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彤 朴雪涛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转型高校是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行业、企业、产业纷纷反应人才的结构失衡严重,国家实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项目需要大量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缺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这是触发符合转型条件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根本动因,人才培养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然而转型目标确立后,每个转型院校都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转型战略规划,高校育人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力量要强,要办好应用技术型大学就需要具备跨越多界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所以如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为转型高校要解决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学校宏观发展环境及教师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通过组建院校研究组织对转型问题进行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转型最早的高校至今也不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还处于创业期,其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对基础设施、学科布局、结构建设、建立规章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以及改进,这些都会无形中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进行,通过教师管理研究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调整规划,教师职前、职后进行培训,确立新的考核评定机制,将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化,将有助于触发教师自觉,从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对以往研究和对转型院校的分析、总结,发现对于院校研究的研究多是以国外经验借鉴以及对我国院校研究开展情况进行论述,很少有针对某一类问题的具体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对转型高校教师的实地访谈在对于转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难题上,使转型高校明确院校研究对于高校发展的必要性,从而促进院校研究在转型高校中的发展。
院校研究是高校的自我研究,系统地对高校一切管理事物进行研究,有咨询的功能。院校研究机构汇集了高等教育研究、规划、管理财务、计算机网络等不同学科和不同工作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研究,在管理决策中,院校研究作为咨询研究可以发挥中介功能,对于院校实际运行情况和环境变化等方面信息整合,建立数据库,并及时更新数据。针对教师管理研究同样通过收集教师平时表现、学生状态,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得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并发挥智囊团的指引、价值导向、政策分析等方面的作用。
(一)转型高校的转型情况
自2014年起,各省教育厅纷纷贯彻教育部战略规划引导适合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省教育厅还针对试点转型高校出台类似 《河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的指导高校转型的方案,这些方案是由省教育厅的发展规划处拟定,具体的方案实施是由具体高校内部进行战略规划设计。经过10余年的努力,中国院校研究已初具雏形,主要体现在:80%以上的本科院校成立了院校研究所、高教研究所(室)、发展规划处、教学评估办公室等院校研究机构,着手开展院校研究,开始为学校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1〕高校内部设立专门的院校研究的相关组织会及时地、有效地解决高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从问题根本入手进行逐步分析,对辽宁省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分别试点转型两批共21个地方本科院校试点转型发展,依据这21个院校网站上所提供的院校研究组织信息,总结出辽宁省转型高校院校研究组织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统计情况来看辽宁省实行转型的院校中,77.78%的转型高校设立了相关的院校研究组织,这些院校基本具备发展规划意识,并积极成立了相关组织,多是在原有相关部门整合出的院校研究组织;其他在网站上没有相关院校研究组织信息的高校,也不排除是没有及时将院校研究组织建设更新到网站上的可能性,但其实从实际的院校研究组织建设的完备与否可以看出:转型高校对于院校研究组织建设状况相对较好,是相信院校研究组织确实有助于院校发展的,反之则没有充分意识到院校研究组织在帮助院校实行转型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转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通过对辽宁省部分转型试点高校教师、书记的访谈,了解到他们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的观念、想法,以及高校对于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等。分别访谈了不同工作阶段的教师进行分别访谈,谈论的问题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观、人才观,如何培育应用型人才,对于不同专业的人才该如何进行教学,教师如何能帮助学生在四年后顺利就业,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想法等问题进行访谈。整合了所有教师的想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观,本科生的培养还是要以通识性的教育为主,使人才在更广阔的教育平台上认知到自己专业能力的倾向性,不断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在学生牢固掌握通识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注重培养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产业中的应用能力;师生观,在转型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以共同学习为基本模式,应用技术型大学提倡的教学模式是注重实践教学,这对于传统教学研究型的本科教学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处在摸索阶段,也需要进入企业、产业一线进修,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于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体系化的应用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发展观,教师发展方向,一方面受外界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认同高校的发展理念,从“重学术轻教学”到“教学科研两头抓”,一部分教师会面临与原有坚持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状况出现,这考验院校研究人员说服教师的能力,如何能让教师认同,触发教师自觉,这将是院校研究组织建设组织要不断完善的难点。
(三)转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内涵
转型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中明确提出“双师双能型”教师概念,不断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占比是各个地方本科高校具体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做法。“双师双能型”教师是以“双师型”教师为规划原型,“双师型”教师是要具备双重理论能力与双重实践能力的教育型人才,就是在掌握知识理论、技术技能的同时,并能其转化为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具有跨界能力的高级人才。由于“双师双能型”教师要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进修、管理产教联盟基地等工作,所以需要教师具备跨越多界的能力和理论。作为应用技术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它存在于教学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作为应用技术人员的应用实践能力,它存在于生产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践过程中;作为先进技术教授者的学习能力,它在于到国际联盟学校、企业的实践学习中;作为使用产教联盟基地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它在于管理产业与大学深度融合的基地实际操作中。教师要进行应用技术教育专业教学就必须具有将应用技术理论知识演绎与迁移的能力;教师要进行相关领域教学实践或是组织创业团队,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技术人员熟练的操作能力,还要有国际视野和对此领域创业前景研究、分析的能力。〔2〕“双师双能型”教师即是具备“多重理论”与“多重实践”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教师在培训、教学中不断积累而最终形成。
辽宁省转型高校院校研究组织建设情况表
Dreyfus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3〕综合以上,同时参考国内对于教师发展阶段的划分,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为三个起点阶段: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资深教师。分别根据这三个阶段的教师特点,探讨院校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分别作用。
(一)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
规划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中有部分院校是本身类型就偏向应用型大学,而部分院校是偏向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对于不同类的院校而言,它们就要根据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而言,引进专、兼职教师,这些新入职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虽然符合应用技术大学的聘任要求,但是对于院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评估方式、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是很熟悉,需要院校研究人员要对新入职的专职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方案设计,并确认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确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培训之后的考核、评价。转型高校聘任的新入职的专职教师多是学历较高、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但是如何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再从教学中外放给学生。目前新教师对学科知识前沿的了解,研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许多方面都超越了许多老教师,在自主发展的理念下,关键是帮助新教师发挥其优势,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4〕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实践、理论升华、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触发教师自觉发展,最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对于短时间内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具体院校需求聘任优秀的企业人事、专家、学者进入高校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聘用问题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学秩序问题、学校管理工作等方面。曾朝霞(2008)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提出五点建议:分层级管理、统一信息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聘任环境、科学规划兼职教师队伍的结构、严格聘用和过程管理等。〔5〕将新入职的专、兼职教师每一步的成长信息以及学生反馈信息形成大数据,对教师评价考核、薪资待遇等方面便可参考教师成长数据来区分。
(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教学的理念新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与学生的关系更亲密,很容调动课堂气氛等优点。通过梳理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和访谈的过程中,也普遍显示出青年教师队伍存在很多潜在问题。首先,因为青年教师普遍有自己的教学观、人才观,但是难免不够成熟,部分青年教师的观念有可能会与转型高校育人观念发生冲突,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无论这个目标是一个总体的目标,或者是一系列的子目标,关键在于清晰明确,能真正激励教师个体去努力,模糊的目标几乎等于没有目标;〔6〕其次,青年教师的薪资待遇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麦可思研究曾对青年教师进行调查,85%认为个人付出和实际月收入不匹配,转型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难免会加重青年教师的工作量,院校研究组织一定要做好青年教师具体工作数据的统计,以按劳分配原则来划分薪资待遇一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避免人才流失;再次,青年教师对于科研的热情普遍高于教学,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教学中理论教学量、实践教学量、入产业进修等与教学环节息息相关的数据进行细化统计,算入薪酬、与评职称相关,会相对提高教学积极性;最后,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训,因为需要在企业、产业实地培训,青年教师承担的工作量较大,院校研究组织一定要合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周期、频率进行合理化安排,让青年教师队伍均衡提升实践能力、应用转化能力。
(三)资深教师专业发展
资深教师是具备相当深厚的教学与研究经验的教师队伍,他们对专业知识、技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他们对于转型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能把握转型的理念,理解企业的需求,他们是成功转型的重要风向标。企业、产业在高校中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基地,专门培养企业、产业所需人才,人才在学校就可以模拟企业、产业第一线的工作流程,教师与企业和产业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教师会渐渐融入其中,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企业、产业实际技术难题,教师将会逐渐趋向于产业化,但是教师与学生渐渐融入企业的时候,转型高校的边界将渐渐模糊化,将趋向于社会的中心,转型高校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以教师为例,教师既在学校中教学,又在企业、产业中以顾问、高级技术人员等身份,那对这些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其他教师怎么区分;企业在学校建立孵化基地,就涉及孵化基地的维护与管理,管理人员最适合的就是相关的专业教师,教师的任务会不断加重。教师的维护与建设需要细致的进行规划。资深教师伴随着院校转型发展,经过专业理论与专业能力不断积淀,最终成为卓越型教师。
一直以来,追求基础科学的发展被认为是高校教师的正途,是高校教师的唯一使命。但随着时间的转变,高校教师与政府、企业的关系日益密切。高校教师参与了更多的市场活动,“教学科研人员的行为更像商业组织里的同类行为”。〔7〕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会经历种种困境,要改变观念上的局限,观念的重塑离不开院校研究组织对于人才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转型高校发展理念等理论层面转化为实践层面,才能最终形成具有自身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战略规划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转型高校积极加强院校研究相关组织建设,聘用校内兼职教师或校外优秀的院校研究人员进入到转型高校院校研究组织中,对转型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对于棘手的专业教师发展问题要通过系统的教师管理研究进行多方面研究,为高校转型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基础实践支撑。
〔1〕刘献君,张俊超.中国院校研究的特点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73-76.
〔2〕王润彤,朴雪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6):71-75.
〔3〕宋广文,苗洪霞.教师专业发展——关于专家教师形成的认知心理学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2000,(5):41-43.
〔4〕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6):81-90,113.
〔5〕孙海燕.近15年来职业教育教师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J〕.学周刊,2017,(4):9-10.
〔6〕厉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3:35.
〔7〕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梁骁,黎丽,译.学术资本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