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华,陈雪娇,王 敏
(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我国新生儿低血糖出现率不高,同时由于临床没有特异性表现,所以经常遭到忽视,患儿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持续性的低血糖会影响患儿智力发育[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71例低血糖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导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的有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71例低血糖新生儿参与研究。其中男36例患儿,女35例,23例为早产低体重儿,5例感染,13例为足月小样儿,5例溶血病,15例窒息,6例喂养困难,4例巨大儿。患儿症状表现,见表1。
表171例低血糖新生儿症状表现
选择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进行血糖测定,收集患儿足血进行血糖测定,并且收集患儿静脉血通过氧化酶法对全血血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足血血糖及全血血糖符合率良好。
不考虑患儿的日龄、体重、胎龄等因素,只要全血血糖在2.2 mmol/l以下,则确诊为低血糖。
首先要做好保暖工作,(1)针对无症状性低血糖患儿:给予10%葡萄糖5~10ml/kg口服,间隔2~3小时给药1次,之后选择6~8 mg/(kg·min)10%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间隔5 h进行血糖测定,依照测定结果对输注速率进行合理调整,稳定24小时之后慢慢停药。(2)针对症状性低血糖患儿:马上静脉推注2-4ml/kg10%葡萄糖,速度控制在1 ml/min,接着换成8~10 mg/(kg·min)10%~12.5%葡萄糖进行维持性静脉滴注,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血糖测定间隔1小时进行1次,等到血糖水平超过2.5 mmol/l持续出现两次后血糖测定间隔3 h左右进行1次,按照血糖水平对输糖速率进行调整,稳定后慢慢降低剂量以及速度。(3)针对反复发作、持续发作的严重低血糖患儿,经上述治疗持续3天后还是无法维持血糖为正常水平,给予5~10 mg/(kg·d)氢化可的松联合静脉滴注用药,一直到患儿症状完全消失,等到患儿血糖稳定后1~2天后停止用药。全部患儿均要积极给予原发病治疗。
本组49例患儿在治疗后24 h之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20例患儿在治疗后48小时之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2例患儿在治疗后低血糖出现复发,接受激素治疗24~48 h后血糖恢复正常,没有患儿病情加重死亡。
新生儿糖原异生酶缺乏较高活性,感染出现会使得糖原异生功能不足,氨基酸无法向葡萄糖转化。棕色脂肪释放能够促进新生儿糖原异生,严重感染会使得棕色脂肪耗竭,中断血糖来源,所以会降低血糖水平。本组有巨大儿4例,3例母亲妊娠期伴有糖尿病,因为产妇血糖水平高,相应升高了胎儿血糖水平,胎儿胰岛细胞出现代偿性增生,因为胰岛细胞为分泌亢进状态,机体中存在过多胰岛素,所以会有高胰岛素血症表现。由于低血糖发生率与足月儿相比更高,出生后中断了母体糖原,所以胎儿出生后会有低血糖表现[2]。从本研究分析结果可以得知,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早产低体重儿、足月小样儿、窒息、感染、巨大儿、喂养困难、溶血。因为新生儿低血糖一般缺乏特异性表现,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很容易掩盖低血糖表现,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导致低血糖新生儿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3]。对新生儿进行血糖测定是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方法,新生儿出生后1 h就应该进行血糖测定,针对怀疑存在低血糖的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密切进行血糖监测,应该认识到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较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对怀疑会出现低血糖的新生儿,从出生后1小时即给予10%葡萄糖液,间隔1小时给予1次,剂量为5~10 ml/kg,持续给予3~4次,出生后2~3 h开始喂养,出生后24 h之内间隔2 h喂养一次。针对体重在2000 g以下的低体重儿,或则窒息儿,静脉注射5%~10%葡萄糖液2~6 ml/kg,注意保持合适浓度,避免出现反跳性高血糖症。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低血糖应该做到正确处理,以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防止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实现新生儿预后的改善。
[1] 路 琰,李晓春,孔少云,等.新生儿低血糖并发脑损伤35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9):1188-1189.
[2] 赵 赛,程怀平,田兆方,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3):3995-3997.
[3] 黄维清,高喜容,吴雄辉,等.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17):3213-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