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英
【摘 要】 有人提出:好的课堂和而不同,课是一种合作,课是有“缺限”的。而作者以为,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客观认识。构建有效课堂并不是追求一种完美的模式,而是重在培养一种课堂教学文化,即体现在课堂上的师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关 键 词】 有效课堂;合作;思维
谈到有效课堂,人们常用《财商寓言》中“穿越玉米地”的故事作比喻,即强调速度、效益、安全(体验)。主要探讨的是在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如何用最好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以愉悦的学习情感,通过自主的学习劳动建构知识,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有人提出:好的课堂和而不同,课是一种合作,课是有“缺限”的。我以为,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客观认识。构建有效课堂并不是追求一种完美的模式,而是重在培养一种课堂教学文化,即体现在课堂上的师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立魂”
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学生近视率严重偏高、较大比例的学生体质检测不合格、很多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等等,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转变教育的发展方式,改善教育的思维方式,是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主动发展,而不是为考试而教,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课堂教学的变革。
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合作、讨论、实践,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要构建一种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探究、合作、交流的体验过程,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北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说得好:不是给学生讲明白的就是好老师,而是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人才是好老师。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面前,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寻找真理。所以我认为:一堂好课并不是为了展示老师的精彩,而是教师善于营造学生表现的氛围。只有让学生在愉悦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挑战中学,学生的灵性才能得到绽放。一堂好课,应该是心的交流、情感的共鳴、美的感受、智慧的洋溢。激发的是生命的活力,演绎的是生命的精彩,享受的是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课堂教学“定调”
一堂好课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教学目标是否较好完成;二是新知识的建构是否是学生自主进行。科学确立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一般注重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预设教学目标,但却容易忽视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课堂教学要么要求太低学得无味,要么要求过高学得太累。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要考虑学生的特别需求。教学目标的预设固然重要,因为这有利于教师提前研判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整合课程资源,较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中更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和课堂生成,要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凝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科斯狄克说过:最好的内容只有当它纳入学生自己的活动中去的时候,它才能为学生所意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预习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不再浪费时间;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的知识,就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生成的独特问题,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闪光的机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让智慧更好的洋溢交融。
三、关注差异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一堂好课必须是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学生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心理的、人际关系的、认知水平的等多个方面。学生能否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一堂课上,如果有的学生热烈讨论,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因简单而无味,有的学生因不能而不为,这样的课绝不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应该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的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到思维灵活、基础较好的学生,又要照顾到反应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还要关注不爱发言、情商较低的学生。不同的学生都有课堂努力的方向,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做。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之所在。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支柱”
俗话说:亲其师才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孩子不喜欢的老师,往往也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学生的学业质量自然不会很好。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快的状态下,才能创造出富有灵性的语言。我以为,只有心灵的放飞,才能智慧洋溢;只有优良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心灵放飞的天空。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刻意营造的,而是教师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人文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师道尊严的思想肯定不会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包容学生、欣赏学生,把自己与学生置于一个平等的位置,才会构建一种交流顺畅、无心理压力的师生关系。也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和谐、民主、快乐的课堂文化。
五、开放的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源泉”
决定一堂课效率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认同;二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没有情感认同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对所学知识已有相关信息的储备,会较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就会把毫无兴趣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根本不熟悉,教师便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缺乏相关的信息、在没有对新知认真感知的基础上去思考这些问题,多是一些猜测或妄加回答,学生的自主学习仅是课堂中的一种形式而已。显然,这样的课是不会有什么好的效率。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教师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始终被教师牵着走。
如果教师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光仅仅集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不会产生很高效率的。教师应变教教材的思维为用教材教,教师、学生都应该是构建课程资源的参与者。学生课前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对相关信息的搜集,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课前的自主学习,不仅会增强学生对新知的情感认同,而且是学习新知的智慧源泉。
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课堂教学的“活力”
有一个小测试:如果一个人不断重复写自己的名字,开始写得很好,之后字会写得越来越差,再后来就是连写的什么自己都很模糊。这说明单一的机械的重复动作会使人视觉和精神产生疲劳。同样,如果教师长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或一堂课的教学方式单一,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现象。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从视听、动脑、动手、动口等多角度设计教学的方式方法,营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欣赏、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体验,使学生学得有情、有味、有趣、有智。只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才会生机盎然,学生的学习才会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 郭孟富. 运用新理念 构建有效课堂[J]. 学子(理论版),2017(9).
[2] 吴高志. 回归课堂原点构建有效课堂[J]. 教学与教育,2017(2).
[3] 杨霞. 构建有效课堂升核心素养[J]. 学校教育研究,20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