MR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2):99-100.

[4] 庞军,韩长利,吕品,等.超高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63-64.

[5] 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等.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24-327.

猜你喜欢
海绵状毛细血管脑组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平阳霉素注射及手术切除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