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明旻 智利红 江燕 贺晓珺 周芬娜(河南省洛阳市畜牧工作站)
2008—2018年,全国奶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高度重视牛奶质量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引导全国奶业走向质量提升和单产提升的双提升战略道路。笔者对河南省洛阳市38家奶牛养殖场户的经营模式,奶牛品种、数量、单产、饲料、新技术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洛阳奶业情况。
牧场32家,小区6家,牧场化率达84%;奶牛品种:1.3万头奶牛中99.8%为中国荷斯坦牛;目前,奶产量单产达10吨以上场有3家,占7.9%,8~10吨场4家,占10.5%,5~8吨场23家,占60.5%,5吨以下场8家,占21%,最低场单产不足4吨,平均单产7.83吨。其中,使用TMR32家,占84%,DHI测定场26家,占68%,参加奶牛品种登记33家,占87%,但能够提供有效系谱档案数据的仅有20家,占53%。根据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洛阳市参加DHI测定奶牛平均乳蛋白3.34%,乳脂率3.8%,体细胞数28万/毫升。
奶牛养殖以提高奶产量奶品质为目的,全市38家奶牛养殖场户调查情况分析,影响奶牛单产提升和奶品质的主要因素有:
1.大量低产牛的淘汰。洛阳市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是从1995年开始,奶牛产业发展晚,数量少,奶牛从全国各地采购,主要以黑白花为主,奶牛产奶量低、数量少,以扩繁为主要目的,因此产奶奶牛尽管产量低,但仍可以繁殖,不会轻易被淘汰,导致大量低产牛存在,拉低了奶牛的平均单产。目前,受国际奶源市场冲击,奶质量标准的提高与养殖成本增加,牛奶利润下降,低产牛大量淘汰,提高了奶牛的单产。当前奶牛存栏,仅为2010年的三分之一,但牛奶产量为2010年的四分之三。
2.改良措施的广泛应用。
(1)2010—2018年大量优质性控冻精技术推广应用。国内多家企业都在推广性控冻精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奶牛企业购入国外生产性能较高的种公牛冻精,将国际国内的优良种牛基因植入洛阳市牛群,奶牛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都有显著改良。
(2)DHI测定技术的推广应用。2010—2018年,DHI在河南省广泛推广。目前,洛阳市参加测定的场有26家,占68%。河南省DHI测定中心及洛阳市DHI测定中心,定期将检测的报告反馈给各奶牛场,奶牛场根据报告采取措施,加强营养和疫病防控,对保障奶牛健康,提高牛奶质量意义重大。
(3)奶牛品种登记工作的开展。2016年奶牛品种登记工作在河南省部分地市开展,洛阳市共有33个奶牛场参加登记,参加登记的奶牛占全市奶牛的82%,全省已初步建立奶牛品种登记的数据库,综合DHI测定结果,已能够为多个奶牛场提供遗传分析报告,提出改良意见,指导选种选配工作。
3.养殖模式的转变。以前奶牛场多数以散养和小区的形式存在,奶牛的品种质量参差不齐,饲养管理模式混乱,导致新设备新技术无法推广应用。现在养殖散户越来越少,小区饲养模式也大多通过收购转换升级,机械化挤奶、TMR及奶牛分群饲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牛舍标准化程度提高,养殖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卧床、散热机械和清粪技术的应用不但提升了奶牛的舒适度,也提升了奶牛的单产水平,减少了疫病的发生。
4.优质牧草和全株青贮技术的应用。目前,70%的场给产奶奶牛饲喂苜蓿和全株玉米,提高了奶牛的营养标准。优质牧草的饲喂,使奶牛健康状况和牛奶质量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乳蛋白和乳脂率逐年提高,参加测定的场2017年平均乳蛋白3.34%,乳脂率达3.8%,体细胞数28万/毫升,乳蛋白和乳脂率均有明显上升,体细胞有显著下降。
5.配种技术的提高,奶牛健康状况的改善,科学合理控制胎间距。严格按照冻精配种操作规程进行配种,奶牛保健技术的应用减少子宫发病率,提高一个发情期内受孕率。目前,母牛产后50~60天内配种并受孕,产犊间隔在12个月,缩短了干奶期,也提高了奶产量。
6.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自动取草机械的应用,大大减少了青贮秸秆二次发酵,提高饲草质量;揉丝机的应用,提高了消化率和适口性,减少了青贮饲料的浪费;TMR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饲草料的均匀度和适口性;犊牛保育技术提高犊牛育成率;冬季温热水供应减少了奶牛肠胃病的发生;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减少了重大疫病发生概率,延长了奶牛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