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君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肛肠管对小儿保留灌肠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需行保留灌肠镇静催眠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即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肛肠管进行保留灌肠,观察组使用改进式头皮针肛肠管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儿保留灌肠成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保留灌肠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头皮针肛肠管较传统肛肠管可明显提高保留灌肠成功率,有效减轻患儿不适感,有利于诊断检查的进一步进行。
【关键词】:保留灌肠;肛肠管;儿科
【中图分类号】R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
保留灌肠是儿科常用的一种诊断治疗手段,是指将镇静催眠的水合氯醛或者治疗肠炎的黄连素等,通过肛肠管注入肛门,使药物通过直肠或结肠肠黏膜吸收,从而达到镇静催眠或者治疗肠炎的目的。对于采用保留灌肠镇静催眠的患儿,水合氯醛往往会对直肠壁产生直接刺激,使患儿产生便意,并且传统的肛肠管管径较粗,质地较硬,在插入肛门过程中易对患儿造成不舒适感,且易对患儿直肠粘膜造成损伤,引发出血,因此肛肠管的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肛肠管在小儿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不同肛肠管优劣,为临床护理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行保留灌肠镇静催眠的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即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儿男25例,女23例,年龄5个月至6岁,平均(2.79±1.67)岁。对照组患儿男26例,女22例,年龄4个月至6岁,平均(2.63±1.55)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肛肠管进行保留灌肠镇静催眠,护理操作人员在操作前配置好10%水合氯醛溶液作为灌肠液,根据患儿体重计算水合氯醛使用剂量,将传统肛肠管插入患儿肛门至5~10cm处,缓慢注入水合氯醛,拔出肛肠管,嘱患儿父母按压肛门(至少5min),避免水合氯醛流出。
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进式头皮针肛肠管进行保留灌肠镇静催眠,改进式肛肠管由头皮针软管连接注射器组成,在操作过程中,首先使用石蜡油对头皮针软管进行润滑,再将软管插入患儿肛门,至5~10cm深处缓慢注入水合氯醛,水合氯醛使用剂量同对照组相同,根据患儿体重计算。操作完成后,嘱患儿父母按压肛门。
1.3 观察指标
(1)患儿保留灌肠情况: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后患儿有睡意,无哭闹,能配合相关检查视为保留灌肠成功,若保留灌肠后,患儿无睡意,不能配合检查,或者有哭闹行为,则视为保留灌肠失败。
(2)患儿家长满意度:由患儿家长使用数字对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满意度评分,0分最低,代表极不满意,10分最高,代表极度满意。其中6~8分表示比较满意,9~10分表示特别满意,0~5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保留灌肠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中40名患儿一次性保留灌肠成功,8名患儿第一次保留灌肠失败,经再次保留灌肠后,均获得成功。观察组46例患儿保留灌肠一次性成功,仅两名患儿进行二次保留灌肠,观察组保留灌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家长中特别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12、24、12人,满意率为75.0%(36/48),观察组家长中特别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16、28、4人,满意率为91.7%(44/48),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不仅是简简单单关注患者病情,也包括病人诊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保留灌肠常用于儿科患儿的镇静催眠,避免患儿哭闹,使其能够接受正常检查。镇静催眠药经肠黏膜吸收后,起效速度快,对患儿影响小,并且对检查不产生影响。保留灌肠是否成功,与药物是否进入肠道,以及药物停留时间息息相关,如若药物未进入肠道,或者药物在直肠或结肠内停留时间过短,则药物在患儿体内无法到达有效浓度,不能达镇静催眠效果,增加临床操作。
目前临床上小儿保留灌肠多使用传统肛肠管,此种肛肠管管径较粗,质地较硬,在插入肛门过程中易对患儿造成不舒适感,且易对患儿直肠粘膜造成损伤,引发出血。为减轻患儿不适感,减少操作过程中对患儿的损伤,临床上逐渐出现一种改进式肛肠管,即使用头皮针连接注射器进行保留灌肠。头皮针软管质地柔软,管径較细,在操作时极易抵达药物注射点,可有效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对患儿直肠或结肠粘膜造成损伤。本研究对两种肛肠管对小儿保留灌肠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保留灌肠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头皮针肛肠管可有效提高保留灌肠成功率,在操作过程中有效减轻患儿不适感,增加其依从性,提高家长满意度。
综上所述,改良式头皮针肛肠管较传统肛肠管可明显提高保留灌肠成功率,有效减轻患儿不适感,有利于诊断检查的进一步进行。
参考文献
郭碧霞,谢承.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在小儿保留灌肠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2):20-22.
郑燕,陆燕.改良保留灌肠术在儿科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0):3128-3129.
黄秋葵,韦柳春,李美芳.小儿保留灌肠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2294-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