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当前经济不断地快速进步,对木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杉树较好的材质、较高的产量、较快的生长速度及较强的适应力等优点,得到广泛的重视。杉树的种植不仅能增加林农收入,还可在一定程度之上使空气的质量得以提高。本文对种植杉树的技术及如何提高杉树种植的效益进行了简单分析,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有效提高;杉树种植;效益;探讨
中图分类号:S7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183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的发展,对于木材所需求的数量也在日益提高,然而,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的增加速率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还无法达到满足,林木行业因而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机会。杉树能给各方面带来明显的效益,成为了着重发展培育的对象。对杉树一些基本特性加以认知,将杉树的种植技术科学合理的掌握且加以管理,提高杉树种植的效益,成为了种植杉树户的首要重任。较大范围的杉树造林不仅使城镇土壤变质与空气污染等的现象得以改善与控制,而且还促使我国社会的经济与科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 杉树所具备的特有性质
1.1 杉树的生长对环境方面的要求
杉树是亚热带品种的一类树种,它需要在温暖且多雨的环境下生长,在月降水量40mm以下的旱季生长不可以多于90d,最好是每月相对的湿度能在80%以上。降水的量需比蒸发的量高且不可以有太大的风,若是雾天较多,则生长的会更好。
1.2 杉树在生态方面的习性
杉树属于较喜阳类型的一种植物。然而其幼杉较喜阴不太喜阳,成年的杉树比较适合在充足阳光照射的环境之下进行生长。杉树的顶端具有突出的优势,对于生长优好杉树来讲,其树干通常均是较发达。并且,杉树由树苗开始至生长为大树期间往往全属于单顶直生,分叉的情况极少出现。杉树在幼苗期所具备的萌芽力就已很强,到幼杉的时候,其萌芽力就更为突出的显现出来。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之下,杉树均由根茎的部位生长出不等数量的芽,之后再生长成新条,产生丛生多株的情况。尽管杉树属于典型浅根生长的树种,其主根并不大,可是其具有较为发达的侧根,具备再生能力极强,穿透能力却略差。大部分幼杉的根部稍微往上部位处的细根均于土层12~65cm的深处分布。
1.3 杉树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
偏酸性(pH数值在4.5~6.5间)、疏松、肥沃湿润且含有较多有机物质,以及土层略厚等的土壤是杉树最为适合生长的土质。杉树能够在黄土壤、红土壤与红黄共有的土壤之上成长,在黄土壤的土地上最适合生长。部分地方所具备天然的肥力若是不足,可经由土地进行改造等方式来加以改善。幼杉不喜欢在正对阳光的地方生长,喜欢于谷地、湿度略大的山脚或者较短的日照时间、较小温差等地方生长,以上的种种因素均可对杉树林的生长有所影响,也是促进人造杉树收成好的一些必备要求。除此之外,气候与土壤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受到地形的影响,位于较为宽广的山上与外山里等地方对于杉树生长的好坏具有极大的影响。若种植的地方在山坡,其坡位与坡向对此处的土壤与气候具有极小的影响,不论是阴坡还是阳坡都能使杉树良好的生长。
2 杉树种植的技术
2.1 幼苗的选取
在种植杉树的时候,工作人员为了能使杉树林的成效得到一定的提高,加强杉树抗虫、抗病的能力,为方便更快的成长早点封林,从而使不好的环境给杉树带来的影响大幅度的降低,对于幼苗的选取工作至关重要。种植杉树的相关人员在幼苗选取的时候,应当选取品质高、抗性较强的,或者是在种子园内进行选种。采种的时候,需尽量的采取位于高枝上部的,种采好以后,应当在空旷的地方对种子进行晒晾,选择在最好光照的时候,且来回的将种球进行滚动,方便纯种的收集。或是种植的相关工作者直接入苗圃内进行幼苗的选取,选取工作需严格的根据标准来进行,幼苗需高于30cm,大于0.3cm的地径,幼苗还需选取顶牙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及其他机械损伤。
2.2 需合理的选取种植杉树的土地
对种植杉树的环境要求进行分析,选取适合种植的地形极其的重要。尽管杉树喜温,但是也没必要进行长久的阳光照射,所以,在部分地区种植杉树的时侯,应当在部分谷地、阴坡、山洼等的地带,一般日照时间较短,并且存在的温差较小,土质也含有合适的养分和水分,对杉树以后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此外,相关的工作人员整地时,需对水流失与山体滑坡等有关的情况都应全方位的考虑,对于影响到对杉树幼苗发育有影响的区域,需把杂草、灌木等清除干净,之后根据合理的密度进行栽种。
2.3 整地造林
种苗与地块选取好以后,相关工作者需对地块修整,以火燎炼山清理为主,炼山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清理林地和消灭病菌及有害昆虫。主要方法是砍除杂灌、杂草,待晒干后火燎炼山,再将燃烧不完全的剩余物清理干净。林地清理一定要彻底、干净,不然会对后面的幼林抚育造成很大影响。整地在秋冬季节进行。根据坡度选择整地方式:15°以下的缓坡地,机耕整地深翻20~25cm;16~25°的坡地,宜带垦翻土20~25cm;25°以上的山地宜穴垦。
2.4 杉树的栽种密度
根据各地的自然與气候等条件来合理的制定栽种密度,一般每幼苗相互的间距需在 1.5m上下,栽种的密度约是130~220株。
3 杉树种植效益提高的有关措施
3.1 选取林地
种植杉树在土地选取时,对于湿度、温度与土质均有较高的条件要求,相关的实验证明,杉树具有较为发达的侧根,为进一步的提高根系对于水分与养分的吸收功能,应确保大部分垂直的根系于土壤的下层深扎。所以需在栽种杉树的土地上多下功夫,应当对栽种杉树的地段中土壤的养分与土质等有多个方面进行实地观察,且进行详细剖析,选取的土层尽可能是较为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等的山谷与山脚阴坡的地方,应当是板岩、砂页岩的土质,应当高于土层50cm的厚度,保证土壤的排水性、湿度及透气性都适宜且肥沃的土层,进而的对杉树的发育提供好的条件。由于杉树幼苗发病的概率较高,而且还怕涝忌旱,所以,需提高选取杉树幼苗生长区的要求。在种植杉树幼苗地段选取的时侯需重视下面几方面:endprint
尽量的不要重茬栽种,防止杉树的健康生长受到影响。
选取的土地海拔应在 300~800m范围内,若超过此范围,则杉树的生长效益会明显的降低。
不应选择对杉树幼苗生长不利的土地,比如土质是重黏土的土地。
3.2 整理土地
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整理土地,应与实际的情况相结合,不同地块整理不同,采取十字锄、等高线等来挖暗坎,坎的面应在40cm×30cm×25cm之上,底部宽度是30cm×20cm。挖坑密度(造林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2.5m×2.0m(130株/667m2)、2.0m×2.0m(167株/667m2)和1.5m×2.0m(220株/667m2),这主要根据立地条件、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来定,立地条件不好,交通不便利的,间伐难度大的造林地应该采取造林密度130株/667m2为宜。还应将石块与树根清除干净,将各坎弄平整,成外高里低的形状。
3.3 选取苗木的规格与管理
3.3.1 选取高于6个月的营养袋苗或是1a裸根苗作为杉树苗
选取的苗务必要于自然条件下生长至高于地径 0.3cm,高度在30cm之上,而且顶牙饱满、苗干通直、无病虫害,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杉树苗在半木质状态时,才能定植。裸根的苗木在出圃的时侯应当实施浆根,苗木在定植之前应将苗木运送至山上,于背阴避风方位成畦型摆放,实施假植,畦的宽度设定是1cm,需将步道预留出来,为林木的管理与透风提供方便。摆好苗木之后需将苗木叶面清洗干净,所有苗木的淋水应充足。若营养袋的苗发生根系长至土中时,必须迅速实施移植,预防杉树的幼苗徒成长,树苗最低在移植5d后方可实施定植。
3.3.2 在栽种营养袋苗的时侯
应待坎在湿透以后再实施定植,定植时,坎内应挖的定植坑需深于营养杯的3~5cm,除掉苗木的塑料袋以后(属无纺布袋的不用去除),放入定植坑内并扶正采用湿土将坑夯实,全部完成后放层松土使坑表面显露出碟形状。
3.3.3 栽种以后的30d内
应对苗木生长的情况进行查看,检查幼苗成活的状况,第一时间补种。苗木成活的概率应当高于95%。若当年苗木的成活率没到95%,来年春天应当补植,一直待成活率高于95%。
3.4 幼林抚育
除去杂草及灌木等的干扰为幼林抚育首要的目的。抚育对于幼林的生长与造林的成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将竹子、黄茅草与芒类等完全的清除是幼林抚育中的关键点,还有就是松土、扩坎、除蘖与病虫害的预防等。通常情况下幼林应抚育3a,1a抚育2次,应在4—5月之间抚育1次,8—9月之间抚育另1次。
3.5 合理的施肥
杉树的幼苗应以施P肥为主,K、N肥进行配合,中龄的树应将施N肥为主,K、P肥进行配合,若单独施N或者P肥的效果均不佳,更甚于会有负作用出现。杉树有基肥与追肥2种施肥的方式。表土在回穴的时侯将基肥施入,肥料和所回的表面土混合均匀,使肥料于15~20cm土层内平均的分散。应采取沟施的方式进行追肥,在距离树干30~40cm处对2~3a杉树进行开沟,于树冠的最外处对高于3a的树木滴水线进行开沟,沟应30~80cm的长,15~25cm的宽,15~20cm的深。
4 结语
杉树在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等多个的方面均有优点,从而引起广泛的重视并且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应当将研究的力度加强,逐渐的提高杉树造林及管理的水平,為促进以后的林业资源和经济和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祖瑜.提升杉树种植效益的有效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5
(12):11.
[2]蒋新林.杉木种植管理的技术和效益的探讨[J]. 农·林·牧·渔,
2016(5):191.
[3]吴旭初.浅析提升杉木种植效益的方法[J].绿色科技,2012(10):
101.
作者简介:覃贤忠(1970-),男,壮族,广西三江县人,大专,研究方向:营造林技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