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技术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2018-01-19 02:48魏亮亮常晓菲张丽娜
现代园艺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

魏亮亮 常晓菲 张丽娜

摘要:主要对昆山中环快速路建设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并基于海绵城市技术,从道路沿线雨水污染控制、区域景观生态节点修复、城市生态廊道网络建立等3个层面提出景观设计策略,将昆山中环打造成集城市雨洪功能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为一体的复合体,从而改善中环沿线绿色生态环境,加强昆山城市生态的新陈代谢与自然运作。

关键词:海绵城市技术;中环快速路;生态修复

随着昆山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剧增。主城区内包括长江路、前进路等“三纵三横”的主干道均超负荷运行,早晚高峰期拥堵日趋严重。2015年昆山中环快速路的建成并运营,不仅完善了昆山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各区域、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通,而且有效地缓解了昆山城区的道路交通压力;同时,中环快速路更大力推动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加速推进昆山城市快速发展框架的构建。研究尝试利用海绵城市技术,以昆山中环为例,探索高架沿线景观生态修复的新范式。

1中环快速路建设问题

中环快速路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这一体量、尺度庞大的灰色基础设施也造成了城市空间的“破碎化”Ⅲ,城市原有的格局以及自然肌理被割裂并破坏。城市高架快速路为“车”而建,隔断了城市的互动公共空间和生态人居环境,严重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

2景观生态修复策略

考虑到昆山中环快速路庞大的尺度及体量,在概念设计阶段就从“点——线——面”出发,针对上述建设问题提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景观修复策略。景观修复策略主要是以海绵城市技术为手段,充分运用湿地、雨水滞留器等生态措施,维持和恢复城市绿地与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充分发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协同作战的能力,从而对昆山中环快速路沿线景观进行生态修复。

2.1区域景观生态节点修复——湿地理念与节点公共开放空间整合

昆山中环沿线主要包括周市互通、曲溪公园、陆家互通等8个重要空间节点,节点内部自然资源丰富且周边有一定的人流活动。在设计策略上,将中环沿线较大的公共开放空间视作重要的生态修复节点,除置入公共娱乐、互动、休闲等功能之外,还将打造城市动植物迁移所需的生物栖息地。在设计手法上,以湿地景观与功能布局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节点空间的生态多样性和景观观赏性。

由于中环快速路自身的特性,沿线景观节点的设计需要突出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性。生态多样性首先需要动植物栖息地环境的多样性。设计摈弃了传统以纯疏林大草地或者以硬质水景喷泉为主的空间形式,沿线节点空间充分结合周边河道、湖泊等自然水资源,以景观湿地、生态沙洲、沼泽森林等丰富的景观结构为主,从而构建多样的动植物栖息地环境,促进环境的生态多样性。此外,设计还注重多种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借助功能植被的生态功能,在雨期对雨水进行处理蓄纳,旱期持续处理河水水质,从而达到逐步改善附近河道生态,打造中环沿线可持续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健康生态系统。

生态的功能性是指在景观生态修复期间,借助于场地自身的休闲娱乐活动功能,适当融入生态科普宣教的内容。生态的功能性不仅能提高景观的觀赏度和多样性,而且能够传播生态知识,造福社会。中环快速路沿线景观通过合理设计赋予其生态功能后,可在系统内部实现生态平衡和自我维护更新。

2.2沿线道路雨水污染控制——雨水滞留理念与线性道路绿化空间整合

昆山中环全长约44.2km,除重要节点外大部分为线性绿化空间。设计将中环两侧以及分隔带的绿化空间赋予海绵城市的功能,将灰色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的隔裂,转变为与绿地空间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

在中环沿线两侧绿带范围内,将沿高架的线性带状景观与小型人工湿地、生态滞留系统等做同类视觉效果的整合,以在短期内即可实现水质提升及雨水的处理、调蓄功能。沿线在低洼处设置雨水滞留反应器,并配以水生植物,不仅能有效净化水质,还能提高观赏性。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将高架桥面、地面道路与两侧绿地中的雨水收集后,通过雨水滞留反应器对雨水进行净化,全面提高雨水排放水质的同时,减缓流速,可减少并推迟暴雨时期洪峰流量,减轻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3城市生态廊道网络建立——生态理念与全路网式绿色廊道整合

在整体设计策略上,借助于对昆山中环沿线节点空间以及线性景观带的生态修复设计,打造昆山中心城区全线联通式生态廊道,将中环沿线线性绿化空间中承载的点状且相对独立的景观空间,串联成大规模的、更为复杂的生态网络。

景观设计充分利用重要节点打造多样栖息地湿地,沿中环两侧建立水陆生物生态梯度带及河道走廊搭配河岸森林廊道。利用高架桥两旁预留的绿色空间,合理设计陆地植被,与滨河地带植被混合搭配,将中环沿线的水生生态与陆生生态进行有机的串联结合,创建适用于核心城区的综合型复杂生态系统网络,更好地服务昆山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化解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污染及水环境生态退化问题。

3思考

将海绵城市技术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从规划阶段建立基于海绵城市技术的重要生态框架,并以该框架作为城市发展的基底,围绕该框架进行系统、有序地城市发展。中环快速路作为昆山核心城区双环生态骨架的外环,其生态价值将对其周边土地的用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此次景观生态修复设计,不仅为沿线市民创造了公共休闲娱乐的场所,更为整个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搭建了一个稳定的框架。但由于中环快速路沿线景观建成时间较短,所运用的海绵城市技术的设计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检测,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作用。

(收稿:2017-05-10)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天津海域牡蛎礁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域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