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艳
摘 要: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灵魂,但在实际教学中,政治认同的培育往往停留于空中楼阁,难以落地生根。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为例,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使政治认同得以开启;借助“主题、话题、问题”使政治认同得以深化;通过“感悟、比较、实践”使政治认同得以升华,探讨如何让政治认同切实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关键词:政治认同;开启;深化;升华
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必然会应声而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立足点随之转变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政治认同作为核心素养之首是高中思想政治的灵魂,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培育政治认同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国家、赞同我们的社会制度、正确评判中国共产党及所实施的大政方针,引导学生形成同向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大部分的课堂对政治认同的培育往往停留在空中楼阁,不能真正落地生根。本文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让政治认同切实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一、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使政治认同得以开启
(一)天时,指的是时间的有效性
政治课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素材,素材有多种,如时政、新闻、事件、图片、故事、歌曲等,其中的时政、新闻类素材必须具备及时性、时效性。
笔者是在2018年1月初上的这节课,于是利用自己刚刚下
发的2017年工资条进行导入,极大地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所以这一素材既有时效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二)地利,指的是地域的本土性
政治课教学中选用的素材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新闻等。如果是全国性的重大时政素材,可以找寻一些和学生相关的信息,拉近学生和素材的距离,让学生消除陌生感,增加素材的亲切感,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对这节课及所讲的理论产生情感上的
共鸣。
浙江省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之一,个体、私营企业非常多,整体经济发展良好的同时,行业、职业、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教师利用浙江省发展的这一特殊性,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了解自己父母的工资收入、家附近的不同类型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让学生对收入分配问题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才会消除对这节课的陌生感,才更愿意主动去了解国家是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
(三)人和,指的是学生的情感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政
治课就会成为一潭冰冷的死水。学生缺少兴趣,只能强行把书本知识输入大脑,不能轻松地用所学理论解释社会现象,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脱节。这样思想政治课不仅失去了它的味道,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天时”“地利”的基础之上,通过导入的提问,创造“人和”。“你们知道這张小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吗?”“你们想知道我的年收入是多少吗?”“那你们要先告诉我,你的父母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业、收入是多少?”学生对教师的隐私、八卦等生活上的事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在导入时正是利用了学生这一心理,大胆用自己的工资条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同时,激起学生对收入分配的兴趣。这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开启了重要的一步。
二、借助“主题、议题、问题”使政治认同得以深化
(一)主题
主题是一节课的统帅和灵魂,每节课都应该有主题。主题的牵引、归纳与线索等功能的实现将决定教学内容主题化是否成功。因此主题的设定需要遵循以下两点,一要立足学情,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切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关注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了解学生内心的困惑;二要立足核心素养的养成,主题必须要发挥价值引领的积极作用,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性、德育性、有用性,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培育有正确价值观、有更高精神追求、有责任意识的全面发展的公民的思想阵地,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笔者在本节课设定的主题是“推动分配制度改革,让你未来的生活更有‘底气”。设定这一主题,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内容和他们将来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国家的改革举措能否真的惠及自己,影响自己未来的生活,影响到哪些方面;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国家改革分配制度的用意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从而比较自然地认同国家的改革措施。
(二)议题
“议题”是连接“主题”和“问题”的纽带,是达到主题的途径,是导出问题的载体。议题,既包括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一个好的议题,应该让学生直面价值冲突,激发学生进行思辨,学生通过发现矛盾,进而思考、判断,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解决矛盾,从而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议题的选取,一要控制数量,服务主题;二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
笔者围绕主题设了几个议题。议题之一:“从收入分配的变化中你能否品味到获得感”。通过调查访问,学生了解到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父母工资连年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同时自己也可以从生活中切身感受到变化,如食物更加丰富、住房不断改善、交通更加便捷、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医疗保障水平更高,等等。学生有切身感受,更容易在情感上接受国家的改革举措。这样的议题能引导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观察、思考。
(三)问题
议题的开展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问题的创设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效问题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体验,唤醒学生自发的政治认同。问题的创设,一要目标明确,层层递进,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思维活动;二要引疑生惑,集思广议,通过问题给学生设疑,诱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广泛去参与、感受、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教学中,教师根据“从收入分配的变化中你能否品味到获得感”这个议题,结合学生课前调研的数据、资料,又设计了几个问题:
通过同学们对各行各业收入的初步了解,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吗?——发现矛盾
你们觉得这样分配公平吗?——表达认识、作出判断
你觉得收入差距大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行为选择
国家的想法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呢?请用调查数据和亲身感受说明,国家近些年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效果如何?——政治认同
通过这几个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在思辨中让政治认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一步,发现矛盾冲突。通过调查,学生发现不同家庭、不同企业员工的收入差距比较悬殊,发现矛盾冲突。第二步,表达认识并作出判断。在讨论中,有些学生认为行业、城乡、区域收入差距太大,存在付出劳动多的人却拿着较少的工资,而没有付出劳动的人却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不公平;有些学生认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样才公平;有些学生发现收入差距增加的同时经济发展却越来越好。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公平是相对的,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第三步,做出行为选择。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第四步,实现政治认同。通过近些年的统计数据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学生会发现国家实施的改革措施更科学、更能惠及大多数人,从而对国家的改革措施更加信服。
三、通过“感悟、比较、实践”使政治认同得以升华
(一)感悟
感悟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不断的感悟会使人们对事物、人生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引导学生在积极的体验活动中进行感悟,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在讲本节课最后一个知识点“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给学生播放了两段视频。视频一:“步履铿锵 浙江扶贫之路”。浙江省秉承“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用十年的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之路,书写富民强省的动人篇章。视频二:“东西部结对帮扶 浙江省篇”。浙江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扶助四川、新疆等八个西部欠发达省区的13个市、地、州,通过项目援助、智力支持、产业合作,有效助推当地发展。让学生结合视频说說对国家“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和感悟,在感悟中体会到国家真正地为全民脱贫、共同致富不懈努力着,从而更加信服国家的各项政策。
(二)比较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比较理论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他人与自己等,让学生在辩证否定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比较中认同国家的政治观点。
在本课结尾,笔者介绍本校四位教师到丽水、青海、西藏的支教之路,这是浙江省帮扶的具体举措之一。教育是发展的先导,通过教育的帮扶,加强落后地区的“造血”功能。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榜样,感悟国家落实分配政策的同时,提倡奉献精神,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分配公平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如果你以后有能力,是否愿意像这四位老师一样,尽己所能帮助需要你帮助的人”。通过问题,让学生比较、反思,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新青年。
(三)实践
体验是道德素养内化的必然过程和重要环节,实践是体验的载体,是促进学生生成种种体验的源头活水。培养政治认同,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如调查、访谈、社会服务等。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后的实践作业:作业一,搜集海宁市内企业或者个人“先富帮后富”“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并找到其中一个进行深入访谈;作业二,找到一位确实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从精神上或物质上给予关心与帮助。这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本节课政治认同素养落实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建设和谐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行动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化于心的无限循环。
良好的政治认同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提升个人素养、关爱他人、具备家国情怀,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让核心素养之花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沈毓春.围绕课堂主题合理选择与创生情境材料[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6(3).
[2]罗华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初探[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6(1).
[3]陈春辉.思想政治课主题教学设计初探[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6(3).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