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永, 严国红, 王合勤, 王爱民, 何冲霄, 施 伟, 唐红生, 刘 凯, 张桂云, 孙明法
(1.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002; 2.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3.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
荃优1393(曾用名盐优1393、盐荃优1393)系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良不育系荃9311A和自育强优恢复系盐恢1393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3—2015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筛选试验、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荃优1393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稻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17年6月29日经第3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70045,证书编号为2017-1-0045。2017年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获公告,公告号CNA017136E。
2001年在江苏盐城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镇恢084为母本、以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恢复系中间材料盐恢411的F8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杂交种65粒;同年冬,在海南三亚种植F1(田间编号01H409),栽3行21株,表现出杂种优势强、株型紧凑、叶片短挺、结实率高、熟相好等特点,成熟时混收种子。2002年在江苏盐城种植F2(田间号F2145),表现出群体总体优势强、分离类型较多的特点,成熟期选留熟期较早、株型紧凑、叶片短挺、熟相好、米质优良单株16株。2003年在江苏盐城种植株系圃F3(田间号32017~32032),成熟期选择优良单株8株与天丰A进行低世代成对测配。2004年在江苏盐城种植测交鉴定圃(F4),田间号04T343~04T350,综合性状突出,在04T345、04T346对应的父本中各选优良单株2株,与天丰A进行复测并收获种子;同年冬,在海南三亚种植测交鉴定圃(F5),田间号05冬R346~05冬R349,综合性状优良,在05冬RR346、05冬RR347、05冬RR348对应的父本中各选优良单株1株与天丰A进行复测并收获种子。2005年在江苏盐城种植测交鉴定圃(F6),田间号05T1392~05T1394,其中05T1393综合性状最佳,表现出杂种优势强、熟期适中、穗大粒重、结实率高、熟相好的特点,成熟时在对应的测恢父本中选留优良单株4株,至此盐恢1393基本定型。2005—2009年连续多年对盐恢1393进行提纯繁殖。
2010年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其新育成的三系不育系荃9311A,并与盐恢1393进行人工小制种;同年冬,将荃9311A×盐恢1393在海南进行优势鉴定,综合性状突出。2011年夏,荃9311A×盐恢1393在江苏盐城继续进行优势鉴定,同样表现出综合性状突出的特点,小区产量比对照Ⅱ优084增产5.56%,荃9311A×盐恢1393组合定型,取名盐优1393并进行小面积制种。2012年盐优1393在江苏盐城进行大区品比试验,产量比对照Ⅱ优084增产6.83%;同时进行较大面积制种,并表现出明显的种子生产优势。2013年推荐盐优1393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筛选试验,2014—2015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2017年6月29日,经第3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荃优1393。
2013年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新品种筛选试验显示,平均产量10 116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 5.7%,增产点比例为83.3%。2014年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显示,平均产量为9 328.5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极显著增产5.8%,增产点比例为86.7%,比对照组平均增产4.07%,居第2位[2]。2015年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显示,平均产量为 10 098.0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极显著增产8.3%,增产点比例92.3%,比对照组平均增产4.03%,也居第2位。2014—2015年2年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 9 714.0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7.1%,增产点比例89.5%,比对照组平均增产4.05%[3]。2016年进行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8 964.0 kg/hm2,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6.2%,增产点比例86%。
荃优1393系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感温性中等。在我国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139 d,较对照丰两优4号短0.3 d。幼苗矮壮墩实,叶片较宽短挺,叶鞘无色,叶色绿色;成株株型集散适中,株高120.8 cm,主茎总叶片18~19张,5个伸长节间,茎秆粗壮,叶鞘肥厚,抱茎紧,不露节,顶部3张功能叶挺直上举;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一般有效穗数228万个/hm2,成穗率65%,穗长25.1 cm,着粒较密,每穗总粒数187.0粒,结实率83.8%,千粒质量29.2 g,谷粒饱满、金黄色,间有短顶芒,成熟时秆青籽黄熟相好。
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2年抗性鉴定经过为: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4.8、6.1级,平均5.4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2014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其对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强,黑条矮缩病鉴定结果为3级(发病率12.35%)[2]。
据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定点抽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显示,糙米率81.9%,精米率73.1%,整精米率55.1%,粒长 6.9 mm,长宽比2.9,垩白率40%,垩白度6.2%,透明度2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76 mm,直链淀粉含量15.8%。
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根据各地杂交水稻生产习惯,合理安排荃优1393播种时间,确保安全抽穗扬花和灌浆成熟。在江苏湿润育秧秧池播种量为150~225 kg/hm2,一般大田用种量15.0 kg/hm2左右;机插秧大田用种量为15.0~22.5 kg/hm2。秧田期要施足基肥,3叶1心期施断奶肥,适期增施长粗促蘖肥和送嫁肥,以培育适龄多蘖壮秧。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前提[4-6]。一般湿润秧的秧龄30~35 d,机插秧的秧龄18~20 d。中上肥力地块的栽插密度为24万~27万穴/hm2,每穴1~2苗,确保基本苗90万~105万/hm2;肥力偏低的田块栽插密度为 27万~30万穴/hm2,每穴1~2苗,确保基本苗105万~120万/hm2。栽插时做到地平浅水、浅插匀栽,防止漂秧缺棵,确保栽插质量。
单产9 750 kg/hm2以上肥水管理主要措施为:全生育期需肥总量折合纯氮为270~300 kg/hm2,肥料运筹应掌握“前促、中稳、后补”原则,基肥 ∶分蘖肥 ∶穗粒肥的比例为 5 ∶3 ∶2。基肥以有机肥或农家肥为主,搭配施用磷肥、钾肥;分蘖肥一般于栽后5~7 d施用,宁早勿迟;栽后15 d视田间苗情适当增施速效氮肥,达到“捉黄塘、促平衡、争穗数”的目的。穗肥一般以保花肥为主,长势稍差的田块兼顾促花,用量宁少勿过。
高产栽培的水浆管理应做到浅水匀田栽插、中水活苗返青、寸水促苗早发、够苗分次搁田、深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活熟到老,要求移栽后15~20 d达到等穗数的茎蘖苗时及时排水,分次轻度搁田,搁田不宜1次重搁,控制高峰茎蘖数不超过375万/hm2,确保最终成穗数在240万个/hm2左右,生长后期保持湿润、养好老稻,收割前5 d排干田间积水。
播前选择晴天晒种1~2 d,浸种时用药剂防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秧苗期综合防治灰飞虱、稻蓟马、蚜虫等各地水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和草害;大田期做好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螟虫、褐飞虱等各地水稻生长期的主要病虫害和草害的综合防治;达到保苗保穗、丰产丰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国永,严国红,王合勤,等. 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荃优1393[J]. 杂交水稻,2017,32(6):83-89.
[2]中国水稻新品种试验:2014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新品种试验汇总报告[R].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19-443.
[3]中国水稻新品种试验:2015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新品种试验汇总报告[R].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06-429.
[4]张文,聂凌利,李翊君,等. 高产条件下超级稻对种植密度反应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126-129.
[5]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等. 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高产制种特点与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59-61.
[6]王宇,隋鑫,李旭,等. 播量与穴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6):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