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良
(辽宁东日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4)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伴随着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启了石雕的历史,形成了大量而丰富的文化艺术沉积。浏览中国石雕精美的艺术创作,无不凝聚着艺术大师们的巧思和呕心沥血,正是在他们融入“田野”的辛勤创作,才使石雕有了广泛而深刻的群众基础,并得以不断发展、进步和创新。现今,我国社会进入了迅速地变化和发展着的新时代,石雕艺术创作所彰显出的多元化、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以及新风格、新思想、新形式也同时展现出来,作品数量迅速增多,很多作品内涵丰富、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显示了石雕艺术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这也为石雕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雕塑艺术创作的实践者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就原创作品《禅悟》提出几点新的思考。
佛教文化题材是石雕艺术作品经常表现的主题,一方面是雕塑工作者在多年实践过程中自然修养成的一种心灵状态,另一方面也是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禅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艺术作品。《禅悟》是原创作品,讲述的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历程,表达的是人们只要一心向佛,并得到佛法的修行和禅悟,终能修成正果得生博大智慧。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在山洞中修行的人,苦修后禅悟得法,使得佛光普照。作者用升腾的火焰表现佛光,用光滑的汉白玉肌理诠释理佛的圣洁与专注,诠释了只要真心向佛,一心向善,人人都能成佛的佛家道理。
通过二十几年的从艺实践,笔者认为一部好的雕塑作品,第一是处理好偏和正的关系即主次关系。需要创作者依据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分清主与次的关系,必要的时候还要对主体加以强化,以形成对比。第二是处理好近疏远密的关系,做到疏而不松散,不浮荡,密而不生涩、不呆板,应当通过对疏与密关系的处理,使构图呈现节奏感、层次感和灵动感。第三是处理好轻与重的关系。在石雕的构图中,面面俱到的并不一定就好,但是轻重失调也是一个弊病,头重脚轻,往一边倒,让人看了也很不舒服〔1〕。所以在石雕的构图中要追求不平衡中的平衡,这样先通过确立结构主体来确立一种不平衡,主体确立之后,就要在大面积的虚实之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安排适量的相关景物予以呼应,以求得视觉上的平衡效果。《禅悟》整个雕塑形象气象传神,刀法洗练朴实,在逆光条件下能够产生一种虚幻神圣之美。使石雕融自然美和工艺美于一体,形象逼真。作者在石料质地和色彩最突出、最理想的部分,安排作品的主体部位。比如,人物石雕佛光的石质总要是最纯净无瑕的,这使作品的物象与石料天然妙合,成为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
石雕作品《禅悟》
但凡雕刻以其制作法的阐述基本都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器具运用各种雕刻手段和技巧把无形的石材变成自己所构思创造的形体。石雕的技法有圆雕、镂空、浮雕、凿法、刀法、洞法、刺法等各种传统技法,繁简有致、层次分明。雕刻者创作时要心、眼、手一致,进入所谓徜徉情感、随心所欲的境地。这是创作者从一块无形的石料中结合石色、巧思慢慢产生出理想造型的漫长过程;是体现雕工、刀法技艺水平的过程;是体现个性思维的过程;是把没有生命力的石头变成有生命力的作品的过程。
对于石雕艺术来说,作品中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格、民族思想的表述,不但是作品在艺术无国界这个时代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具体来说,在素材选择上,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启迪,例如一些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等,适当地对其加以变形和整合,使之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在创作上,主动运用传统特色技艺和表现方法,如俏色、俏型等;在情感表达上,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同时,我们也应当使石雕创作和时代发展、社会主题相结合,使作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符号。首先,艺术民族化的本质是艺术家的一种“独立思考”,即不被流行的、时尚的主流文化左右,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创作价值,明白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和表达〔2〕。作品既强调技艺高超、手法的洗练,又体现较高的艺术品位,既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又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就是民族化的体现。
如何使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艺术个性,是摆在每一位创作人面前首先考虑的问题。其实是创作者各种创作思想和综合艺术修养相融合的体现。作品是其文化观念在审美创造活动中的形象体现,也是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形式和重要的传播载体。这些美的形式和内容的来源就是创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美学基础。这也是艺术家追求作品艺术化、个性化的基础。所以每一名石雕创作者都应当本着对于历史和艺术负责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各种相关的文化理论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素材和养料。同时要善于观察生活,因为任何艺术创作都是源于生活的,石雕创作者从生活中产生了创作感悟和欲望,然后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其中,借助石雕转化为视觉造型。工艺美术就是造型艺术,作者就是要通过这种感悟和感动才创作出既有外在形式美,也有精神内涵美的佳作,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
石雕是一门经过近千年流传直到今天的传统艺术,我们今天在从事石雕创作的时候,首先应当体会到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在此基础上,按照石雕艺术的创作法则,主动从形式到内容上整体思考,使作品既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也能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最后,创作者要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注重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石雕艺术一定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对于艺术来说,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他们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世界性包含民族性,民族性为世界性的丰富多彩增加内容。而中国石雕艺术是民族风格的展现,在多元化、全球化发展环境下得到认可,同时也是创作者创作的责任和使命〔3〕。在石雕素材方面,创作者能够从以往的石雕创作或者民间传说、历史事件中寻找创作灵感,这些内容经过适当的加工、渲染,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表达出具有现代化的石雕艺术理念。在创作上,积极运用传统特色技艺和表现手法,因材施艺、以势造型、巧夺天工,创造出令人叹服的作品。在情感的表达上,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特色中的物我两忘、天人合的境界。除了继承传统的技法和创作特点,我们应该把石雕创作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创作出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艺术民族化的意识是不会不被时尚性、流行性的文化所影响,它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观念。既能展现民族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这样的创作才是民族性的体现。
石雕艺术是一种经过时间沉淀的文化艺术,在数以千年的流传中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艺术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代中国的石雕艺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创作技术、技法,注重石雕文化内涵的融入,同时结合自身丰富的文化修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石雕工艺品,在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为我国石雕艺术的发展做铺垫。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除了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以外,还要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能够赋予一个艺术品鲜活的生命,使之富有灵性美,体现真、善、美的结合,同时也能够体现创作者文化涵养,提高艺术品的艺术价值。
石雕艺术是一代代石雕人和欣赏者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力和灵魂的,其丰富的文化积淀、艺术神采和魅力是其他任何材质不可替代的,因此说石雕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1〕吴福珍.石雕艺术创作新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5): .
〔2〕陈若凡.当代中国石雕艺术创作参考〔J〕.科技教育向导,2014.
〔3〕潘鲁生.工艺的力量——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价值〔C〕.“东亚之光——中日韩工艺美术特质研究”国际论坛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8.
〔4〕王世铎.石雕创作与艺术思考〔J〕.新闻世界,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