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璇
[摘要]“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最早来自西方政治哲学。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大多数认为市民社会其实是政治社会。十七、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们大多赋予了市民社会更多的意义,认为市民社会不单单是政治社会,更多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存在。把握市民社会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研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
[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政治社会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112-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51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思想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市民社会”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公民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在中文中的“市民社会”主要来自于英文的“civil society”的翻译,而英文中的“civil”(公民)实际上来源于拉丁文中的“civis(公民)、“civitas”(公民权)。无论是“civil"“civis还是“civitas”,都是源白希腊文。从古希腊到今天,人们一直在对市民社会进行研究,但是由于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面临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所以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们对市民社会研究就各有不同,对市民社会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和研究。
(一)政治领域的市民社会
1.亚里士多德“政治社会”
学术界中普遍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市民社会”概念的起源,因为他在《政治学》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政治社会”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城邦之中,在他看来,城邦是一个由公民所组成的大的群体,公民是其主体。在城邦中,不论经济情况、身份地位,只要是自由的成年男子(奴隶除外)在理论上都具有参与议院的权利。在城邦中,社会的职能代替了国家的职能,国家和社会重合在一起,而这个社会就是市民社会,这是一种政治社会。虽然亚里士多德从政治的角度上来界定市民社会,但是他并没有排除市民社会的经济意义,也没有排除文明社会,道德社会。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市民社会是作为城邦国家出现的,且具有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层含义。
2.西塞罗的市民社会
公元前1世纪西塞罗第一次明确了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的概念。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市民社会理论,认为市民社会的核心是政治社会和文明社会,并且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市民社会理论,进一步明确市民社会的概念,同时,强调政治的重要性。西塞罗扩大公民的范围和公民权利的范围,他所扩大的公民范围是作为市民社会主体的公民,同时,他还强调政治权利对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国家政权对市民社会的重要性。
西塞罗认为市民社会其实是有三层含义的:首先,他认为,市民社会就是政治国家;其次,他认为,市民社会是一个法治的政治社会,拥有白己的法律体系,是执行法治的政治共同体;最后,他认为,市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都市文化,是一个文明社会。
(二)独立政治之外的市民社会
1.洛克:社会是独立政治之外的存在
洛克既是政治白由主义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社会契约论”的支持者。因此,他的市民社会思想深深地受到了他的白然法理念和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影响。洛克认为,政治社会是与白然状态相对应的市民社会,而不是政治国家。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其主要目的是弥补自然状态存在的缺陷,而不是要代替自然状态,代替市民社会。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为市民社会提供服务的特殊工具,用来补足自然状态的缺陷,将隐藏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由、民主、平等具体清晰地表达出来。国家是一种手段,在原则上是不能操控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独立的存在,并不是依附于国家的附属物,市民社会可以看作是能够独立政治之外的存在。
2.孟德斯鸠:政治组织作为界定社会的基础
孟德斯鸠关注的重心是政府是不是在不被监督的情况下转向专制,而不是政府到底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所以,他的重点是是否是专制主义。孟德斯鸠的理论是建立在“关于主体权利的法律概念”“相对独立的自治市的存在”和“中世纪标准的政治结构”之上的。他从政治意义上界定城邦,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作出界分,他力图在市民社会与国家以外构建出第三种标准。孟德斯鸠注重公民的自由与平等,但是他更加侧重于公民的政治方面的白由,因此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三)与政治国家相区别的市民社会
第一个系统地解释市民社会理论的是黑格尔,同时,他也是第一个阐释市民社会现代意义的思想家、哲学家。市民社会理论是黑格尔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市民社会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处于国家和家庭中间的阶段。黑格尔在其代表作《法哲学原理》中第一次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做了明确的区分,他明确指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其实是分别属于不同的社會领域,市民社会属于“经济关系领域”,而政治国家则属于“政治关系领域”。黑格尔就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为我们做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同时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规律,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
二、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
市民社会是贯穿于马克思著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曾在不同的场合都使用过“市民社会”这一词,而随着马克思对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但是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始终将市民社会、利己主义和独立的个人放在一起,而没有给市民社会这一个概念作出统一的、明确的定义,这就使得市民社会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总体来看,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市民社会的概念大体上有广义和狭义这两种不同的含义。
(一)狭义的市民社会概念
其实狭义的“市民社会”就是特指资产阶级社会,是一种描述性的市民社会。在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个理论层面上理解,“市民社会”是局限于“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是特指资产阶级社会。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概念的原始印象是来自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早期的马克思深受黑格尔的影响,是个青年黑格尔派,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从属于“经济关系领域”,直接指向黑格尔身处的资产阶级社会(市场经济社会)。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作为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概念而出现,与政治国家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在资产阶级社会中,利益至高无上,一切事物都要为利益让步,几乎所有人都被金钱所俘虏,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居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上,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等关系在利益关系面前都是那样的渺小,这时的市民社会彻底变成了市场经济社会,成了资产阶级社会。
(二)广义的市民社会概念
广义的“市民社会”是“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这种市民社会是在特指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增加了生产关系的理论,是一种分析性的,是作为“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的。
(三)市民社会概念发展演变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中,马克思用费尔巴哈的方法论彻底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批判了黑格尔“国家高于市民社会”“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传统市民社会思想,在批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政治国家”的观点,此时的马克思从经济领域出发,紧紧地抓住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深刻精神实质,重视市民社会的经济含义,揭示了财产关系对国家的决定作用,初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端倪。
三、马克思市民社会的影响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在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中的地位
在西方市民社会观念的演变中,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不仅是对西方传统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和批判,更多的是对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演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的基础上,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思想,继承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市民社会属于经济关系领域的观点。马克思在经济领域中进一步的探究市民社会,大力批判了黑格尔生活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分析,得出市民社会是“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的重要结论。马克思从哲学与政治经济学领域出发,进一步研究市民社会,突出市民社会的基础性地位,强调市民社会是决定国家的经济基础,甚至是决定一切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推动了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为马克思之后研究市民社会的学者提供了理論基础。
(二)马克思市民社会对当代市民社会研究的影响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始终贯穿于马克思的主义著作中,是马克思重要的理论之一,为马克思的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起到重大的作用。马克思在研究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现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国家”,为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原理奠定了基础。同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还为在马克思之后的思想家、哲学家研究市民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葛兰西、哈贝马斯,更加为当代学者研究市民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在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基础上,当代学者扩大了研究市民社会的视角,拓展了研究市民社会的领域,更加重视市民的核心力量和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不仅是对西方传统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创新,而且是当代学者研究市民社会的基础,发展市民社会的起点。因此我们要重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起到基础的作用。同时,我们要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我们社会的发展需要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更要重视市民社会的力量,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