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富华
(江苏省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泰州 225321)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也是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群。针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疾病特点,尽早施行功能锻炼是稳定固定以及满意复位的重要手段。若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耐受手术而且不伴有手术相关禁忌症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分析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选取从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有15例,包括8例男,7例女,平均年龄(69.50±8.85)岁,其中有3例交通伤,有12例摔伤。研究组有15例,包括9例男,6例女,平均年龄(70.03±8.59)岁,其中有4例交通伤,有11例摔伤。两组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DHS治疗,给予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内固定术具体操作:术者作一切口长约5 cm于患者股骨大转子尖端,将3.0 mm左右的导针插入大转子尖端偏外约1/3处,借助C型臂X线机确定位置。术者将导针插进髓腔,借助C型臂X线机确定导针位置(位于髓腔中央而且无弯曲),依次扩髓。术者选择合适长度及直径的主钉并沿着导针旋入PFNA主钉,结合实况调整主钉合适的插入深度。将侧方瞄准器连接并插入保护套筒,将导针经套筒向股骨头内置入,到适合位置并测量主钉长度。
术者借助空心钻头打开股骨外侧皮质将螺旋刀片顺沿套筒敲入股骨头,将远端锁定螺钉打入,将主钉尾帽安装于髓内钉近端。借助C型臂X线机确定正位透视观察及侧位透视观察满意且无误后,常规逐层缝合切口,及引流管留置。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及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包括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n(%)]
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为(211.5±23.5)mL,手术切口长度为(7.55±1.55)cm,手术时间为(72.5±22.5)min;研究组手术中出血量为(183.50±22.55)ml,手术切口长度为(4.12±1.11)cm,手术时间为(61.2±21.5)分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属于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属于髋部骨折类型之一,多见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发生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后会造成大量出血,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1]。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较多手术方法。
PFNA内固定方法是临床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之一,属于髓内固定系统。PFNA内固定所应用的生物力学特性更加符合生物负重力线,可以有效负担起大部分经股骨近端的负荷,尤其是内侧负荷。PFNA内固定方法更有助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及促进骨折早期愈合[2]。PFNA内固定方法不仅手术操作简单便捷,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切口小,出血量少,有效避免骨折端血供影响以及避免受骨质破坏,而且固定更牢靠。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DHS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而且手术切口小,更有助于术后早期下床或者及功能锻炼,促进疾病康复。
[1] 高 超,陈艳俊.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65-67.
[2] 李富林,黄 宇,尹 东等.三种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骨科,2016,7(4):23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