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玲,孙长虹,吴凤会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盐城 224500)
对女性而言,分娩是人生重要阶段,临床中产后出血作为常见现象之一,同时也是引起产妇死亡一个因素。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很多种,如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妇体质因素等,所以降低产后出血概率是妇科临床的重点工作之一[1]。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研究,观察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内容见下文。
择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将所选产妇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年龄最大为38岁,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为(28.6±3.5)岁,孕周最长为42周,最短为37周,平均孕周为(39.5±0.5)周,其中包括初产妇17例,经产妇8例;预见性组年龄最大为37岁,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28.7±3.6)岁,孕周最长为42周,最短为38周,平均孕周为(39.6±0.6)周,其中包括初产妇18例,经产妇7例。在各项资料数据上,两组产妇的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此次对比有意义。
常规组产妇开展常规护理活动,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先接受产前检查,加深产妇对阴道分娩相关知识的认识,判断其产力状态,以护理流程为准做好各项工作,生产之后,由护理人员告知注意事项,并嘱咐生产后的产妇需要尽快将膀胱排空,同时也需要尽早哺乳。预见性组行以预见性护理:①预产期前7天。协助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在产前状态方面,由护理人员做好评估和判断,确定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的产妇,以及时对症处理。②情志护理。护理人员与产妇之间应建立沟通关系,鼓励并指导其与产妇良好相处,使产妇心情愉悦。③风险评估。对产妇产后出血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产后精神因素可能对产妇产生影响,产中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会对产妇产生影响。④疼痛护理。通过按摩、穴位刺激以及情志转移法等使产妇疼痛感减轻,以顺利完成分娩。⑤分娩时护理。生产过程中需要静滴葡萄糖酸钙,对于此需要进行监测,同时也不能忽视监护工作,避免对产道进行干预,监测宫口扩张症状,同时监测胎心音等,若出现异常则应及时处理。⑥产后护理。产后定时观察出血现象,产后6小时之内做好全程监护工作,对膀胱充盈、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流血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生命体征监测,指导产妇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排出恶露。
统计所选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同时计算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预见性组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4.0%)明显比常规组(24.0%)低;预见性组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明显比常规组少,这些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s)
产后24小时出血量(m L)常规组 6 148.3±30.8 251.6±21.7预见性组 1 88.3±25.3 146.3±30.2检验值 4.153 7.527 14.158 P 0.042 0.000 0.000组别 产后出血 产后2小时出血量(m L)
产科中,产后出血是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是因胎儿娩出后,子宫处于松弛状态,宫腔内大量淤积血液,其弹性不能恢复,使得血窦不能关闭,进而导致阴道出血的现象[2]。产后出血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也是导致产妇分娩后死亡的一个原因,因此要求临床工作中对产妇分娩全过程中的护理措施予以重视,使产后出血症状得到有效预防,使产妇死亡概率得到有效降低。
常规护理作为临床基础护理模式,尽管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但从护理结果上来看其针对性不足,无法与产妇个体化需求得到满足。近些年,伴随护理学的进步和发展,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其作为一种新兴护理模式,可以对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效果显著[3]。
本研究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的产妇产后出血概率分别为4.0%、24.0%,且在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上预见性组也明显比常规组少,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1]李 敏.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01(11):3095-3096,3097.
[2]钟慧卿,黎美金,李文君,等.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6):1208-1209.
[3]胡晓鹰,叶彩眉.实施预见性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