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梅
[摘要]心理资本作为学习者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对学习主体的学习投入和绩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关注学习者的心理资本,挖掘与培育大学生党员的信心、乐观、希望与韧性等心理品质,可以推动“学”的内涵不断深入,强化“做”的成效日趋扎实,从而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引向常态化,取得实效。
[关键词]“两学一做”;心理资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063-03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29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一、心理资本及其内涵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概念是由著名心理学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于2002年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引入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来研究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而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2004年,另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路桑斯(Fred Luthans)进一步指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它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四个方面。通过培育与开发心理资本可以让个体更加符合组织行为标准而获得竞争的优势。随后,国内许多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到心理资本,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例如,张红芳等( 2009)、李志勇等(2011)、吴伟炯等(2012)、毛晋平(2013)、许颖(2015)等都把心理资本看作是个体积极心理能量的集合体或心理状态;也采用实证的方法,在不同的研究群体中论证了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个体成长和绩效提升的积极作用。
综上可知,心理资本是区别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重要心理资源,是一种能够影响个体学习或工作效率的积极心理状态。换言之,通过培育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将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涵养乐观心态、充盈希望感和锤炼意志品质。因此,从心理资本的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必将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入。
二、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问题分析
通过对南昌市3所高校141位大学生党员的调查和访谈,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学习教育活动的意义、学习投入程度、学习活动形式、活动评价、存在的困难及改进建议等方面。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党员们通过学习教育,党性修养提升了,责任意识提高了,服务能力增强了,切实更好地发挥了大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效应。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教育活动目标不够明确
大学生虽然身处大学校园,但是他们也是“地球村”的一员,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对他们造成某种思想上的困扰,影响或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调查中,有51.06%认为大学生党员存在“信仰缺失、党员意识淡化”的问题;42.55%认为大学生党员中有“与普通同学争名夺利”的现象;36.88%认为有的党员“组织纪律观念差,存在山头主义,搞小团伙”。“两学一做”的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求带着问题学,边学边改。然而,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此领会不够,为“学”而“学”,浮于表面,搞形式主义,教育活动目标不清,活动主题不明,内容宽泛,方向不清,导致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大减,学习效果不明显,许多党员不能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来明晰未来的努力方向。
(二)学习教育活动体验不够深刻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是否有积极的体验,是关乎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而学习体验义与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有密切的關系。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党情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等等,学习的形式主要是集体学习、交流会、座谈会、理论讲座等。不可否认,这样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调查中有55. 32%认为学习活动与思想工作实际结合不紧密;52.48%认为学习内容单调、形式呆板。与此相对的是,90.07%认为学习应该考虑大学生的特点,围绕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问题设计学习主题,增加学习的吸引力。94.33%认为应该搭建学习教育信息平台,通过微信、手机报、专题网站等信息化平台延伸学习内容,优化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内容不够贴近学生、方法不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活动难以让他们有较高的认同度,难以深度参与其中,难以形成思想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
(三)学习教育活动忽视心理建设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本质是一场思想建设活动,而思想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支配下产生和发展的,心理活动的质量决定思想水平的高低。可以说,心理是人的行为趋向的“发动机”和“调节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偏好。鉴于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必须重视党员的心理状态,从“心”出发去设计教育活动。从调查来看,大学生党员的心理资本均值为5.054,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韧性的均值分别为5.397、5.332、5.124、4.364,都处在中等略微偏上的水平。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也发现,部分党员的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应该引起重视:一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内在动力不足;二是自我效能感不高,存在消极放弃心理;三是认知归因不当,心态消极逃避;四是心理自控能力差,学习积极性难于维持。在这样的心态下,自然影响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有效投入,难于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入脑人心。
三、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路径
依据心理资本理论,创新性地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心理资本开发融合,通过提升学生党员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及韧性来提升学习的实效性,让大学生党员在教育中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心理资本理论认为希望感可以通过具体明确且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提升;自我效能感有赖于通过成功的体验来引发;乐观则可以通过正确的归因训练来开发;心理韧性则可以通过应对策略来训练。
(一)明晰学习目标,增强希望感,提升学习自觉
希望是在成功的动因与路径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这里的“希望”要求明确前进的目标以及通向目标的路径。为此,学习教育活动应以目标确立为指向,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明确“两学一做”的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把握这个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学校的特色和大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细化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具体学习目标,以解决大学生党员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的“问题”为导向,引领努力的方向,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从而产生希望,进而使学习成为持续不断的“内启”和“自我转换”的自觉行动。
(二)创设积极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学习自信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里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以及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成功完成某一项特定工作的信念”。大学生党员在学习教育活动中会在内心里对自我价值与能力做出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因此,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一是要创新学习教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增加亲历性成功体验,提高学习的“获得感”。首先,切合“90”后个性特点,创新“三会一课”的组织生活形式和教育方式。除了传统学习形式之外,通过党员导师制、党建进社团、党建进宿舍等活动,扩大教育有效覆盖,引导党员学生有所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从内心获得一份成长的自信。同时,在学习教育方式上,兼顾严肃性和活泼性,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交流,通过专题网站、OQ群、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及时地推送“两学一做”的内容,在组织生活中不受时空限制地体验党性、淬炼党性、提升党性修养。二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发挥榜样的力量。开展“我身边的榜样”“我为党旗添彩”“优秀党员评选”等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发现培养一批能够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优秀分子,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激发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从而引发向先进看齐的意识和向先进学习的自信。三是党团联建,突出实践教育。“以党带团,党团共建”是把党中央的“两学一做”和团中央的“一学一做”有机融合,以大学生“青马工程”为载体,以实践教育为重点,开展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在校内设置“学生党员实践岗位”“学生党员服务之家”等,在校外开展“两学一做”三下乡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走进社会调研活动”,分年级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调查、行业调查、专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党员“学”有所用、“做”有所悟,提升学习的白我效能感。
(三)建构合理认知,学会正确归因,提升学习获得感
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认为,引发个体情绪的不是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be-liefs)。如果个体对事件产生了非理性认知的话,必然受其干扰,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consequences)。因此,合理的归因必然有益于情绪的调节。心理资本中的“乐观”就是一种归因风格。所谓“乐观”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为此,大学生党员应该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顺”与“逆”,把“顺”归因为白己努力的结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白己;把暂时的困难归因于外在环境,并从中寻找突破的机遇,继续努力。在乐观者眼中,学习中的痛苦与快乐、欢笑与泪水就是成长的真实境遇。每一次经历与体验都是重构自我与世界存在意义的过程,而学习的获得感也就产生于这一过程之中。
(四)优化组织支持环境,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学习可持续
韧性是能使人从困境中或从挑战性的事情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以及超越平凡的意志力。也就是说,心理韧性高的人在遭遇困境时能够表现出高于常人的忍耐力,且能“在坚持中寻求突围”,达成预定目标。那么,大学生党员如何激发白己的心理潜能去对抗不良的环境或影响从而让学习“进行到底”呢?一方面,学生党员自己需要学习有关心理知识,掌握相关心理调适技能,以明白“我是谁”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另一方面,学校党组织需要建构良好的组织系统,提供支持性资源。虽然大学生党员是同龄人中的优秀代表,但不意味著他们就没有同龄人的一些心理困惑或需求,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同样需要激励与安慰、需要倾诉与释放。所以,学校党组织应该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心理建设融合起来,引入专业的力量,开发面向大学生党员的心理援助或发展项目,使他们能够在“党员心灵驿站”中得以倾诉自我、释放压力,疏解负面情绪,排解心理困扰,从而获得新的学习内动力,更加积极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美]Fred Luthans,Carolun M.Bruce J.Avolio.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李超平译.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李朝波.应重视党员心理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7):51 -54
[3]黄武南,孙景宏,史立伟.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机制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 (4):141-143
[4][美]Seligman,M.E.P.活出最乐观的自己[M].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