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芳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三线建设缘起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祖国西南、西北地区),是国家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四川又是西南地区三线建设的重点建设区和布点省份,而绵阳由于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成为四川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今日的中国“科技城”(绵阳市)。学界关于三线建设已取得一系列的丰硕成果。[1]而从三线文化遗产保护、三线精神弘扬视角切入研究及如何将三线精神同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相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十分匮乏。为此,本文尝试从绵阳三线建设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三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三线精神”传承与发扬的路径,希冀见微知著,为正在深入推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注入鲜活力量。
本文所论“绵阳”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指三线建设时期的“绵阳专区”和更名后的“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有着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三线建设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异常严峻。1958年底中苏决裂,在祖国西部和北部,苏联集结重兵,不断制造事端;在东南沿海,美国违反朝鲜停战协定,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发生激战,爆发北部湾事件;在西南,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火,波及我国西南边境。由此,敌恶势力形成了对我国“半月”形包围。1964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准备游击战争有根据地,有了这个东西就放心了。”[2]同年,提出以“靠山、分散、隐蔽”原则布点的大三线建设。由此开始了三线建设大潮。
学界通常把三线建设上限定位于1964年,但事实上,在“一五”及“二五”计划时期,国家就在绵阳布点建设了一批工业企业。主要包括涪江机器厂、长虹机器厂、华丰无线电器材厂、涪江有线电厂等重点工业项目。现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目”重点工程之一,华丰无线电器材厂(代号796厂)也是“一五”时期的重点项目之一。1963年,国家在绵阳新建科学城,很好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后来在三线建设的推动下取得了良好效益。1965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代号9院,现绵阳游仙区九院)、中国燃气锅炉研究院(代号624所,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代号58所,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代号9所,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代号903厂,现中国工程物理院七所)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都选址落户绵阳,奠定了绵阳科学城的基础。除上述科研院所,还有一些企业或科研院所,有的在军转民过程中很顺利,经济效益良好,为绵阳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省的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有些企业,由于多方原因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绵阳三线企业及科研院所迁调情况及现状
(注:该表引自孙霞等《论绵阳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开发》福建党史月刊〈2014〉中的相关数据)
绵阳三线建设壮举给绵阳留下了丰富且宝贵的三线精神财富。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绵阳工业和科技文明的辉煌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当代社会来说更是取之不尽的弥足珍贵文化资源。绵阳典型三线工业文化遗产主要有以下几处。
1.2.1 经典红色旅游基地——“两弹”城
两弹城——核工业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部旧址上修建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位于绵阳梓潼县一处群山环绕的山脚下,兴建于1965年8月,是中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金银滩大草原,1995年全面退役)。1992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搬迁到绵阳科学城,2002年8月,在原旧址上兴建了两弹城红色旅游景区。园区内的邓稼先纪念馆、民族魂碑林、战备洞等参观项目仍保留着当年的工作样貌及红砖建筑,遗留着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鼓舞后人的生动教材。
走入这片昔日神秘的核工基地,就能感受到当年科学家们为了中国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两弹城为我国国防尖端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离不开于敏、周光召、朱光亚、郭永怀、邓稼先等一批杰出科学家“精心研究、精心设计、精心试验、精心制造,力争第一,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干打垒”精神。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于1983年5月20日在梓潼为大山沟里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题下了这样一首诗:“二十二年难忘情,崎岖道路信踏平。屡建奇功震寰宇,更创奇迹惊鬼神。”这是科学家们对艰苦奋斗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两弹城在四川旅游局、绵阳旅游局等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在以旧修旧的原则下,修缮了“邓稼先旧居”、“两弹历程馆”、“三防教育馆”等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
2011年,两弹城入选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3年,四川省委宣传部下发《关于认定“2013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通知》,两弹城被认定为全省第四批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7年1月8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四川绵阳的“两弹城”入选其中。[3]
1.2.2 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开创之筚路蓝缕
清华大学绵阳分校(代号651工程)始建于1965年,是清华大学的三线基地。1979年,分校迁回北京清华园,原校址在1993年由四川省教育厅受办成立西南工学院。今天的西南科技大学是由西南工学院、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在艰苦环境中,传道授业,传承文明,展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这更是西南科技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精神财富,为西南科技大学“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校园精神增添了历史底蕴。目前,西南科技大学在校园扩建中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清华楼等一批清华分校时期的建筑。
1.2.3 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军魂记忆
跃进路街区是绵阳最早的城市中心,是九州、长虹军工企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的诞生地,是绵阳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跃进路街区的“红砖建筑、长虹121办公大楼、虹苑剧场,朝阳厂片区”等具有地方集体记忆的建筑和街区现今都保护地很好,且都得到了良好发展,并被划定为核心保护建筑群。但也有部分建筑已破败荒废多年。随着绵阳科学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面临着如何将三线文化遗产修缮、保护和更好发展的难题。2008年,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绵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省政府提出“特别要加强对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区域的保护和修缮,注重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这些军魂记忆丰富和充实了当代绵阳人的精神家园,对后人产生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三线作为一种精神,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被提出。1993年4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四川三线建设重点项目后写下了:“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的题词。“三线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它深深植根于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当时为了举全国力量建设三线,三线人喊出了“‘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有学者也称“三献精神”)’、‘白天杠杠压(抬石头和生产设备),晚上压杠杠(睡木棒搭成的床)’等振奋人心的响亮口号,更是当年三线精神的生动写照。”[4]但究竟什么是“三线精神”,有哪些丰富内涵?2017年3月23日,原东工集团副总工程师,四川三线企业湔江农机厂建设者潘祥鶤先生应邀做客我院“大学生道德讲堂”,重温了三线建设历史。潘祥鶤认为,三线建设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决策与判断,三线建设历史是共和国发展史上不可抹杀的一段历史。潘祥鶤结合亲身经历与人生阅历对三线精神作了自己的诠释:“三线精神就是一种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爱国奉献的精神”。三线精神形成50多年来,经过学界不断地凝练概括形成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不辱使命、强军富民、报国壮威的爱国精神;“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全国一盘棋的集体主义精神。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优秀精神文明的不断凝练。三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传承与弘扬三线精神提供了良好契机。
2.2.1三线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三线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凝缩和时代精神的展现,隶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范畴。三线精神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国家处于战争一触即发、国际局势紧张的状态下,起始于国家工业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正是这样的艰苦条件,三线建设者们把祖国之爱、民族振兴转化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有了今天的“新西部”,有了中国科技城(绵阳)。
2.2.2 三线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发展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必须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作用,必须抓好价值导向引领。三线精神集中体现了奉献精神、爱国情怀、集体主义信念,是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行业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典范。三线精神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精髓,是复兴伟大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当代中国的转型发展,是又一次艰苦卓绝的创业,需要价值观的引领,需要不断弘扬三线建设者身上那种无私无畏的开拓意志和献身精神,使红色三线文化与精神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潮中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2.2.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传承与弘扬三线精神提供了良好契机
当前,全社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积极深入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祖国人民重温这段艰苦岁月下的难忘历史提供了生动教材,为传承弘扬三线精神的大旗提供了良好机遇。三线人身上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三线建设者用青春甚至生命创造的,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三线建设者身上这种“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特定历史时代的体现,是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引擎。
三线建设对壮大我国国防力量,缩小东西部社会经济差距,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不少人对三线建设的评价莫衷一是,甚至对三线建设历史持否定和质疑的态度。认为三线建设是“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一场错误的建设”[5],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景全指出“三线建设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有的人却持怀疑态度,认为战争并没有爆发,把形势估计错了,有人认为把企业建在高山深谷之中造成了浪费等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就好比一个人买了保险,而意外事故并没有发生,但不能就此指责买保险是错误的”[6]因此,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就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三线建设历史。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思想阵地,大学生、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践行者和传播者。三线文化遗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借助三线精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三线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线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震撼力和强大的育人功能,因此要把三线精神纳入和贯穿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各高校及各行业要有效开采和充分利用三线资源,将其融入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各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中。
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媒介功能。要利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电台、电视台、公益广告等宣传三线精神,让每一位绵阳公民传播好绵阳声音,讲好绵阳故事。特别是要做好广大公民对三线历史与精神的社会科学普及教育,通过建设三线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展览文学艺术作品,开放文献资料和学术成果,追忆先进人物、讲述典型事迹等各种形式在民间社会开展实践教育。尤其“运用公益广告等一切形式,密集持久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线精神,“使之耳濡目染、深入人心,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6]
绵阳三线建设遗留了不少建筑遗迹(两弹城、绵阳分校清华楼、跃进路文化街区等)、生产设备及附属设施。要把绵阳发展为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科技城,可“收集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厂房、车间、附属设施以及生产设备、产品、工艺流程、文献、照片、音像资料”在三线博物馆供人们参观,也可“将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改造成为主题博物馆、公共休憩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等”[7],来展现在繁华的跃进路的独特魅力,用这种独特方式留住人们对辉煌绵阳的专属记忆,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可以把仙海、两弹城、绵阳分校清华楼、圣水寺、越王楼与跃进路文化街相连,打造绵阳精品观光旅游线路。
[1] 段 娟.近20来三线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6).
[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3] 杨 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绵阳三个景点入选[EB/OL].2017-01-09.http://www.cnta.gov.cn/xxfb/xxfb-dfxw/201701/t20170108-811709.shtml.
[4] 崔一楠.三线建设在四川江油的发展及影响[J].党史文苑,2015(18).
[5] 言 咏.与三线有关的日子[N].经济观察报,2009-04-06.
[6] 张全景.发扬“三线建设”的创新精神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6(12).
[7] 孙 霞,李群山.论绵阳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开发[J].福建党史月刊,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