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2018-01-19 21:27:54钱超越
福建茶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逆境茶文化优势

钱超越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优势视角”是一种从人自身资源优势来探索问题解决思路的思维角度,因此,同传统视角相比,优势视角更加充分相信人的潜力和自身优势,并认为每个人的问题解决能力同他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问题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力量来解决面临的难题而非其他外在的辅助。另一方面,“优势理论”认为人所要面临无数的问题,无法做到根除。既然问题是解决不完的,那么我们要做的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利用这些问题来重新发现个人价值。因此,在优势视角下,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均表现出很明显的功利色彩,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人才,却并不等同于符合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人才。从进化论的角度上看,以社会所需为导向的思政教育反而是对人类思维进化的一种阻碍。我国茶文化中有多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哲学,这恰好与“优势视角”理论的核心要义不谋而合,因此,在优势视角下,茶文化是最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思想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1 优势视角下的茶文化观念

1.1 万物皆为我所用

茶叶的生长正是结合了万物之灵气,且利用“天时”、“地利”和“人和”等多方有利条件,从而能够将“茶气”保留,即使经过数月的放置,只要经水的泡制都可以散发出与成熟之时同样的香气。茶叶的这个特性给了佛教以启发,因此,提出了“万物皆为我所用”这个观点,可以认为,此观点是佛教思想与茶文化的结合,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万物皆为我所用”又被正式纳入茶文化思想的内容,是具有浓厚宗教哲学色彩的茶文化思想。在优势视角下,“万物皆为我所用”有有着更为深沉的含义:“万物”与“本我”是互相连接的存在,虽然人的皮囊将这二者划分为“外界”与“内在”两个世界,然而这并不影响二者之间互为优势且互补的关系。因此,当外界事物与内在心理产生矛盾时,人们不应该一味地想办法抵触和消除扰乱内心平静的外在事物,而应该先调整自己的内心直至与外界相一致,由此使得内心可以获取到外界的能量,此为“万物皆为我所用”的真谛。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优势视角”将“万物皆为我所用”这种茶文化观念上升到比宗教更高层次的一种高度,属于高阶哲学。

1.2 善于抓住改善的时机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在曲曲折折中度过,也就是所谓的人都会经历“顺境”和“逆境”。茶文化理论认为,“顺境”与“逆境”是人自身的特点与自然的发展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与运气无关,是人在过去的行为造成的未来的结果,但是,这也并不代表人对于“逆境”毫无办法。相反,“逆境”是人最能积蓄力量的时期,是重塑自我的最佳时机。茶文化理论强调人要正视所面临的困境问题,不将“困境”作为悲伤的来源,合理利用“逆境”时期来塑造自我品格,从而抓住改善的时机,最终使自己的心灵在“顺境”与“逆境”的交替中获得平衡。比如,在春天万物苏醒时刻,人们往往更容易犯困,此时饮茶更容易帮助人驱赶困意,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投身到工作和学习中。而只要长期保持这种习惯,日后这种“困意”的时刻将会越来越少,这也是茶文化教人抓住改善时机的体现。在优势视角下,“善于抓住改善时机”也意味着善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它不仅是正面思考的结果,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心态。

2 高校思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2.1 “成人思维”泛滥

所谓“成人思维”是指以社会规则为导向的思维模式。现今社会,随着网络通信的发达,很多学生透过很多网络渠道过早地了解到社会的现实面,在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无法对周遭的事物做出成熟、全面的判断与分析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对社会现实面妥协和服从的心理。比如,一些学生为了获得学校某个项目名额或者助学金名额等都会偷偷学着大人的做法给辅导员送礼和包红包等。这些行为充分暴露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弊端,说明了高校思政教育并没有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面对学生日益严重的思想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纸上教学”这种模式。要想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杜绝“成人思维”泛滥的现象。这就对高校中各阶层领导和教师的日常言行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对于辅导员而言更是需要以身作则,自觉拒绝学生的“成人礼节”。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环节中,教师往往充当“传授者”的角色,但是在面临实际问题时,他们又容易充当思政教育的“背叛者”。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是最容易被学生所效仿的,为学生做了错误的示范。

2.2 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

纵使教师一再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在实际的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被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缺少自主学习思政内容的机会;二,学生对思政教材和教学环境缺少自主选择的权利。由于以上两种原因,学生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因此引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思政教学成果难以实现等一系列问题。从教育的本源上来看,教育的主导者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辅助角色,这种观念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课堂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我国的教育从古时候开始教师在教学中的干涉力度就高过学生,以至于到如今,我国高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仍然根深蒂固。被动的学习地位不仅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成果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3 优势视角下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3.1 将“茶”艺术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内容中

“优势视角”理论教人重视自我价值,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政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思政知识。我国茶文化在艺术上的造诣有茶美术、采茶舞、茶乐等等,将这些凝结着茶文化精髓的“茶”艺术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内容中不仅可以增添思政教育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思政教学。比如,在书法领域,我国有一种特殊的字体称为“茶体”。“茶体”是在唐朝的时候被创造出来的,虽然同其他字体相比,“茶体”对大众而言其舒适度略逊,但是其潇洒的笔锋和温润的文字仍然是非常出彩的。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茶”类书法完全可以被引入到教学课程中作为单独的章节供学生学习。并且,练习书法可以帮助人静心,将注意力集中于文字内容上,这样学生假以练习“茶体”的名义,实则学习了很多有关于生活的哲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了思政教学的内容,实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

3.2 将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融入到思政教学理念中

“优势视角”理论强调在处理生活问题中,人应该充分相信自己,并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这也是对“以人为本”含义的新的诠释。在传统的思政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社会主义思想章节中,展现的是社会主义形态下的哲学观。这些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学生而言显得有些“大、空、泛”,不够贴近生活。然而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虽然其本质仍然是对于“本我”的探讨,但是茶文化中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往往携带大量的生活故事与情节,而这些都是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因此,将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融入思政教学理念是对思政教学的一种“微”改良,从而使得思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思政知识。

猜你喜欢
逆境茶文化优势
超越逆境
做人与处世(2022年6期)2022-05-26 10:26:35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中国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1:58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