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琛
摘 要: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向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英语人才,能够快速与社会实践对接,满足社会需求。然而,在这一转向下,英语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突显,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依然较弱,并且专业方向性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一定专业方向的英语人才。新形势下,高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同样需要转向应用型的培养目标。但实际上,在这一人才培养的转向过程中,很多高校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与方法,到教师配比结构,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或多或少存在自身的问题,使得应用型转向没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仍然偏重单词、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以及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培养目标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的实际产出能力。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与读写能力严重不均衡。另外,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培养方向没有被明确体现出来,专业依托性不突出,没有根据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特征来设定商务类、翻译类、外贸类、教育类等培养方向。定位不清的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无法适应新形势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扩充不足
在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出应用型转向,存在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落后、单一、枯燥等问题,并且实践性内容不足。英语专业教师对授课内容虽然有扩充,但过于受限于教材之内,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认识不足,不能将其与现代知识融会贯通,不能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接轨,难以在学生中间引起共鸣,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追求的渴望。另外,课堂中实践性教学内容明显不足。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旨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中长期锻炼的结果。因此,英语课堂上实践内容安排的不够,也是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中的一个漏洞。
(三)教学方法更新不够
目前英语专业课堂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的使用往往是教师为了从形式上更新教学方法而使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通常有两个弊端:一是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对一些主观思维性问题通常也会按照参考书给出参考答案,导致了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慢慢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二是教师讲授过多,学生实践时间过少,没有突显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的教学特点。究其根本原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教师队伍数量较少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数量普遍偏少,平均每人每学期的授课门数能达到2-3门,甚至有的教师承担4门课程。除了授课以外,备课、作业批改等都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全面深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效果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另外,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有时会增添教师的负面情绪。
(五)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实践课程和实训实习流于形式,落实不够。结果造成学生语言知识强,而实践能力较弱,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无法与社会需求快速接轨。这也是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最大问题。
二、提高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对策
如上所述,在高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诸多弊病,解决这些问题就应突出“应用型”这一培养方向。
(一)培养目标的合理设定
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和一切教学活动的风向标。只有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才能保证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为英语专业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另一方面还要力求体现出自身的专业特色。目前,高校普遍都设有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設定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化程度,而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则对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专业化程度越高则其社会竞争力就越大,反之则社会竞争力越小。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设定是应用型培养方向的有力保证。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扩充
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本着应用型的培养原则,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扩充。对教学内容的扩充应本着以下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尽量减少不相关的扩充;注意比例,不宜过多扩展;适当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并具有时代感的内容;增加学生实践环节内容。有些教师会讲一些与教学目标毫不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这虽然增加了趣味性,但对学生知识的摄入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扩展内容应根据教学安排进行合理设计,主次分明,不应扩展过多,否则会导致学生抓不住知识的重点;教师应尽量了解自己的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有所关注,并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加入,这样可以在学生中间引起共鸣,更愿意听取教师对其他知识的讲授;合理设计一些供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环节,让学生一边学习语言知识,一边对所学知识加以练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扩充是对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只有对教学目标了然于心,对教材了如指掌,对教学对象充分熟悉,对英语专业知识不断积累与更新,才能将新知识、新内容和新思维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
(三)教学方法的持续更新
英语专业教师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媒体的教学方法,有选择地使用远程教学、在线交流、网上学习平台等新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打破英语教与学在时间与地点上的限制,增加便捷性,帮助学生朝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教学方法的持续更新首先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再者,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讲座,或者参加网络培训,通过学习将信息化教学转化成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来降低知识的抽象程度,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教学效率,体现出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特点。
(四)教师队伍的合理调整
目前,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这不光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教师队伍进行合理调整,首先要保证教师数量的充足。对于英语专业教师数量过少的高校,应考虑适当引入新的教师以缓解现有教师的教学压力。只有教师有了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改善课堂教学中被忽略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实践教学才能有更好的设计和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者,要大力建设专业方向明确的教师团队。根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研究方向,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团队,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相对稳定化和专业化。通过这样的合理调整,教师就可以从繁重的教学任务当中解脱出来,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抽出时间进行科研和个人发展。
(五)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后者的提高则主要通过语言实践来完成。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那么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1.设置合理的英语专业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教师为学生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习得平台。语言知识是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基础,反过来英语实践能力又会促进语言知识的摄入与吸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知识方面的困难,需要教师在理论课程中加以补充和强化,并将其添加到新一轮的实践中。这样有利于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合理设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门类,使其能够充分体现社会实用性,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数,使其能够将所学的英语理论知识与社会交际、翻译实践、商务实务等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校内平台。
2.设计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英语专业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最应注意的元素是多样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由“要我参加”向“我要参加”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语音室、网上学习平台、QQ、微信等媒介成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工具,营造出健康活跃的英语课外学习的生态环境。另外,充分利用外籍教师、交换生、留学生等资源,开展口语角、文化讲堂、文化交流会等,为学生构建一种模拟真实英语语言环境的课外实践活动。
3.開拓专业相关度高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英语专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练兵场。校外实习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在实践技能、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因此,高校应努力寻求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的机会,积极开拓专业相关度高的校外实习基地,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最终实现学生与社会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结语
在高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转向过程中,各个高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以及学生实践能力五个方面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然后针对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黄燕.基于市场需求的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8(5):40-41,75.
[2]刘秀玲.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中构建任务型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7(22):120-121.
[3]翁勋章.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界,2014(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