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的桐花又开了,已是今夏。当那细碎的金辉洒落一地闲情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就像那棵高傲的桐树,一半土里安详,一半风里飞扬;一半洒落光阴,一半沐浴阳光。
还记得刚上初中时,父亲送我去学校。一路上,父亲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多打电话给他,天冷了一定要多添点衣服,凡事不要委屈了自己。我诺诺地应着,心里窃笑,心想父亲怎么这么迂腐。我看着他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脸上流着汗,没多说什么,便去找小学的同学叙旧去了。没想到,父亲竟忘记了为我铺床。当天晚上我回寝室时,为此苦恼了许久,心中愤愤道,这个老爸真是!
那日父亲又要送我去学校,给我铺床,我大声嚷道,我又不是小孩,还要你送?心里窃喜,终于把心中积累多年的心事给解决了。父亲没说一句话,而我分明能感觉到他眼中闪烁着泪光。我在转角处回头看他,他仿佛注意到了,立即扭头,用手揉了揉眼睛,说,没事,你去吧。后来,还是母亲亲自过来给我铺床,我知道,那是父亲叫她来的。
那年,我出生了,父亲在庭下种了一棵桐树,说,这棵桐树就是你。我心里偷着乐:树能比喻人吗?父亲精心地为树浇水、施肥,有时还会躺在安乐椅上,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对着桐树说些奇怪的话。
这年,正值中考,父親再也忍不住,隔着窗目送我远去。我猛地一回头,看见他仍在那儿,大声道,不必送。然而,最终,父亲还是来了,带着一篮刚摘的水果和几朵娇艳的桐花。
渐渐地,我意识到自己是如此“聪明”,固执地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殊不知,三年来,我仍然是那么稚嫩,一点儿不变。就像庭中的桐树,年年依旧,桐花如常。想到这儿,不禁泪下,忽然意识到,直到今天,我才长大。
是啊,终于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在他们的眼中,我永远是个孩子,宛如新生婴儿,十几年来确实如此。而今,我才真正长大。
桐花如常,一切如常。那个孩子已不是曾经的不羁少年,他已学会感恩,学会长大。
本文巧妙地用“桐花”这一意象来揭示少年成长过程中隐秘的内心世界。桐花,看似年年相同,但在少年的心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桐花如常,而“我”已长大。该考生借对“桐花”与“我”的思考,学会了感恩,确认了自己的成长。文章描写细腻,情感内敛,通过父母为“我”铺床这一细节的两次描写,含蓄地表达了成年人与孩子的微妙冲突,诠释了“成长与冲突”这一主题。平淡、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富有哲思,与深远的立意、生活化的素材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