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斌
(甘肃省永靖县西河镇畜牧兽医站,731600)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为特征。由于来得急、病程短、死得快,故称羊快疫。腐败梭菌是革兰氏阳性的厌气大杆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本菌在体内外均能产生芽胞,不形成荚膜,可产生多种外毒素。病羊血液或脏器涂片可见单个或2—5个菌体相连的粗大杆菌,有时呈无关节的长丝状,其中一些可能断为数段。这种无关节的长丝状形态,在肝被膜触片中更易发现,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1.1 流行特点 主要侵害绵羊,山羊少害,以2岁左右青壮年,膘情好的羊多害。本病常见于7—9月多雨季节,尤其在低洼潮湿、气候骤变,羊只受寒感冒或采食带霜或冰冻饲料或内寄生虫侵袭等因素影响下,羊只抗病能力减弱才促成此病。
1.2 临床症状 常突然发病,往往来不及表现临床症状很快死亡。病的时间稍长一点,则表现掉群、卧地、不愿走动,肚子疼、磨牙,呼吸增快,驱赶行走时表现困乏,后驱摆动。体温一般不高,排黑色软粪或粪团表面附有血丝或粘液,最后昏迷,口鼻流出带泡沫液体,通常数小时内抽风而死。
1.3 剖检查化 尸体很快腐烂,肚子胀大,可见粘膜呈蓝紫色。剥开皮肤皮下血管充血发红,或呈凉粉样的胶冻。剖开体腔,胸腹腔及心包腔有大量橙黄色液体,肝肿大,呈土黄色,质胞易碎,胆囊肿大,真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充血、肿胀,有时有溃疡,肠管内充满气体,并有出血,肺脏充血。
羊快疫通常应与羊炭疽、羊肠毒血症和羊黑疫等类似疾病相鉴别。羊快疫与羊炭疽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较为相似,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区别腐败梭菌和炭疽杆菌。此外,也可采集病料做炭疽沉淀试验进行区别诊断。羊快疫与羊肠毒血症在临诊表现上很相似。
2.1 饲养场地面积较小,有的靠近阴坡面,冬季日照时间短,由于维生素D自体不能合成,再加上缺乏运动,引起钙、磷吸收不全。
2.2 由于突然舍饲,没有一个适应过程,羊只应激反应强烈,致使羊体抗病力下降,又因为活动面积小,不能自由运动,则引起一系列的胃、肠功能障碍综合症状。
2.3 舍饲前没有充分准备,各类精饲料、个别户只用玉米秸秆粉,饲料单一,导致营养缺乏。不能适应羊体营养需要,放牧时羊爱吃什么就吃什么,舍饲后喂啥吃啥,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青绿饲料缺乏。
3.1 常发地区应在发病季节前定期预防接种,目前常用羊快疫、羊猝狙及羊肠毒血症三联疫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击、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用时摇匀,不论羊只年龄大小,均皮下或肌肉注射5ml,免疫期6个月。
3.2 健康羊只转移到干燥地区放牧。可收到减弱和停止发病的效果。应将所有未发病的羊只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早上不宜太早出牧
3.3 病死畜严禁剥皮利用,尸体及排泄物应深埋,污染的棚圈用具及场地可用3%烧碱溶液或20%漂白粉溶液消毒,同时给其他绵羊可灌服0.5%高锰酸钾溶液250ml或2%硫酸铜溶液100ml。
如病程长可用药物治疗:
4.1 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80—160万单位,每天2次。
4.2 磺胺嘧啶灌服,按每次每千克体重5—6g,连用3—4次。
4.3 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按每次每千克体重0.015—0.02g(以磺胺嘧啶计),每天2次。
4.4 通过临床实践,国浩高科羊疫清(100kg体重/支)+干扰素(100kg体重 /支)+头孢先锋(200kg体重/支)连打3天,治愈率可达85%以上。
4.5 中药预防:金银花20g、连翘20g、淡豆豉15g、桔梗 15g、荆芥 15g、竹叶 20g、薄荷 10g、牛蒡子 15g、芦根 30g、甘草 5g,水煎取汁,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