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 园
(甘肃省会宁县大沟镇畜牧兽医站,730721)
会宁人喜欢吃山羊羔子,肉嫩、汤鲜不膻气。春节之前是消费的高峰期。本地山羊羔子满足不了当地人的消费需求,部分养羊户从外地贩运过来短期育肥,上市交易。冬季天冷,塑料棚膜覆盖严,圈舍潮湿、氨气味大。山羊咳嗽,流鼻涕现象比较多,育肥效果不理想,部分羊只发生死亡。
大沟镇新坪村孟某,看到育肥山羊羔子在春节之前一段时间价格居高不下,本地山羊羔子少的市场行情,从外地购进300只山羊育肥。天气冷,搭起塑料大棚。5天后,山羊陆续发生咳嗽、先流浆液性鼻涕后变为黏脓性。用青、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大,前来站上询诊,经检查检疫合格证明齐全,圈舍潮湿、氨气味道大。咳嗽、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涕,体温41℃。经综合诊断为山羊支原体肺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的不错的效果。
山羊支原体肺炎又称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咳嗽、肺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各种年龄、性别的羊都有易感性,3月龄以下的山羊最易感染,常发于冬春寒冷潮湿季节和梅雨季节,病死率较高。
咳嗽,特别是在清晨、夜深人静或强行驱赶运动时,表现为连续干咳,咳嗽时站立不动,背拱起,颈伸直,头下垂,眼睑肿胀,流泪或有脓性分泌物,有痛苦感。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按压胸壁表现敏感。流浆液性鼻液或脓性鼻液,脓性鼻液粘附于鼻孔和上唇,形成痂垢。病重者常闭眼站立或卧地不起,呈现痛苦呻吟状。食欲不振,病羊逐渐消瘦,最后卧地不起,头颈伸直,窒息死亡。经治疗的羔羊若治疗期短或用药不当往往转为慢性,出现消瘦,生长发育停滞等症状。体温39.5℃~41℃
病例变化主要集中在肺部和胸腔,胸腔积液,胸水呈淡黄色浆液样,暴露于空气中很快凝结成胶冻状。胸膜粗糙无光泽,肺脏、心脏与胸膜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肺尖叶、心叶和部分膈叶的下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肉样”病变,局部内陷,表面覆盖有一层灰白色或灰红色的纤维素性附着物,病变区与健康肺组织界限明显。肺小叶间组织变宽,小叶界限明显,肺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心肌松弛、变软。肝、脾肿大,胆囊肿胀,肾肿大,包膜下小点瘀血。其它脏器无明显变化。病羊肺组织切片可见明显的增生性间质性肺炎病变。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采取病料,做组织培养。
3.1 10%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和10%黄芪多糖粉饲料中添加饲喂,一天两次。
3.2 中药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补血活血为主。山豆根 20g、板蓝根 20g,大青叶 20g、黄芩 10g,半枝莲18g,贝母10g,茯苓18g,黄芪25g,党参16g,川芎 15g,甘草 10g(20 只羊用量)。 凉水煎服,候温灌服,一日两次。
3.3 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30g,杏仁30g,炙甘草30g,石膏(打碎先煎)50g,黄芩、栀子、连翘、银花各25g,贝母、桔梗各20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0只羊用量)2剂/d,连用5天。
对发病羊只用10%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和10%黄芪多糖粉饲料中添加饲喂,一天两次,中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除3只并发症死亡外,其余的食欲恢复正常,不咳嗽,后随访,痊愈。
4.1 严禁从疫区引进,新引进羊只必须隔离检疫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时方混入大群。疫区每年把本病作为免疫程序的一项,做好疫苗的免疫注射。
4.2 塑料大棚冬天保暖,天气晴朗、暖和的时候,做好通风,保持圈舍干燥。
4.3 发病后及时有效的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对咳嗽,流鼻涕,淌眼泪,发烧等症状全部隔离死亡、治疗。健康羊只注射疫苗。
4.4 本次为群体发病,每个治疗的意义不大,只要羊只吃草料或饮水,采用拌料或饮水集体投药,个别单独治疗的方法,省力、高效。可溶性粉剂的推广应用,在饮水中加药成为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