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阳南
(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力不断提升,覆盖面不断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也逐渐增大[1-2]。互联网、博客、微博、手机报、短信、移动电视等媒体都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新媒体的层出不穷,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局限,能够适时、交互地向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使得大众获取信息的通道更加多元化,信息传播从单向转变成了多向,传播信息的手段多种多样,且信息传播面非常广泛,信息量也非常大。新媒体由于形式多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从一定角度上看,新媒体就是所有信息交流者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各种局限,即使最偏远的农村也能及时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农民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多种信息资源,农民的整体素质在互联网影响下不断提升,新媒体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普及,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良好契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尽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秸秆焚烧、养殖场的粪污乱排、农药化肥等过量施用在农村还普遍存在。一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现象时有发生;每年夏秋两季出现的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秸秆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多年来废旧农膜带来的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残膜在自然环境中往往需要上百年才能完全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的有毒物质,不仅会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降低土壤肥力,还直接破坏土壤的理化结构,从而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农村土地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导致农田土壤污染、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此外,通过农田径流对水体造成了污染。我国养殖规模巨大,肉类产品产量世界第一,生猪饲养量接近12亿头,禽类一年中出栏130多亿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包括屠宰场清理粪污产生的污水达30亿t以上,而规模养殖场带来的粪污污染也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对农村的水资源、土壤资源、大气环境及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随着国家城市环保标准的提高以及城市污染防治监督机制的完善,一些污染型的工业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高污染性的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如今,农业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土壤污染及其带来的粮食安全、国民健康等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恐慌,因此,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十三五”将重点推进建立完善规范的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环境保护督察巡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2017年初,环保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将显著提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作为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主要处理方向的作用更加突出,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国家环境保护部现已开通环保部官方微信微博,借助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推进企业发布环境社会责任报告,把政府和企业同时放在阳光下,加强社会监督,健全反馈机制;帮助相关各方了解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最新政策,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由此大力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而广大农村在努力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生态的集约型农业等环境治理措施的同时,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向农村渗透。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力不断地提升,覆盖面不断地扩大,不仅影响着农业、农村、农民,改变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且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了作用。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通过新媒体能即时传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信息,随时了解和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为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带来了契机。
在新媒体迅速普及应用的时代,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通过新媒体了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农村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形成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通过发挥新媒体数字化、即时性、交互性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及时沟通,不断提升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新媒体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这也是新媒体时代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条件,应尽快制定有利于新媒体发展的政策法规,及时清除一些制度障碍,建立科学有效的媒体管理体制,为新媒体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繁杂,存在各种安全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首先应加大对不良信息浏览的惩罚力度,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促进其规范化。通过法律法规等预防网络风险,打击网络犯罪,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造健康、有序的新媒体环境。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获得资源和便利,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其普遍利用和效能发挥还有一个过程。因此,在利用新媒体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地予以推进。
科学技术是新媒体发展的动力,也是新媒体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保障。首先,要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因此应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提升乡、镇及以下行政区域光纤接入网络覆盖水平,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高带宽应用,为农民获取信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逐步普及应用,通过新媒体技术对农村的水、土壤和空气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监测,做到适时、准确、高效地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有效联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效。
其次,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不仅具有网络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跨地域传播的特性,还具有移动性与便携性、受众资源丰富等优势。可见,手机媒体也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可忽视的载体和平台。因此,建议大力推进手机媒体建设,以弥补农村互联网覆盖率较低的状况。在广大农村,新一代青年农民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智能手机的使用也非常普遍,他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防治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中坚力量。因此可见,借助手机媒体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前景广阔。
再次,就是发展数字互动电视媒体,通过数字电视的互动功能,使农村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各种网络服务,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视频点播、生态环境治理远程教学和生态环境保护信息查询等。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为此,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端服务器研发,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实际,推进各种治理技术研制、运用和普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平衡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今后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暂时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和媒体的广泛宣传。新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畅通表达渠道等方面,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传播环境也正在发生变化,显现出了立体化、丰富化、大众化、及时化等传播特点。目前,通过新媒体的传播,“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难点在于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过去,农村的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传播的受众有限,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在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如今,随着新媒体对广大农村地区不断渗透,农民的整体素质在互联网影响下不断提升。一些农村地区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农民宣传《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关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方针政策及环保工作最新进展和成效,让农民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此外,开展以宣传农村环保知识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保护节目展播、生态公益广告宣传和环保知识专题讲座等活动,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使农村受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了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的意识;传播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绿色农业生产信息技术,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产品,减少了对土地、水源的污染;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快农村对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帮助农民科学利用再生能源,解决日常生活之需,杜绝焚烧污染;鼓励农民践行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并对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如今,在广大农村,新媒体已经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可忽视的载体和平台,在传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报道实践动态、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融入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以新媒体为主体的信息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社区的内外部环境,新媒体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传播作用,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他们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农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因此,加强新兴媒体的建设和应用力度,有利于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匡文波. 新媒体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启明.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农村环境问题探析[J]. 农村经济,2009(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