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 宋宇飞
【摘要】针对目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和实践中学时有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欠佳的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在任务的驱动和吸引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得以改善——不是埋头做题以应付考试,而是理解、掌握相关电路模块的分析、设计甚至改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教改基金JG201428;南京工程学院高教研究项目:2016ZC0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232-0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基础理论课程向专业工程类课程过渡的桥梁[1]。
一、传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不足
当前广泛使用的模拟电子技术教材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大多按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频率响应、集成放大电路的应用、信号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的顺序组成,其中有关负反馈、频率响应及后面有关电路应用部分的章节先后可能有所不同,但大部分都是以半导体基础作为开篇的。
大部分老师在授课时都会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自然有其优点,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能够打牢基础,就如同修建房屋一样打牢地基。但是这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热情、耐心,在没有看到“房屋”的时候,愿意付出足够多的时间来埋头打地基——学习基础知识。
半导体基础知识和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最基本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却因其概念抽象而难以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学习不得法,可能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后续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理论学时有限、以教师“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讲解面面俱到,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理论教学,但并未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2]。因此会发现很多学生只会模仿例题进行解答,而对电路的基本分析、设计一筹莫展;同样,在实践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根据实验指导可以搭出同样的电路,测出各点的电压、电流数据,按照公式计算出相应的值,但是对于各种参数的意义、技术指标的优劣并不真正清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二、“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具体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力求以任务驱动, 以某个实例为先导, 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来掌握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体实施如下:
1.提出任务、分解任务
“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线,学生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任务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在教学时,可以每一章节都提出小的任务,完成一个小的功能模块,但是这样会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将后面所学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开课伊始,要打破章节的限制,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一个较大的任务,将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和各章节之间的关系作一个阐述,让学生有整体的印象,同时对于要完成的任务很清楚。在之后课程的进行当中,将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来逐步完成,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的系统。另外,这个任务要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涵盖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为此,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个音响系统”作为任务,音响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各组成模块基本包含了模电课程中的主要电路:
(1)音量放大电路:包括课程中的小信号放大电路、集成放大器的线性运用、负反馈放大电路等内容;
(2)音调调理电路:包括课程中的负反馈电路、频率响应等内容;
(3)音频功放电路:包括课程中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内容;
(4)直流电源:包括课程中的直流稳压电源、二极管电路等内容。
以上模块包含了除“信号发生电路”以外的所有内容;在电路测试时,需要用到信号源,可以自己设计信号发生器进行代替。这样就将课程中的所有内容都包含进来了。
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如果能够演示一款由相应各模块的组成的音响系统更好,并且指出后续可用学生设计的模块(每个模块是一个小任务)来代替已有的模块,并且进行测试、比较。如此,既分解了任务,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细化任务,完成任务
系统的、较大的任务,学生是无从下手的。因此需要根据授课内容,对任务进行细化,便于学生学以致用。对于细化后的任务,学生一定要弄清楚设计的目标,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比如在学习二极管时,就可以提出一个小的设计任务:利用发光二极管设计一个指示电路,当系统上电时,指示灯亮;在学习晶体管时,就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音量放大电路来代替系统中的该模块;等等。
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建议借助仿真软件(如Multisim),这样既可以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也能促进学生对于电路的感性认识。在连接电路的时候,可能會出现各种问题,学生要自己去分析、讨论、解决。当学生按照要求设计、调测好电路模块后,将其放入系统中再次测量时,多会出现一些技术指标的变化,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如何解决。
当一个个小的任务完成后,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于这样的系统,学生和教师都需要进行评价,以便于学生总结经验,同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
3.自提方案,再次完成任务
上述任务的方案是教师为了结合授课内容而提出的,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任务的。当学完课程以后,学生可能对教师的方案有不同的见解,或者希望设计出一款更实用的音响系统(比如更好的音质,或者更小巧、便于携带,或者使用更方便、采用USB供电等)。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指导学生学会对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在敲定设计方案后,教师要对学生制定的实施计划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重大错误。endprint
若能再次完成任务,表明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的知识,并能查阅资料,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所提的方案比参考资料有所改进,则表明具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实施建议
受限于学时、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的过程中,建议:
1.教师要精心提出任务。“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是提出一个或几个合适的任务。所谓“合适”,就是说任务要具体、明确而不抽象,任务要与所学的内容高度相关;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任务既要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要便于实施。
2.教师要精简讲课内容、关心学生任务进度。“任务驱动”是要驱动学生去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围绕细分的任务,精讲相关电路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至于参数指标的计算等内容则应该由学生课后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检查学生实施任务的进度,解答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问题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答疑解惑。
3.学生实施任务时,以组为单位进行。如此,既能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同时,当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较时,为了各组的荣誉,学生也会有更大的压力和动力进行学习,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以组为单位也能减少教师在实施任务时的工作量,许多简单的问题都已经在组内解决了。
4.教师期末考核时,要将“任务”作为重要的参考。学生需要参加期末考试,需要一个良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期末成绩评价时,需要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这既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鼓励,也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压力。
四、结论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授课,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改变学生“听课—做题—考试”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彩霞.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10.
[2]孙广辉等. 模拟电子技术课阶段式模塊化教学研究[J].轻工科技.2016,(4):150.
[3]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248
作者简介:
周正(1980—)男,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子线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