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汀
【摘 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44例,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硬核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好,安全性高,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硬核白内障;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
白内障是由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体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称之为白内障。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1]。目前在国内外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早期的一些白内障患者,临床用药后病情会减慢发展,视力也会稍有提高,临床上主要以手术为主[2]。本研究主要以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分布45—55岁,平均年龄(50.23±3.14)岁;观察组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分布于51—65岁,平均年龄(58.16±5.17)岁;所患者均排除青光眼、高度近视、眼部创伤史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采用复方托呲卡胺眼液散瞳,碘伏消毒,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作球后麻醉。做好视力、眼压、玻璃体视网膜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等;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术前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术前1h采用妥布霉素及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对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采用3.2mm穿刺刀作角膜巩缘隧道切口,用角膜剪扩大被切开的结膜,用撕囊镊完成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15°穿刺刀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水分离后使用原位劈核技术吸除白内障,再注入粘弹剂后扩大角膜巩缘隧道切口植入一片式硬性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吸除粘弹剂后,切口自动闭合,无需缝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及妥布霉素,单眼眼垫遮盖,手术完成。
观察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缘后2.0mm直线状隧道切口,1/2巩膜厚度,长度5—7mm,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5mm,于9点透明角膜内做侧切口,穿刺前房使主切口的内口大于外口2.0—3.0mm,连续环形撕囊,水离分离,囊袋内充分游离晶状体核,用粘弹剂针头抵住3点处核的一端,向后方及9点方向做弧形运动,旋转晶状体核到前房内。之后,将晶体核慢慢套 出,注吸针清理残留皮质。于囊袋内注射粘弹剂扩张囊袋,放入人工晶体,灌注液置换前房及囊袋内粘弹剂。
1.3 疗效判定
(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和裸眼视力比较。
(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角膜水肿、巩膜损伤、晶状体后囊破裂。
1.4 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硬核白內障作为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多数采取手术根治性治疗,但手术对患者眼部的正常组织容易造成损伤,而且术后容易出现干眼症等多种并发症,这会影响治疗效果[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其优点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从理论角度上视力是会更好的。但其设备贵,对医生的操作技术更是高,切口可能会热烧伤,而且很容易伤及患者的角膜内皮,尤其是病变程度越严重的白内障患者损伤程度也就越高,而内皮细胞损伤后便无法进行再生,只能依靠细胞本身自行扩张来达到恢复的效果,对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造成不利影响。而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式,可以对内皮细胞进行保护,创伤小,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恢复速度快,创伤小,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严军.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30):4326-4327.
费玉喜, 张志娟, 吴春松,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32(3):34-36.
殷先第.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3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