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堃
摘要:为积极推动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制度建设、预算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高校
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的结构和数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正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高校自身也在从其他渠道不断拓展经费来源。高校在通过自身的科研优势吸引多元化科研经费的同时,也实现了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动力。但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仍然存在支出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体系、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在新形势下重视科研经费管理,确保科研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新迟缓
针对目前国家层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发展滞后的状况,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和加快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在2016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该《意见》的整体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坚持“放管服”原则,充分调动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意见》出台后不久,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对高校科研管理方面的政策进行了修订和调整。但从实际操作上看,一些高校还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及时出台和更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历来都是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检查的重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一直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这就导致高校在政策修订时很难拿捏尺度,造成制度更新的滞后。
(二)忽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在使用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经费预算需要临时调整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因此,为便于高校的实际操作,新出台的《意见》简化了经费预算调整流程,对一些经费的预算调整权限也下放到各个高校。但流程的简化和调整并不意味着就是忽视预算的重要性。高校财务强调全面预算管理,对于科研项目经费也应按照预算执行。经费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立项之初就应该有完整的经费使用计划;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都应严格执行预算,并按照财务制度进行费用的报销;在项目结题之后,项目负责人还应该及时进行经费结算和决算工作。长期以来,项目负责人的预算意识普遍淡薄,往往认为项目经费就是自己争取来的资金,自己能够随意的使用。所编制的预算缺乏科学性与可行性,编制的随意性大,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符,容易发生“突击花钱”现象。为了应付检查,甚至有的项目负责人随意捏造经费支出。
(三)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
科研经费的使用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业务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会计核算的首要条件。在实际报销中,出现虚假发票的现象已基本消失,但业务的真实性问题却一直存在,报销人员所提供的票据无法说明所发生的费用与该项目存在任何相关性,财务审核人员很难判断业务的真实性;第二,业务的合规合法性。例如差旅费报销时,出差人员的住宿费用明显超过核定标准,报销人员也要求全额报销。再例如外协费用,科研项目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需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协助完成的业务,这时就需要与第三方单位签订委托合同,并按合同支付费用。一些项目负责人就会通过虚构业务将经费以外协费用方式转移,套取使用科研经费。
(四)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校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高校在科研方面只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项目的长期目标。科研项目立项数量不少,但实际能进行成果转化的项目却寥寥无几。科研项目成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或是不具备成果转换的价值,大量科研成果只能被束之高阁。此外,科研经费在使用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高校在进行资源配置时,没有考虑到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资产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等问题较为严重。例如项目负责人经常会使用项目经费购置高配置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作为局域网的服务器,而学校网络服务器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闲置。
(五)缺少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和评估
首先,未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机制。高校片面地强调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的总量,而忽视了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其次,监督主管部门不明确。科研经费管理涉及到高校的多个部门,如科研、财务、审计和资产管理等部门,但由于缺少明确的监督主体,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也不能實现共享,导致了各部门对科研经费监管责任的推诿;最后,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指标单一。传统的科研项目绩效考核主要是以论文、专著和专利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单一的考核标准导致科研人员只注重成果的数量,而忽视科研成果质量,也不能反映出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及时更新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化的前提。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已经针对科研经费管理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管理正逐步放权,各高校也应及时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在政策修订前,各高校首先应充分调研基层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更新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及义务,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在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事业的同时,也要求科研人员严格执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在制度实施后,学校相关部门还要对制度进行有效地宣传,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认识,强化制度约束意识。
(二)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各高校应重视预算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控制作用。第一,应强调预算意识。让项目负责人认识到编制预算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要求,编制预算也是项目能否成功申报的先决条件之一,科学的经费预算能规范经费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编制预算时,项目负责人应遵从财务规章制度,以确保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财务、审计、科研和资产管理等部门也应对预算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二,应严格执行预算。科研经费在使用时应根据预算额度和预算内容进行报销,尤其严格控制劳务费用和资本性支出的随意列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对预算进行调整时,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建立奖惩制度
科研经费不仅要注重使用效率,还必须强调业务的合规合法性。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奖惩制度,违规成本太低。在经费使用中发生违规行为时,学校大多没有对违规人员进行惩罚,处理方式仅仅是进行口头批评教育。奖惩制度的缺失无法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高校构建纯净的科研学术环境。因此,在科研管理方面,高校应构建科研管理信用体系,并做到奖惩分明。对科研成果质量高、贡献突出的人员除进行精神表彰外,还可以适当增加物质奖励,并提升科研信用等级,信用等级高的人员在职称评聘、考核评优等方面可以给予优先考虑;对于那些学术剽窃、弄虚作假、侵占经费的人员,应降低其信用等级,并采取警告、追回科研经费、禁止参与科研活动等处罚方式,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规成本。
(四)建立科研经费监督和评估机制
第一,高校应从制度上明确各部门的监督职责。强调监督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防止发生监督责任推诿的现象;第二,通过信息公开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公开。监督应涵盖科研项目的申报、执行和结题全过程,只有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才能保障各部门在监督时及时获取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情况。信息公开平台还有利于信息的公开透明,防止在管理中的暗箱操作和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实现全民共同监督。第三,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不能只注重科研成果数量,还应对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实践性和资源使用效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绩效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检查,还应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以保证科研项目能按照正常的進度执行经费预算,预防“突击花钱”现象的发生。第四,对科研项目进行外部审计。高校还可通过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以保证监督的客观公正性。
参考文献:
[1]何小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7 (2):96-98.
[2]李鑫.新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J].时代金融,2017 (6):232-233.
[3]于涛,陈金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6 (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