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红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畜牧兽医站,733000)
奶牛环形泰勒虫病,也称焦虫体病或血孢子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寄生于奶牛的血液的红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该病通常呈急性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主要特征表现为高热、体表淋巴结肿胀、出血以及贫血,奶牛和黄牛较易发生。本文作者就奶牛发生环形泰勒虫病的防治措施进行论述,供同行参考。
病初测量病牛体温明显升高达39.5~41.6℃。触摸体表淋巴结呈现索状肿胀,按压病奶有痛感。听诊心跳加速,达106~120次/分钟。呼吸频率加快。视诊奶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口黏膜、眼结膜、阴道黏膜苍白、黄染。中期病牛精神明显萎靡,食欲彻底废绝,反刍缓慢,瘤胃蠕动1~2次/每分钟,耷耳垂头,弓腰缩腹,肷部下陷,常常呆立在一旁或者在偏僻阴凉处安静俯卧,头朝向腹侧弯伏。排出的粪便中混杂黏液或者血液,排尿量减少,呈深黄色。鼻镜明显干燥。后期疾病快速恶化,停止采食,反映迟钝,卧地不起,发生死亡。
剖检病死牛,全身皮下、肌间、浆膜和黏膜上都存在大量的出血点或者出血斑,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不同大小的灰白色和暗红色结节。胸腔内有大量的红色渗出液,心房有出血斑,心肌呈弥漫性出血点,心脂肪有出血点或者出血斑,肺脏明显气肿和水肿,被膜有瘀血斑和出血斑,肺门淋巴结肿大。瓣胃坚实,剖切困难,皱胃黏膜肿胀,有大量黄白色或者暗红色的针尖大小到黄豆大的结节,结节部上皮细胞坏死处有溃疡病灶形成,边缘不整齐,中央凹陷,略微隆起,胃黏膜发生脱落。脾脏显著肿大,被膜上有出血点,脾髓质呈质地较软的黑色糊状。肾脏发生肿大,质地变软,存在暗红色的粟粒大小的病灶,外膜容易被剥离。肝脏发生肿大,质地变脆,呈灰红色,被膜存在很多的出血点或者出血斑,肝门淋巴结也发生肿大,且胆囊发生黄染、肿大。血液比较稀薄,呈淡红色,不容易发生凝固。
该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杀灭虫体,消炎降温,避免引起继发感染。同时,根据病牛临床症状进行强心、止血、缓泻、补液、健胃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3.1 西药治疗:三氮脒(贝尼尔)5~7mg/每千克体重,注射用水配制成5%~7%溶液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d,或阿卡普林0.6~1mg/每千克体重,注射用水配制成5%溶液进行皮下注射;同时,静脉注射青霉素400~500万IU,穿心莲 30~50mL,每天 2次,连续使用 3~5d。若病牛症状比较严重,进行补液、强心、保肝利胆,静脉注射5%葡萄糖1500~2000mL,复方氯化钠 1000~1500mL,l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10~20mL,复合维生素B50mL,l0%维生素C30~50mL。此外,肌肉注射安乃近20~30mL。
3.2 中药治疗:治疗原则是导滞化积、健脾和胃。分别称取川楝子45g、青皮50g、鸡内金45g、焦槟榔 25g、延胡索 35g、厚朴 45g、焦三仙各 50g、大黄45g,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1剂。当病牛消积胃开后,可改喂甘草 30g、丹参 30g、黄芪 50g、白术50g、熟地 50g、陈皮 50g、白芍 40g、山药 50g 、党参 80g、茯苓 40g、黄芩 30g、川芎 40g,可加水煎煮或者研成粉末后用开水,待温度适宜后进行灌服,每天l剂,连续使用4天。
该病发生的季节性通常比较明显,对于本病的预防主要是进行灭蜱,或者接种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也可以使用药物预防,一般选择使用贝尼尔,按每千克体重使用3mg,并添加适量的注射用水配制成7%溶液进行深部肌肉注射。另外,也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mg咪唑苯脲,添加适量的注射用水配制成10%溶液进行肌肉注射。只要科学进行防治,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