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前程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在茶文化的流行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的双重发展下,茶器类艺术品成为现代人送礼、鉴赏、品茶等使用首选。现代茶器的设计多围绕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以及审美习惯来进行,有一定的风格受众规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流行变换的速率提高,这种规律呈现小而多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的时期,茶器设计的风格大体受众都不同,其设计也会随着受众喜好的变化而进行更新。相比传统茶器以朝代或者年限来划分茶器设计风格的时间线来看,现代茶器的流行更新时间较快,最短一周之内,最长也不会超过半年。由此可见,现代产业形态下,茶器设计的重心在顾客的受众上,部分产业的设计受众有些偏离原始茶文化的主题思想。在国家提倡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当下,如何将传统文化包装成受众规律的一种,而非改变传统文化区迎合受众,是现代茶器设计行业共同的目标。
现代产业形态下,茶企内茶器设计销售链基本已经完整,并且在行业内有统一的销售模板。首先,茶文化的复兴繁荣带动了茶企市场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行业链,而行业链的完善又促进了越来越多微型或小型新茶企加入茶行业,为后来者提供了模板便利。其次,在茶器设计市场的销售模板内,有线上销售链与线下销售链这两条设计产业链。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整合销售,其器具的成本降低,利润升高。线上的销售金额能足够平衡线下的各类茶文化活动消费产出,而线下的销售又能带动线上的购买率。在现代产业形态下,线上销售是主体销售与宣传渠道,但部分喜爱茶器的中老年人并不习惯使用网络购买茶器,而中老年人受众群体又是茶市场的广大受众之一。因此,线上与线下的销售链需统一规划、相辅相成。现代茶企产业形态正是以受众范围为基点,针对性地进行线上与线下的同时发售。
智能产业形态是现代各类产业形态的高层次发展,茶企作为传统行业,也需要紧跟时代,进行智能产业与产品设计的开发销售。在现代智能茶企产业形态下,茶器的产品销售不仅有实体消费形态(茶器具的设计、售卖),还有体验消费形态与虚拟消费形态。一方面,体验消费形态主要针对于热爱茶文化、或者茶文化的潜在受众年轻群体。体验类消费形态下,顾客可以体验自己设计、制作、烧制茶器的整个过程,从过程中体会茶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虚拟茶器产品以智能茶器3D设计游戏、智能茶器纹理描摹、茶器手机问答app、茶企社交群等各类虚拟产品为主。这类虚拟产品的设计运作正在完善当中,受众面的打开与设计的升级要以整体智能产业形态的发展为主。
茶器艺术的发展,带动了其各类形态衍生品的出现与发展。相比于普通的茶器,衍生品的范围用途更大,因此销售前景和受众群体也更大。然而,经市场调研考察可知,茶企衍生品中的茶文化占比高低差距较大。部分以传统茶器艺术为主的茶企,衍生品都依照茶文化的背景以及茶器的基础进行设计更新。而有些创新小微茶企为迎合受众,仅仅以茶为概念进行衍生品的设计制作,茶文化的内涵及占比不大,甚至部分茶器衍生品仅仅有茶的字眼却无实义。这类年轻化、流行化的衍生品产销量较好,但缺失了茶文化的内涵所在,不利于茶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茶器衍生品的茶文化占比,各大厂家和设计师正在致力于如何将茶文化与各类衍生艺术有机结合,做到既有茶文化的内涵,又能够赢得大众喜爱。
现代产业形态注重高效、便捷,在现代人对茶器衍生品需求加大的情况下,为提高产销量,程式化、规模化的统一设计输出较多。设计模式化输出能够提高厂家效率,设计师通过一个基点进行思维发散,也有利于设计创新。但过于模式化的输出,无法集中形成可持续的高端受众群体。小众路线的开发,不能够影响高级销售模式的创新发展。然而衍生品设计的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器设计发展的现代化路径。在现代产业形态逐步以人本主义为基点的发展形势下,茶器的私人定做业务越来越多,茶器衍生品的模式化发展路径开始有所革新。
茶器衍生品设计的艺术性层次基于其用途和设计师的水平不同,而有高低之分。但在互联网发展下,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茶器衍生品的普通物件,都会被赋予不一样的含义。在人民精神世界逐渐丰富的大背景下,茶器衍生品设计的艺术性层次必须有所提高,才能跟上人们的审美观感、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衍生品作为商品化的艺术符号,在现代产业的形态上,要做到商品的“去商品化”。即以艺术性概念,巧妙覆盖其商业价值,促进买家的自主消费。目前,茶器衍生品设计的艺术层次没有传统茶器的艺术性高,娱乐性、流行化元素较多。为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各茶企开始进行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茶乡传统进行考察,以提高创作时的艺术灵感与创新来源。
茶器艺术的衍生品设计虽是衍生商品,但其主题内涵必须以茶文化为基点,将茶作为核心。只有被赋予背景意义的衍生艺术品,才具有更高的购买价值和收藏价值。现代产业形态下的茶器艺术衍生品设计,必须利用背景化的资料进行内涵扩充,结合人体五感,调动艺术品的美学观感。这里的背景资料设计不仅仅指茶文化的普通历史内涵,还应当包括采茶戏、茶艺、茶习俗甚至茶乡奇闻异事等各类茶元素故事。这些茶故事都作为茶文化的背景,为茶器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在基础设计内涵思路敲定后,利用设计美学元素对其内容、线条和造型以及使用的材料进行整体完善,将传统文化元素用现代化的色调、观感进行表达。这样一来,设计既保持了原有茶文化的精髓,又能易于被大众接受。
除了小型批发类衍生器具之外,茶器作为传统文化精髓,更要往国际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茶器设计可以进行私人厂牌设计定制,并为私人企业或私人定制的一系列茶器赋予品牌。这种形式下,茶企作为代工厂,是原创厂牌的最终发源地,其品牌化的艺术符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高端客户,还能提升自己的企业价值。茶企从一个程式化生产衍生商品的公司,成为了原创厂牌的设计根据地,其产业链能够不断扩充完善。另一方面,在茶器进行私人定做、品牌设计等方案的时候,要明确授权和相关的关联性体系。作为厂牌设计的代发地,茶企可以对其设计的衍生器具品牌进行授权选择。综上,新型私人设计定制厂牌的方案,能够促进茶器衍生品以新型产业形态立足。在现代产业形态下,茶器衍生品能够自主形成一条产业链,不再需要依托于其他企业进行发售。
为提高茶器艺术衍生品的艺术性,现代茶企不仅要依托古代优秀文化进行设计创新,更要集百家之长,吸收各类优秀文化,提高现代茶器设计的艺术层次。首先,现代茶器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可以进行中西结合。西方文化同样有茶文化,而我国茶企可以将其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到可以借鉴参考的地方。中西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茶器设计的艺术层次,还能促进我国传统茶器的国际化发展。其次,茶企的设计可以吸收我国古代除茶文化之外的其他优秀思想,特别可以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内容。通过这类古今结合,茶企可以将茶器衍生品的历史厚重性更深层次的表现出来,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发挥得更为充分、展现得更加具体。
现代产业形态下,茶器衍生品的设计发展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在多艺术化结合路径、体验经济发展完善以及茶文化背景注入等多种路径创新下,茶器衍生品的设计开发逐步走向高端,其受众群体也愈发稳定。通过智能终端线上销售与线下的结合发展,茶器衍生品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设计链,还能够带动茶文化其他元素衍生产品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