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传宝,高 敏,申加华
(五莲县中医院眼科,山东 日照 262300)
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常见病,其具有非常高的致盲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中的发展与应用,白内障的治疗已由复明手术逐渐向屈光手术过渡,微切口减少手术源性散光(SIA)是临床首选[1]。就目前而言,手术切口≤2.4 mm均被纳入微切口白内障手术的范畴之中。为比较同轴2.2 mm与3.0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0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作如下分析报告: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角膜病变、既往眼外伤或眼手术史、糖尿病眼底病变、眼底严重病变及高度近视等患者排除。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0)和研究组(n=250)。对照组:男108例,女142例,患者年龄5~73岁,平均年龄(63.7±2.6)岁;研究组:男110例,女140例,患者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4.5±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意义。
由同一医生完成所有手术。术前检查患者的眼压、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通过散瞳或裂隙灯对晶状体混浊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核硬度程度分级和眼底进行检查。用IOLMaster生物测量仪及眼部A/B超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数值后,并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予以眼部和全身常规检查,术前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采用盐酸丙美卡因对术眼进行表面麻醉,于10:00处作角膜隧道切口,使用黏弹剂对前房予以维持,于2:00处作角膜侧切口,然后进行环形撕囊、水分离,对晶状体核进行超声乳化,注吸皮质,后囊抛光,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置换黏弹剂,水密角膜切口,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眼。
在术后1周和术后1月后对患者术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进行记录,同时观察和记录角膜散光度变化情况。
使用SPSS 22.0统计处理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视力和角膜散光度变化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定标准。
术前、术后1月两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视力变化情况(±s)
表1 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视力变化情况(±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视力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1月研究组 250 裸眼视力 0.16±0.20 0.72±0.12* 0.77±0.14*最佳矫正视力 0.24±0.17 0.84±0.13*0.85±0.18*对照组 250 裸眼视力 0.18±0.22 0.63±0.17 0.65±0.17最佳矫正视力 0.26±0.18 0.82±0.16 0.78±0.15
对照组术前角膜散光度与研究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术后1月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角膜散光度变化情况(±s)
表2 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角膜散光度变化情况(±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1月研究组 250 1.09±0.77 1.66±0.80# 1.04±0.74对照组 250 0.96±0.66 2.04±0.58 1.35±0.62
白内障主要指的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后出现的混浊现象,40岁以上群体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该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免疫与代谢异常、遗传、老化及局部营养障碍等均会导致其发病,其具体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会严重降低患者的视力水平,影响其身心健康[2]。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当前临床针对白内障的理想选择,其是近年来临床方面新开展的手术方式,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疗效确切,且具有手术切口小、无明显组织损伤、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3]。但目前临床对此种手术的同轴切口长度尚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术后1周时的裸眼视力、术后1月的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两组角膜散光度变化相符[4]。比较术后1周两组角膜散光度、术后1月,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这充分证明切口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SIA成正比,切口直径越大,SIA越大,术后1月切口逐渐愈合后,SIA表现出的差异也逐渐趋于消失,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十分相似。同时,相比于同轴3.0 mm切口,同轴2.2cm切口术后恢复速度快,裸眼视力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5]。
综上所述,同轴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可显著改善裸眼视力,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1]单武强,雷新平,唐 艳,等.同轴2.2 mm与3.0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评价[J].国际眼科杂志,2016,10(1):97-99.
[2]朱海平,邓德勇,谢美娜,等.同轴2.2 mm与3.0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和泪膜的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75-2078.
[3]朱建刚,曹 亚,徐柒华,等.不同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4,05(8):1433-1435.
[4]孟逸芳.超声乳化术不同切口对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75-1377.
[5]陈 鼎,黄 芳,朱秋健,等.不同尺寸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泪液功能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13(5):34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