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好玩》看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1-19 00:15李世洪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考古

李世洪

考古人,宛如人类古往今来的发现者,研究者,守护者,传承者。他们怀着寻回过往的伟大使命,从都市到村野,出繁华如粗朴,将生命的舞台搭建在一片片青山綠水间。场景的转换,既平常又不平常,角色的变化既寻常又不寻常,当奔波四方的考古人在嫌隙里安下心来,便也会寻拣那些平常又不平常的考古故事,还有那些摇曳生姿的考古传奇,串成家珍,系上屋檐,点缀了四季。通过加强对考古学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很多人看来,考古是一项很神圣也很神秘的职业,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考古,不了解考古人,对考古方面的知识也知之甚少。一些对考古感兴趣的人面对大量专业程度相当高的书籍,往往会因看不懂而对考古失去兴趣。对于一些对考古感兴趣但又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用一些通俗性的语句来介绍考古什么,考古具体干什么会较容易让他们接受。高蒙河的《考古好玩》就是一本这样类型的书。

《考古好玩》的价值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其一,该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其中不乏幽默的语句,生动风趣,没有像专业考古书籍那样艰涩难懂。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公众语言是该书的最大亮点之一。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要把众多专业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能明白的社会语言,没两三把刷子是深入浅出不出来的。书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高蒙河高深的专业功底的语言功底。一些幽默的描述更是让读者能够开怀大笑,不仅增强了该书的趣味性,也扩大了其可读性。

其二,该书中选择用来佐证其观点的例子都是来自考古队自身的考古实例,大多数是高蒙河自身及周围的考古经历。并附有众多真实的图片,图文并茂,形象又生动。体现最透彻的便是在第二章《考古人》,这一章主要讲述考古人在考古工地上的衣食住行等,在讲述考古队的衣食住行时,作者便用了大量自身在考古的经历来说明。对于从事考古事业30多年的高蒙河来说,30多年的考古经历足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佐证。作者这种用自己实际经历来向读者介绍有关考古的知识的方式,更像是在讲故事一样,再加上幽默语言,把一个个考古故事讲述得形象又生动。同时讲述了大量考古界大师的有关故事,比如考古界的泰斗人物苏秉琦、张忠培等人的趣味考古故事。通过一个个短小的考古故事把考古知识传递给读者,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收获考古知识,同时了解考古队里生活的点滴;除了借助自身考古经历来阐述观点外,作者还就当前人们对考古的一些疑问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向读者详细解疑。

再次,该书涉及的内容与时俱进,并且客观公正。不以为吹嘘。即作者在阐释观点的时候能够结合目前的时政。针对目前一切考古界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作者能够结合当代考古本科生的一些现状提出看法,他在书中这样写道,考古界是20年一代人,代代相传,像紫檀木,像常青藤。但现在不少学考古的本科生不再注重师承了,他们在学四年,甚至说不出本系教过他们的老师的师承,也不太了解他们老师出身的学府。还不知道他们有哪些著论和哪些经典观点和创建。

其三,在吸引读者方面,作者可谓是独具匠心。除了有趣的书名之外,其目录也是写的非常不错。大多数读者在选书的时候,首先是看的是书名,其次是目录。作者正是抓住了读者的这一选书习惯,在该书的目录上下来功夫。该书目录简单明了,趣味性强,能够吸人眼球。

其四,要说该著作对学术界的主要贡献,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该著作相比于一些专业性强的著作来说,对学术界的贡献是相当有限的,但贡献多少还是有的。在序言中作者便明确说明,该书是由作者的博客中带有故事性以及评论性的考古随笔而来。同时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尽量以初中或高中程度的读者为写作对象。在我看来,处于这样年龄段的人正是培养兴趣的时候,而《考古好玩》正是以幽默风趣的手法来撰写的,所以自然就能吸引读者,激发其兴趣,某种程度上这是在为考古界培养兴趣者,培养未来的考古“精英”。我认为这恰好是这本书对学术界最大的贡献。作者肯定是考虑到会有人因为看了他的《考古好玩》而对考古产生兴趣,想要继续了解考古的相关知识。而这一小节内容恰好给他们提供了方向。在我看来,这正是作者在引导考古兴趣者向考古进一步发展方法。这招当真是妙哉!

其五,该著作的适宜读者群,用作者高蒙河的话来说该书的适宜读者群便是初中或高中程度的读者为写作对象。正因为如此,作者在选题和叙事的时候尽量遵守了以下原则:一是不上传专业论文;二是少讲道理,多讲故事,当说书的,不当教书的;三是不罗列新发现的考古发现,多讲述考古是怎么发现的一个个幕后故事,轻结果,重过程。身为入门者,这样的书能让他们更简单的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

综上所述,《考古好玩》是一本适合考古爱好者阅读的好书,也是一本适合考古入门者了解考古学科的书。通过对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学习兴趣。虽有些许瑕疵,但并不影响它的价值所在。任何一本书都有适合它的读者,《考古好玩》亦如此。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古
失落的金村:一段跨越百年的考古故事
考古“热起来”,文化“传下去”
中国考古学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UNDER THE SEA
“考古”测一测
在考古工地的现场如何上厕所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考古学家
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