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知识技能及实践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的词汇及语句,同时也要学会分析段落的核心思想,概括段落的大致含义,更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语文写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语文的难度得到了加深,初中语文更加强调学生的理解及认知。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主客观因素而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不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深入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并采取科学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转化策略
初中语文学困生并不是指智力存在障碍的特殊学生,而是指智力正常,但在语文学习中暂时表现一般,成绩暂时相对落后的学生。在初中班级中,学困生的比例是偏低的。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绝不能因为他们人数较少,就忽略了这部分群体,而应该深入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转化策略,以提升班级内的整体语文水平,以帮助学困生尽快实现学习方面的突破,提升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初中语文学习的信心。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
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基本的组词造句及分析概括等基础能力,同时更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来优化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写作能力。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因内外部不同因素的制约,致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偏差,造成落后。这种问题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学困生的语文成绩越难以提升,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程度就越低。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主观因素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是造成学困的主要原因。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端正态度,对初中语文的重要价值认知不足,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应有的兴趣等,都容易使得他们的语文成绩低下,语文学习能力不足。
(1)缺乏对语文的正确认知,缺乏科学的学习態度。与数理化相比,语文学科并不要求太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于初中语文认知不足,在他们的观念里,语文是一门相对简单的学科,只要能够组词造句,并背诵一些优美的句子,就可以顺利的通过考试,取得高分。这种错误的认知,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同时,基于这样的认知,学生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端正态度,既缺乏深入钻研、认真领会的精气神,同时也缺乏动力和兴趣去深入阅读语文教材,有效扩展课外阅读。可见,学生这方面的主观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使得他们的语文学习出现困难。特别是随着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入,当学生遇到一些分析段落、领会作者意图等难度较大的题型时,往往会不知所措,答非所问。而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则容易出现中心思想不突出,文章结构缺乏关联,或者流水账、凑字数等行为。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语文成绩的关键。但学困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学困生没有预习语文的习惯。语文知识也需要进行提前预习,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跟随教师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对初中语文重难点的把握,仅仅靠教师灌输性的讲解和自身机械化的记忆。特别是一些关键词的核心含义及分析意境的题型中,学生由于没有养成通篇阅读文章并把握关键的科学习惯,所以在解答这类题型时,往往难以抓住关键思想。此外,学困生课外练习的程度偏低。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文学习同样需要勤学苦练。但大部分学困生并没有认真处理随堂测验,也没有进行课文的匹配性练习。
2.客观因素
学困生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除主观方面的原因外,还包括客观方面的因素。如学校层面的因素、家庭层面的因素等等,这些客观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学校领导及任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追求班级成绩的最高分及优等生率为主要目标,这就使得大部分学困生,并没有得到学校及教师的重视。部分教师对学困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不管不问,甚至将他们安排在教室的最后面。同时,部分教师担心学困生会影响优等生,所以较少提问学困生,也鲜少安排小组合作等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不和谐、不完整等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家庭成员不完整,使得学生的心理负担比较重,难以集中注意力来投身到语文学习中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滋生比较强烈的自卑心理,也影响其学习质量。家庭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比较大。此外,社会层面对语文的偏见,也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投入。在大多数人看来,语文相对简单,也没有功用性,应该将绝大多数经历投身到数理化的学习中。这种错误的认知,也会对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降低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预期。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存在,绝不仅仅是影响班级的总体成绩,任由发展还会影响班级的学习氛围,影响班级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营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困生,并积极分析学困生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转化策略。
1.营造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打通学优与学困的通道
学困生因成绩不理想,对初中语文兴趣不高,也缺乏一定的自信,还可能存在较大的自卑心理。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营造宽松积极的氛围,降低学困生的排斥心理,主动关系关注学困生。教师在提问环节,要给予学困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利用难度较小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同时,教师还要适时给予学困生一些展示的平台,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客观评价他们,充分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该着力打通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通道,通过座位调整或者构建帮扶小组来共同帮助学困生进步。
2.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课程的活跃程度
学困生对初中语文的兴趣不高,这是致使他们落后的一大原因。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改善教学方式,运用难易适中的教学方式来提升他们的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直观的呈现课程内容,帮助学困生快速理解并认知。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尽可能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主动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结合课程内容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语文课程中的一些对白,可以邀请学生来现场演绎。学生在领会作者意图及文章思想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充分演绎,同时也能够深化认知。
三、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因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常常会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低下,进而发展成为学困生。造成学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科学的转化策略,全面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有效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习峰. 知“困”然后言“教”——浅析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6,(09):5-6.
[2]鲍荣梅.对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15,(24):255.
[3]张淑萍.探析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5,(10):32.
[4]徐俊梅.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5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