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洪波(辽宁省建平县八家农场动物卫生监督所)
陶青( 辽宁省沈阳市综合保税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近年来,寄生虫病作为猪的三大传染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之一,因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或多为隐性,死亡率相对较低,极易被忽视。规模化猪场中寄生虫病感染严重,体内寄生虫感染率达到90%以上,体外寄生虫感染率几乎100%。作为一种消耗性疾病,往往给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带来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养殖成本显著增加,成为经济效益折扣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规模化猪场高发的4种寄生虫病危害及防治进行探讨,以提高饲养管理人员对猪寄生虫病的重视,发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体外寄生虫。猪体外寄生虫多寄生于猪的皮肤层,引起寄生部位皮肤病变并表现出剧烈的瘙痒、红肿、脱屑和溃疡等症状。猪体外寄生虫种类有螨、蚊、蜱、虱和蝇等,其中对规模化猪场危害最大的是猪疥螨。
猪疥螨是蜱螨目和疥螨科中比较微小的寄生虫,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背侧面视野下,虫体长度约0.5毫米,仅能看到两对前足。猪疥螨的所有生存时期——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均生存于表皮下,约10~15天即可完成一个生命周期。雌性成虫能够存活30天,每天在宿主皮肤内的虫道中产卵1~3枚。猪疥螨在宿主体外无法繁殖,而在温度7~18℃和65%~75%的相对湿度下,可在体外存活12天。
猪疥螨病又称疥癣,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圈舍、饲草等间接传播感染。在规模化猪场中,从断奶仔猪到成年猪等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猪疥螨。在感染期间,产生的过敏反应能够引起皮肤红斑和耳内结痂,也可造成慢性感染,最终形成硬皮。而猪疥螨进入皮肤深处,其最典型的症状是瘙痒,有研究表明,疥螨病病猪瘙痒行为频率相对于健康猪高9倍,病猪频繁向猪栏和墙壁上反复摩擦皮肤。这种瘙痒一方面引起应激,导致感染病猪躁动不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发育迟缓;另一方面由于瘙痒引起的摩擦和抓刮等皮肤损伤,大大增加了细菌、病毒等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的风险。
2.体内寄生虫。猪体内寄生虫寄生于猪消化道或其他脏器内,依靠虫卵和感染性幼虫传播。体内寄生虫和宿主争夺营养成分,造成猪营养不良。同时,幼虫移行于内脏器官,导致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的机械性破坏,影响器官正常的生理机能。猪体内寄生虫主要包括蠕虫和原虫,感染体内寄生虫常引起仔猪发育迟缓,消化不良;成年猪食欲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妊娠母猪出现胎儿发育不良,甚至流产、死胎等症状。
(1)猪蛔虫。猪蛔虫属于大型寄生线虫,寄生于猪小肠内。由于其生活史简单,繁殖能力极强,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在规模化猪场中发病率极高,在我国生猪养殖中感染率可达17%~80%,平均感染强度20~30条,多发生于仔猪,尤其是3~6月龄仔猪最易感。猪蛔虫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污染饲料和饮水。
感染猪蛔虫的病猪常表现出口渴、呕吐、流涎和腹泻,成年猪感染数量较少时症状不显著,但伴有食欲不振、磨牙等表现。猪蛔虫幼虫在猪体内移行可引起咳嗽、发烧、肝脏损伤和肺炎等症状,成虫大量寄生于小肠内,破坏肠壁组织并吸取宿主营养,造成猪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可形成僵猪。
(2)猪弓形虫。弓形虫是能够感染所有温血动物真核细胞的顶器门寄生原虫,宿主范围广,人畜共患,生活史复杂,传播途径多样。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终末宿主,可向外界排泄卵囊。在体外环境中,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为卵囊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形成感染性卵囊。猪可通过摄入食物、水源或环境中的感染性卵囊而感染弓形虫病。猪肉是人类主要肉食来源之一,猪的弓形虫感染和猪肉制品的弓形虫污染给人感染弓形虫带来潜在的可能性,通过摄食未制熟的猪肉可使弓形虫直接传播给人类。
规模化猪场中各阶段猪群均可感染弓形虫,暴发弓形虫病后死亡率高达60%以上。猪感染弓形虫一般呈隐性,不表现明显症状,但可引起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少数急性发病可表现咳嗽,共济失调,震颤和腹泻等症状。重病猪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体温高热、呼吸困难、器官衰竭,1周左右即可死亡。弓形虫感染也是猪重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母猪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造成流产、畸形胎或死胎,此外,可导致新生仔猪体弱或发育不全等,给规模化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猪球虫。球虫是一种典型的细胞内寄生原虫。据报道,近年来规模化猪场球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猪群主要感染等孢球虫和艾美尔球虫两个属,以等孢球虫致病力最强。猪球虫寄生于小肠绒毛上层细胞,卵囊随猪粪便排泄出体外,在适宜的温湿环境中发生孢子化,发育为感染性卵囊。猪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后可导致猪群球虫病暴发,感染率为25%~50%。
猪球虫病以引起仔猪严重腹泻为主要特征,病猪排黄色水样粪便,恶臭,症状与仔猪黄白痢相似,可导致脱水,体重下降,从而造成仔猪生长不良,甚至发育成僵猪。猪球虫病在临床上多是并发或继发感染,发病猪群常伴有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感染,严重时可导致猪迅速死亡。成年猪和种猪一般为带虫隐性,是重要的传染源。
猪寄生虫病是潜伏性极强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且常引起严重的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复杂严重,甚至引起猪群的致命危害。因此,防治寄生虫病不容忽视,而规模化猪场防治猪寄生虫病应以预防为主。
1.环境。良好的饲养环境是有效预防猪寄生虫病的前提条件。规模化猪场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址布局,合理布置圈舍,厂区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猪舍应保持通风和干燥,避免阴暗潮湿。猪舍的卫生清洁直接影响猪体内外寄生虫的发病率,做到及时清理圈舍、饲槽、水槽及器具,定期用双甲脒对环境进行喷洒消毒,以杀灭环境中的虫体和虫卵。给猪群提供新鲜清洁的饲料和饮水,经常冲洗猪身,减少体外寄生虫和携带虫卵的风险。圈舍粪便及时清理,采取堆积高温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消除粪便中的虫卵和幼虫,以免造成重复感染。猫、狗、鼠类等动物是猪寄生虫的带虫源,可作为中间宿主传播寄生虫病,采取封闭式饲养,控制带虫源接近圈舍。
2.饲养管理。规模化猪场“全进全出”“批次管理”“自繁自养”和“隔离引种”的先进饲养管理模式可有效切断猪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规模化猪场集约程度高,饲养密度大,饲养间隔短,这给寄生虫感染提供了契机,饲养过程中,合理控制空间和时间密度,可有效降低寄生虫病感染几率。猪对寄生虫病的易感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的猪群,科学掌握饲料成分,做到各阶段猪群的饲料营养配方合理均衡,提高猪群整体免疫力和对寄生虫病抵御能力。此外,规模化猪场应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寄生虫病的定期监测,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时期猪群寄生虫感染情况,及时制定和调整预防计划及驱虫方案。
3.驱虫计划。合理的驱虫计划对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应根据猪场实际环境、饲养条件及定期监测结果,动态掌握猪场寄生虫种类、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总结猪群发病规律,并根据寄生虫生活繁殖周期,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驱虫计划,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驱虫时机的选择是驱虫计划中的重要因素。新引入猪和后备猪应进行隔离饲养,引入后3周及合群前10天进行各驱虫一次;母猪分娩前和仔猪分圈前3周左右驱虫一次;保育猪2月龄后驱虫一次;种猪全年可按季度驱虫4次。
规模化猪场治疗寄生虫病的首选药物应遵循“新型、广谱、高效、低毒”的原则,且应尽量选择可同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安全驱虫药。为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应采取交叉用药和联合用药的合理方式,避免长期使用单一驱虫药或驱虫次数过于频繁,使用剂量过高或过低等。
1.猪线虫及疥螨治疗。伊维菌素对体内的线虫和体外的疥螨都有杀灭的作用,可采取饲料给药或注射给药方式,饲料中添加2毫克/千克连用7天,或3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伊维菌素只能杀灭线虫的L4期幼虫和成虫,且对疥螨虫卵没有杀灭作用,因此需要间隔2周后重复给药一次才能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目前,也有线虫和螨虫分别给药的驱虫方案:芬苯达唑5~7.5毫克/千克体重给药,专驱体内线虫,不仅可以杀灭各阶段幼虫,而且对虫卵也有极强的杀灭作用;0.1%的双甲脒彻底喷淋猪体表面,可以彻底杀死疥螨的成虫、幼虫和虫卵。驱虫方案根据猪场具体的生产情况而定。
2.猪弓形虫治疗。目前,国内对弓形虫的耐药株报道很少,所以对弓形虫的治疗主要还是以磺胺类药物为主,饲料中添加400毫克/千克磺胺氯达嗪钠(SCP)和80毫克/千克的甲氧苄啶(TMP),严重感染的个体需要注射治疗。
3.猪球虫治疗。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是等孢球虫,而对母猪的粪便检测,82%是艾美尔球虫感染,而并未发现等孢球虫卵囊,这说明仔猪的感染并不是摄入母猪粪便中的卵囊,因此不需要对产前的母猪进行抗球虫治疗。如果产房内有球虫感染和仔猪腹泻,最有效的手段是对仔猪进行抗球虫的预防性治疗,给3日龄仔猪一次性口服20毫克/千克体重的百球清,可以有效防治腹泻的产生。
综上所述,随着规模化猪场养殖量逐年增加,猪寄生虫病发病特点逐渐呈现多变复杂态势,能够准确掌握猪场寄生虫病发病规律,有计划的制定合理的预防机制并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