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是一种选择

2018-01-19 16:22冶伞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医嘱心智旅程

冶伞

这是一本不太友善的书。

我们喜爱一本书,常常是因为作者说出了我们想说而又不知道该如何说的话。《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却不同,它令人惊叹,恰恰是因为它说出了很多我们不愿甚至不敢说出口的话。

首先要指出的是,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在出版营销上所做的努力实可谓捧杀。译本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副题“爱与传统价值以及心灵成长的新观”被翻译成“心智成熟的旅程”,有过度解读之嫌。同时,贯穿全书的心灵成长(spiritual growth)通通被译作“心智成熟”也有待商榷。成长是迈向成熟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而成熟则是完善的终点,二者有着天壤之别。人性的成长或许本没有终点,直到最后一刻我们都在进修死亡的奥义。许多读者会因此对本书产生严重的不信任:“读本书就能心智成熟?忽悠人吧。”这并非作者本意,事实上,哪怕能对心灵成长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帮助,也已经很了不得了。

作者M.斯科特·派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他在书中记录了从业二十余年中最具有参考价值的病例,通过系统的整理,以自省和自律、独立与爱、传统和现代世界观、成长的节点四个方面为线索,阐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即叫人头破血流的成长捷径。

书里直言不讳地探讨了心智成长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法,行文几乎“浅白得令人尴尬”。没有鸡汤的香味,更没有糖衣包裹,“难以下咽”是这本书广受诟病的特色,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这也许是鲁迅之外很多医者从文自带的职业病,就好像抽烟喝酒的医生给你写禁烟戒酒的医嘱,明明立场不够端正,照样理直气壮。

讨好读者非医生所长,这不难理解。的确,《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有些门槛的书。什么样的门槛呢?在中国,或许类似芸芸众生中一个“正常”的人,感到自己需要帮助而主动去看心理医生所要下的决心吧。想要读者主动正视自己的问题,其实远比想象中困难。即便是正规的心理咨询,在医师完全取得病人的信任之前,充其量也只能根据表象做出大致的诊断。至于挖掘问题的根源,试验查找治疗的方法,稍有成效乃至根治,都会须双方的信任、足够的时间以及大量的工作。单纯的聊天并不能直接改变什么,起到作用的是谈话内容产生的余温,而其中很重要一个成分,就是医嘱。不好好复习做作业,怎么能把新知识融会贯通?多半白学了。所以,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把书中的案例当作诊断参考、把讲道理当作医嘱,本书的字里行间自然是另一番别有洞天的景象。我们不该满足于只从书中读到自己内心已然存在的东西,至少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原有更大的世界等待我们去发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轨迹,有些人的前路有一座座难攻的要塞,也有人跬步千里,砾石只在脚下。强调一纸不过跬步,所谓“读书无用”,因为要践行原本被规避的道理,往往道阻非常。没人保证捷径会好走,但有时候,庸庸碌碌的过程并无甚价值,结果,来得重要得多。

作为一本病历索引,本书真正的宝藏,是一个又一个当代心理学临床中,如同扁鹊见蔡桓公一般的实例。透过医生的眼睛,我们得以俯视一条条人生的轨迹,洞察每一处转折的缘由。倘若已经“病在肠胃骨髓”,当然不能指望几本书能起到什么可靠的疗效,但若尚且“疾在腠理肌肤”,《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就是一本能帮助读者自查自省的工具书。

自律,是作者对于解决人生问题的基本战略。我们会在书中读到自律的种种敌人:逃避痛苦的作茧自缚、贪图安逸的绥靖姑息、推卸责任的积重难返……我们成长的道路中,有着太多的暗礁。在这里,医生精确的剖析犹如海上的灯塔。没人能否认,它的的确确能让人发觉一些原本很难注意到的细枝末节的事情。如果运气够好,我们就能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也会读到不懂得自律的父母和孩子各自的行为如何相互影响,产生怎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借着医生对故事的解析,重新评估我们对于童年和少年生活的一些不满之处。理解我们是独立于父母的个体,明白心智的缺陷并不随着基因遗传。同时,也更感恩长辈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为与他们自身问题的抗衡所做出的努力。还可以引以为戒,更郑重地对待别人的成长。

当然还有爱。幼稚与成熟在爱面前的区别之大,令人不得不正视自律的必要性。个人对这本书最佩服的一点。就在于作者敢于把真爱的定义提到一个十分难达到的高度:“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长,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这不仅与人们在婴幼儿时期受到的无条件的照顾、理解和陪伴截然不同,也与人和人之间的性欲大相径庭;真正的爱,是弥足珍贵的。有了这样一道标准,我们可以去重新分辨,哪些以为深爱的人,其实不够爱。从而,一方面至少可以不再以“真爱”的标准去无理取闹地要求对方;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意识(哪怕不过几分钟)从自由的角度去考量依赖之外的独立与尊重。这种不与激情结盟的标准,冷静,但绝不冷血。

当然,纵有再多的理论支撑,再正能量的案例支持。从书本到现实的距离仍旧巨大。为什么总要读些“没用的书”?

当我们知悉生活中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当我们了解一些细小的变量是如何滴水穿石以至人心无法回到它原来的面目,当我们懂得表面无足轻重的选择背后存在怎样的隐患。我们就能在与自我更好地相处的同时,也更恰当地演绎我们的社会角色。甚至在灯火阑珊的人海里洞悉别人的难处,以一己之力,在他人的心中投射希望的光亮。

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走的每一条路,以及我们现在的模样,都是个人经历际遇的写照。过去的每一步都不可能更改,但这种既定的必然并不完全掌握现在的我们,更不一定控制明天的方向。《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能教給我们的只是一种启示:别无选择之中仍有选择,我们只是要重新打开那些自己有意无意关掉的门。诚然,随波逐流不费什么力气,自己掌舵却需要强大的勇气与决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在人群里找到自适的生存策略与生活方式,不等于世俗的成功,而是另一种值得为之坚守的人生美学。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因为一个如今已经痊愈的习得性无助患者的推荐。这个朋友当然还得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帮助,朋友的支持,环境的改变,全新的机会等,当然还有爱。十分有幸能看到人从迷雾中走出来的模样,改变的背后,是令人钦羡的智慧和毅力。人心的光芒,经过隆冬的洗礼显得格外和煦。

要另辟蹊径吗?这一刻。或者下一刻?在风和日丽的午后,在阴雨绵绵的清晨,在静寂逼仄的深夜,做更勇敢的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嘱心智旅程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用药医嘱调查与分析
恋爱中的城市
坐着小船,开启一段发现春天的旅程
遵循医嘱
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研究:来自静息态和任务态思维取样的证据
遵医嘱
让学生的基础心智在课堂中成长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海参崴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