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唑胺、利奈唑胺与血小板减少症

2018-01-20 01:56:55毋海兰,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事件报告骨髓细胞毒性

利奈唑胺疗程超过2周时需考虑可能产生骨髓细胞毒性,多数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症。有人建议改用骨髓毒性可能较小的泰迪唑胺。Lee和Caffrey通过查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总结截至2014年6月的10年间以及2014年7月-2016年12月泰迪唑胺获得FDA批准后有关利奈唑胺和泰迪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数据。在上述时间段内,报告的不良事件近200万次,其中408例(0.02%)涉及利奈唑胺,41例(0.002%)涉及泰迪唑胺。在1 468例(0.07%)血小板减少症中,1例与泰迪唑胺相关,11例与利奈唑胺相关,分别占各自导致不良事件报告的2.44%和2.70%,两者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者上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不良事件可能增加。

总之,现有数据显示,利奈唑胺和泰迪唑胺在短期治疗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无明显差异。

In the literature. Tedizolid, linezolid and thrombocytopenia. Clin Infect Dis,2018, 66 (15 January):iii-iv.

猜你喜欢
事件报告骨髓细胞毒性
基于医院医疗器械故障信息的不良事件报告研究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军队医院22605例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骨髓细胞涂片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PM2.5中煤烟聚集物最具毒性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异常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吸入麻醉药的作用和毒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