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研究

2018-01-19 23:30李雪松丁春水徐凤云
中国猪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猪丹毒血清型青霉素

李雪松 袁 飞 刘 东*丁春水徐凤云

(1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安徽合肥 230601;2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32)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又称钻石皮肤病(Diamond skin disease)或红热病(Red fever),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该病在炎热潮湿季节多发,不同年龄猪均能感染,但以架子猪的发病率最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1 流行病学方面

不同年龄的猪都易感,但以架子猪的发病率最高,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都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可造成饲料、饮水、土壤等媒介的污染,并且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传播。猪丹毒多发于蚊虫活跃、高温高湿、通风条件差的猪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以散发为主[2,3]。根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猪丹毒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在2017年又呈现出抬头的趋势。猪丹毒流行率继2014一季度(5.95%)、2015年一季度(6.09%)以后,在2016年一季度有所缓解,流行率为2.08%,2017年一季度又升至2.99%,表现出反弹的趋势。

从猪丹毒发病的分布区域来看,2017年第1季度不同地区整体流行率在1.75%~5.12%之间,其中华中、华东、东北位于前三甲,分别为5.12%、3.12%、2.68%,其他依次是西北(2.53%)、西南(2.16%)、华南(1.8%)、华北(1.75%)。猪丹毒无明显季节性,炎热潮湿季节多发。根据2017年猪丹毒的流行现状,预计2018年猪丹毒发病率会有所上升,建议全面做好猪丹毒的防控工作。

关于猪丹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方面,众多学者也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作为猪丹毒杆菌的重要基因,近几年SpaA基因核苷酸序列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彭凌等[4]通过对43株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和SpaA基因高变区的序列分析发现5个氨基酸位点的替换,根据这种多态性,可将毒株分为5个SpaA型,国内流行SpaAⅡ、Ⅲ、Ⅳ型,其中SpaAⅡ最流行,占分析的国内菌株的75%。2016年,王立波等[5]通过对近几年不同猪丹毒分离株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荚膜多糖CPS-A及CPS-C基因的变异与毒力密切相关,碱基序列没有出现插入的情况,而是以突变和缺失为主,其中CPS-A基因的变异主要体现在330位丝氨酸的缺失和3处氨基酸的变异,其中324处由带正电荷的氨基酸K突变为带负电荷的氨基酸E,345位由带负电荷的氨基酸E突变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R。荚膜多糖已经被证实是猪丹毒杆菌非常重要的毒力致病因子,在它的影响下,病原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打击。但王立波等[5]通过试验也提出了新的思考:“细菌的毒力降低、部分抗菌素耐药性改变是否与当前猪丹毒流行菌株荚膜多糖CPS-A及CPS-C的变异有关?”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 发病原因

猪丹毒在我国反复的流行,虽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死亡现象,但是也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分析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的传染源

猪是猪丹毒杆菌的重要储存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的传染源。猪丹毒杆菌可以停留在扁桃体、淋巴结或者肠道中,在高温、高湿等因素下,可转移到血液中引起猪群发病,并且通过粪便或分泌物进行传播,尤其是急性感染的猪,可长时间向外界散播。蚊虫通过破损皮肤传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

2.2 血清型多且毒力差异明显

猪丹毒有很多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毒株之间存在明显的毒力差异,其中以1a和1b的致病力最强,并且1a血清型多导致猪群的败血症,而2型多以猪群疹块型病例居多。我国主要以1a型居多(占85%左右),其次是2型,这种复杂的血清型导致防控更为困难,发病更为多样化。

2.3 近年来猪丹毒免疫工作不被重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猪丹毒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几乎所有的猪场都会对猪丹毒进行免疫接种。但是近几年,人们对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猪病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却渐渐忽视了猪丹毒的免疫,再加上饲养管理不当,从而导致了猪丹毒的年年反复。

3 临床症状

猪丹毒共有26个血清型(即1a、1b、2-24及N型),临床上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三种类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临床上多以皮肤疹块、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为特征,平常所提到的“打火印”(方形、菱形等)多指亚急性型,慢性型则主要表现关节肿胀、皮肤干性坏疽、咳嗽、心瓣膜上有大片血栓菜花状等特征。

4 诊断方面

从皮肤病变入手,要注意与圆环病毒病和湿疹的区别;从慢性型猪丹毒导致的关节肿胀入手,临床上要注意与链球菌(关节炎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区分。对猪丹毒的检测方法,除了对准确性的要求外,临床实用性的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才能有效对该病进行监测和早期治疗。各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有国外学者比较了细菌分离培养、ELISA、FMIA和RT-PCR 4种方法,认为RT-PCR和FMIA 2种方法结合是猪丹毒感染最好的监测或诊断方法。用RT-PCR和(或)FMIA方法:如果IgM检测为阳性,IgG阴性则认为是感染的急性阶段;如果仅有IgG阳性则认为是疾病的慢性阶段[6]。

5 猪丹毒的防治

健康猪猪丹毒带菌率极高,根除传染源困难。对于猪丹毒的治疗,以前青霉素有很好的疗效,但是由于近几年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根据目前某些规模化养猪场的反映,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于规模化养猪场,建议根据猪场实际做猪丹毒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便更加准确地用药,有效地控制猪丹毒。做好猪丹毒的防控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5.1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避免工作人员在不同厂区频繁活动,减少疫情的传播,同时加强通风,保持猪舍湿度适宜。在高温季节,切记不要将发霉变质的饲料暴晒以后继续喂猪。加强饲料营养,适当添加多维素或者维生素C等来增加猪群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同时加强猪丹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注:菌苗免疫前后7天左右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定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消毒液可以选用石灰乳或者热碱水。

5.2 注重防控免疫抑制病,重视疫苗免疫

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会导致猪群免疫力的低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猪丹毒的感染几率,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加强对某些免疫抑制病的防控工作。对于猪丹毒发病的猪场,一定要根据兽医师或技术老师的指导,采取药物或者猪丹毒疫苗紧急接种方式控制。

6 讨论

在20世纪80—90年代,猪丹毒、猪瘟和猪肺疫是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疾病。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以及抗生素大面积使用,使得猪群常见细菌病逐渐减少,对于猪丹毒类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也大大减少。但近几年来,通过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试验表明,在我国江西、福建、湖南、云南、浙江等省份均有猪丹毒散发的报道[7-10]。

青霉素作为治疗猪丹毒的首选药物,近几年一直备受养殖户的青睐,并且也有相关的试验表明,猪丹毒对头孢类、青霉素G等依然具有很好的敏感性[11-12],但是也有不一致的报道[13]。某些猪场应用青霉素治疗猪丹毒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猪场大剂量、大规模使用抗生素,使得猪丹毒被抑制的同时,也产生了耐药性。2)青霉素药物的半衰期约4~6小时,在用青霉素治疗时,间隔的时间太长,不能使血液中一直保持高浓度的青霉素治疗浓度。因此在用青霉素治疗的时候,要抓住对症、早治、量足三方面的关键点。3)猪丹毒作为一种细菌病,临床上多是由于高温高湿等条件导致,这也可能造成猪丹毒与其他猪群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比如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等,从而导致仅用青霉素不起效的现象。因此,对于猪场自身而言,还是要结合猪场实际,根据病原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合理用药,加强饲养管理,才是有效控制猪丹毒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猪丹毒血清型青霉素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