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调神(静息)状态下的针刺效应中枢整合效率*

2018-01-20 18:57俞倩丽施昌飘焦俊玥赵逸彬林咸明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调神中枢静息

俞倩丽 施昌飘 焦俊玥 赵逸彬 林咸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治神、守神是《灵枢》针刺理论的重要内容,历代针灸医家十分重视,并在临床奉为圭臬,要求患者和医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尽可能做到守神和治神[1]。针刺效应机制研究从针刺外周始动到中枢整合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但治神、守神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特别是在中枢整合这一层面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机制则少见报道。笔者试从治神、守神的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调神(静息)状态下的患者中枢运行特点以及针刺效应特点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以期在理论上对针灸临床强调治神、守神提高针刺效应的内在含义进行阐释。

1 调神的理论渊源

神,泛指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人的意识、精神、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2]。有学者指出,针刺取效的关键是“神”[3],治神、守神则是针灸临床对患者和医生的要求,《灵枢·九针十二原》言“粗守形,上守神”。针刺治神,指医生在针刺操作过程中精神的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使刺穴准确,进针顺利,手法对证,运针自如,得气明显;同时,观察和引导患者,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使患者神气会聚、情绪安定后才可行针,正如《素问·针解》所云“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针刺守神,是指针刺得气后慎守经气的过程。在针刺得气后,医生和患者双方仍应注意力高度集中,心神凝聚,守气勿失[4]。这些都说明了治神、守神是在针刺治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法和要领,是医患双方神志意念的交流过程,是直接影响针灸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针刺过程中的治神与守神。目前有关针刺效应作用机制的研究,从针刺外周始动效应到中枢整合等领域的内容,初步揭示了针刺效应的产生以及部分影响因素。目前对针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灸法的选择、针刺手法、穴位组方、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等方面,但对患者调神(静息)状态下针刺效应的影响,也就是对针灸临床比较关注的治神、守神作用这一层面的研究少见报道。

2 调神(静息)状态下中枢运行的生理特点

神经元细胞是构成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刺激并传导兴奋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们有序地构成神经网络或回路,发挥“协调与整合”的作用,其电生理活动可以在大脑皮质和头皮表面通过脑电波(EEG)反映[5]。脑电波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分为α、β、δ、θ四种波形。在清醒、安静和闭眼状态下,即静息态下,脑电的基本节律α波最为明显,常被作为精神集中或预备状态用于科学研究中。此时α波的功能连接占优势,大脑进入所谓“放松性警觉”状态,机体注意力呈高度集中,产生对外部刺激的节律同步化,从而增强针刺应激在中枢的整合效应。有研究指出[6],人在安静休息时,大脑会产生规律的中频α波,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即达到调神状态,此时有利于创造灵感、判断事物等,对针刺的接受、配合也会较往常升高。研究[7]表明,冥想、音乐等放松训练可使大脑神经元同步性、协调性、有序性增强,注意力集中,此时中枢系统对针刺应激的响应是最强的。而在注意周围事件或进行思考时,大脑则会产生不规则的低振幅β波,而β波又被称为紧张波,身体呈现一种紧张状态,大脑能量除维持本身系统外,还得准备随时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即所谓“提防”心理,此时下针是不利的。王明丽等[8]认为针灸刺激需在极度放松或产生合适感时才会出现广泛α波或调频θ波,从而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同步化过程,增强中枢系统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整合效率。

此外,各脑功能区提高中枢整合效率离不开足够的能量供给,而调神(静息)在提高脑血流方面的作用显著。黄雯等[9]利用多模态光学脑成像,发现基于血氧代谢的连接强度更大,并在同一个功能区内,静息时血氧代谢信号的时间同步性更高,即脑血流更充分,可见调神(静息)状态下的中枢系统更有利于对针刺应激的反应。

3 调神(静息)状态下针刺效应的作用特点

针刺效应即是给予穴位针刺刺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递,刺激信号至脑中枢,通过中枢整合分析后,对机体作出反馈性的调节信息。在这一系列环节中,疾病证型的确诊、穴位的选择、针刺操作手法、中枢的信息整合等均是影响针刺效应的重要因素。当今针刺效应临床及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证型诊断、穴位组合、针刺手法等方面,对于针刺信号在中枢如何整合,特别是如何提高这一整合效率的研究则较少。

国内学者大多应用影像学检查探讨针刺单个穴位、经穴与非穴、针刺手法等的中枢响应机制。前面提到,在针刺过程中需做好“医者治神”与“患者守神”两方面,在患者精神集中时方可下针,这一状态实则为大脑的静息态,而默认网络(DMN)[10]是大脑处于静息状态时相互联系、维持健康代谢活动的若干脑区组成的主要功能网络。Raichle[11]首先于2001年采用PET技术定义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式,他认为大脑除了在执行任务时的任务网络外,还存在一种大脑静息时的默认功能网络。该网络主要包括前额叶内侧、前扣带、后扣带及双侧顶下叶等脑区,而前额叶更是具有信息整合这一高级功能。在静息状态下,中枢调节呈有序性和节律性地运作,默认功能网络和任务功能网络这两部分脑网络功能呈和谐的交替作用。Greicius等[12]研究基于组块设计的运动任务之间的静息fMRI数据,发现轻微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默认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减弱,这说明默认网络在行为认知、控制心理状态等功能上发挥着巨大作用,这离不开整合效应的功能。而调神(静息)状态下,这种默认网络功能比在任务网络下所激活脑区更活跃,这足以说明调神对默认网络的促进功能,从而使处理信息变得更为高效。另一方面,研究[13]认为冥想状态与默认网络相应脑区有更强的耦合作用,默认模式网络中的差异与精神游走减少相一致。故认为,调神状态下默认网络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整合等功能。

4 小结

根据针刺刺激效应的产生及其作用规律分析,中枢系统对针刺刺激信号的响应与整合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接受针刺治疗时中枢所处的功能状态对针效的产生与强化影响巨大,这可能就是历代医家强调的“上守神”以及治神、守神的关键所在。在针刺效应产生过程中,机体的治神、守神状态可促使中枢神经细胞功能的同步化过程,增强了机体接受针刺刺激的敏感度,更体现在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上,提高了中枢处理信息时的整合效率。借助于脑电图(EEG)、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现代化技术,探究响应脑区的功能性改变及相关脑受体的密度变化及分子代谢水平,试以阐述守神、治神与针效的关系以及调神对不同疾病疗效的影响等,具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调神中枢静息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邹伟运用调神针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小儿推拿治疗中枢协调障碍163例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的影响
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