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2018-01-19 07:33周宏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具体策略中学生

周宏娟

【摘 要】当前,中学生法治教育存在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深度;主体单一,缺乏全面性;中学生本身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而“互联网+”大背景对这一工作的展开有着丰富形式、扩大资源、提高灵活性等有利影响。基于这样的良好契机,开展法治教育建设工作,必须强化教育主体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理论实践的融合性,促进这项工作的推进和展开。

【关键词】互联网+;中学生;法治教育;具体策略

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战略的提出,将我国法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全面依法治国的真正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普遍提升。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与其他基本方略一起,围绕着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对于其他基本方略来说,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可以提供法治保障,这是由全面依法治国的功能和作用所决定的。中学生作为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其法治教育情况影响着整个国家法治的未来,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将互联网应用于中学生法治教育建设工作中,必然对这一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学生法治教育建设现状及特点

(一)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深度

目前农村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主要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学校对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大多是为迎合课程要求及标准进行,因缺乏法学类的专业老师以及相应的法治教育资源,其形式也大多为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宣传报等表面形式,这样的形式较为枯燥简单,流于表面,不能很好地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样的法治教育形式,既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无法真正使法治意识和观念扎根于他们心中,因此也就起不到比较良好和长久的效果。

(二)教育主体单一,缺乏全面性

法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多方面、全方位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法治氛围的构造,只有形成了良性的法治氛围,才能够在中学生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处于身心成长阶段,这样的氛围对其影响甚至是关系一生、相当长久的。但是目前的法治教育主体主要是学校及教师群体,家庭和社区还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良好的法治氛围还未营造起来,真正的全面氛围的构造需要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三)中学生缺乏法治学习的主动性

中学生的年龄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于大部分信息的学习和接受尚处于一个被动的阶段,学习知识总是显得比较被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师的督促,特别是对于部分不感兴趣的知识,他们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再加上前文提到的教育形式的枯燥单一,就导致了学生缺乏对法治知识学习的热情,因此当前的法治教育工作效果并不良好。

二、“互联网+”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建设的意义

(一)丰富法治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实质上是对传统教育形式的丰富,例如,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诸如在线授课、微课堂等形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特别是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以案说法,使得教学方式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为法治教育注入时代活力。面对如此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的学习熱情必然会有所提高,对知识的吸收速度会有所提升,领悟能力和程度也会显著深化。

(二)扩大资源信息广度,提升知识时代性

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广博的信息库和知识库,可谓是无所不有,你想要什么方面的资源,只要动动键盘就可以找到,通过互联网中检索,我们能够轻而易举掌握我们想要学习的信息和知识,这就冲破了书本知识涵盖范围的局限性,促进了法治教育的广度。同时,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之快,每时每刻都在上传热点信息,时效性体现的特别突出,这就为中学生所学习知识的与时俱进提供了保证。

(三)增强学习时空灵活性,构造良好学习氛围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假如我们要学习,只需依靠一台电脑和网络就可以进行,这就使得教育过程中对空间和时间的要求大大降低,这就满足了不同状态下学生对法治知识学习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生想学习,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爱学习,也就是自身最好的状态下接受法治教育,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中学生法治教育的“互联网+”策略

(一)加强对法治教育建设工作主体的培训

法治教育建设工作主体应该以学校教育、政府宣传为主,当然家庭教育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队伍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深化教师队伍法治意识和法治概念的培育,鼓励教师增强自身学习的与时俱进能力,能够源源不断地将最新法治知识传输给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对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将这些高科技的资源与教学结合实现最大化。政府宣传方面,要加强网络宣传,净化网络生态,肃清互联网环境,尽可能的为青少年和中学生提供澄净的学习环境。家庭教育方面,需要强化家长法治意识,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孩子法治观念影响,在家尽量不体罚孩子,遇事冷静处理,特别是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一定要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为孩子营造健康理性的成长环境。

(二)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互联网普及

互联网对于资源共享的促进力毋庸置疑,当前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仍有许多学校、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电脑的数量很有限,有些地方有了电脑但没有网络,这就使得学生缺乏互联网学习的硬性条件。要促进教育的公平,尽快消除这种基础设施的短板是非常重要的。各级政府应该有重点有针对地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推进互联网进入各级学校,使各个地区的中学生都能平等地实现资源共享。

(三)培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法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难免流于表面,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力度,加强案例学习,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和领悟法治内核有着深远影响。为了更深刻的学习相关的法律理论,应大力鼓励中学生开展以法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案例探究等活动,这对于锻炼中学生的拓展能力、强化其法治意识,会有深刻影响。

综上所述,“互联网+”为中学生法治教育建设工作提供了有效渠道和强劲保障,相关部门必须紧紧把握这一有利背景和契机,强化互联网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在中学生法治教育建设工作中的效用最大化。党的十九大之后,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发挥更加基础性的作用。为了每一个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重视中学生的法治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争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范梦.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

[2]陈垠亭.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体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蔡桂珍.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张会杰. 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罗湘明. 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研究》的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658)。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具体策略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