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曹鸿鹏
( 吉林省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面积的土地被征用,吉林省的农业用地也在不断的减少,也比较分散,农业发展得不到集中的指导和管理。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对农业用地进行集中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发展。
自建国以来,吉林省一直是东北产粮大省,为我国的粮食供应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地的面积随之减小,也逐渐呈现分散化、孤立化的特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在农作物的选择、种植、管理、销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收入得不到提高,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的前景也受到了限制。发展特色农业能够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给农民的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相对稳定的销路,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充分的利用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通过一定的规划手段,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也能为吉林省的农产品提供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打造吉林省农业品牌[1]。
吉林省作为我国的主要粮仓之一,粮食总产量一直比较高,也相对稳定。以近3a内某年的农业发展情况为例,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了3551万t,单位面积产量为7314.7kg/hm2,居全国第4位。在注重产量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构建“四大特色农业区域”的概念,中部为主导产业带,大力发展粮食以及畜禽生产加工产业,东部为特色产业区,以参茸及菌蛙加工为主;西部为发展优势产业区,主要生产杂粮、杂豆、油料等产品;在城市郊区构建生态产业网,发展休闲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粮食、蔬菜、畜禽产品、药材等产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以吉林省通化市为例,这里是典型的山区,人均耕地占有量少,自然条件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该区域开发了立体农业,在山上种植果树,在林下种植野山参和药材,在山沟中养林蛙,在水上养鱼,在平地上种植香菇、葡萄等,形成立体生态农业,农民的收入明显提高。
素有“东北三宝之首”名誉的人参是大自然赠与吉林人民的瑰宝,它为当地朴实勤劳的广大参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也使得无数享用者免除了病痛、强健了身体。作为吉林省具有代表意义的特色农业之一,吉林人参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市场观念的缺乏和规模技术等的制约,导致吉林人参市场一度表现低迷。后来在吉林省各级党委领导的带动下,开创了振兴人参产业的光明道路,即以特色农业为核心将人参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具体如下:改变传统的以粗加工和个体化为主的人参产品生产模式,转而以精加工、联合生产、拓展流通渠道等方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借助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力引进科学技术以确保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大幅提升,同时基于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从以前的“广告战、价格战”转变为“品牌战、效益战”,从而不断积累客户以获得持续收益;认真反思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吉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参种植、加工等过程的便利性,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并结合区域优势,将人参从吉林走向全国,成为东北特色农业代表之一。纵观吉林人参业的发展经历,基本上可以摸索出吉林省发展特色农业的道路,即“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人为的努力,希望吉林人参业的振兴可以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借鉴。
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在战略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发展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力,合理的配置农业资源,做出科学的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将有利用价值的零星土地集中开发利用,选择合适的经营项目,采用分层次的方式利用土地,优化农作物的布局;集中管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
对于农民而言,农作物的产量和销路是最关键的问题。玉米是东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产量过高,玉米的价格在达到峰值之后已经开始大幅度下跌,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下降,玉米的销路也成为一个难题。其他农作物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农民由于自己难以找到销路也不敢尝试种植多种作物。针对这种情况,应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引进民间投资,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使农产品得到深度开发,提高农产品的利用价值,也为农民解决了销路问题。
特色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将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势转化成农产品的优势[2]。因此,应创建特色农业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加入特色农业的发展行列,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发展成果,让农民了解并接受特色农业,从而更好的发展特色农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生产力。例如,吉林省榆树市泗河镇桦树村就建设了水稻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民,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当地的水稻种植转化为集约式的经营模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一村一品”运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日本,而在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上,它是一种可借鉴的、具有实际价值的、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所谓的“一村一品”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行业龙头以带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有助于解决知名品牌缺乏的问题,从而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发展出特色农产品品牌。
为了正确把握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出区域优势,根据当地整体环境与特定优势来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技,从而把特色农业作为该地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举例来说,吉林省东部山区与半山区区域是生产甜糯玉米的良好环境,因此就可以围绕甜糯玉米来打造专门的生产链,从而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同样地,吉林市是养殖长白山黑牛、山黑猪、黑貂的绝佳场所,因此该地可以“三黑”特色畜牧为核心进行产业开发,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并加强对优良品种种群的培育来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全服务体系,从而发展特色畜牧业。
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特色农业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这就违背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宗旨。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有效的利用农业资源,保证资源不会枯竭,协调农业发展与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三者的和谐发展。
吉林省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基地之一,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集约化的农业发展与管理模式,加大技术投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并为农产品的销售开拓市场;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实现技术与经验的交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造良好的国际品牌。
[1]杨铮.吉林省特色农业保险现状及发展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40-43.
[2]杨贺.吉林省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