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阳县畜牧兽医局 325400)
平阳县高度重视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在出重拳打击存在污染问题的畜禽养殖场的同时,积极倒逼、引导保留和新建养殖场进行改造、提档,全县推广一种具有颠覆性的生猪绿色养殖发展新模式,“非接触式”生物发酵零排放养殖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应用该技术使养猪场不再有脏、乱、臭问题,彻底颠覆了传统模式“低小散、脏乱差”的形象,打造出“高大上、绿富美”的产业发展新形象。
近年来,平阳县着力研究探索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相关技术问题,通过攻坚克难、积极探索,引进推广一种生猪绿色养殖发展新模式,“非接触式”生物发酵零排放养殖新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该技术可实现生猪排泄物直接、简单、高效、便捷处理,在“五水共治”全面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该模式让养猪业在治水倒逼促转型中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之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该技术通过建设2层猪舍,实现生猪上楼,全程无污水、无臭味。通过让猪住进“别墅”,产生的粪尿落至底层发酵床,由翻耙机械定时翻耕,排泄物被垫料掩埋后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垫料使用2~3年后,直接用作有机肥出售用于种植业,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生猪养殖场粪尿直排,环境脏乱、异味重等问题,确保无冲洗达到源头减量,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目前全县已采用该模式建设的生猪养殖场(户)达到22家(含在建),其中年出栏1000头以上养殖场15家,占规模总量90%以上。全部建成后可实现新增存栏5万多头,根据温政办〔2016〕90号文件精神,到2018年全县将采用该模式新建3家万头猪场,下一步将继续增加。
主要概括起来为可实现简单实用、环境友好、节约成本、效益明显。
4.1简单实用 通过建设2层漏粪地板栏舍,底层铺设一定厚度的生物发酵垫料,粪尿第一时间就可实现有效处理,简单、实用、高效的实现无排放养殖。
4.2环境友好 应用该技术可有效保护环境,养殖场无污水排放,排泄物最后全部变为有机肥,实现无污水、无臭味,达到零排放。杜绝传统养殖脏乱臭等问题,人的感官印象良好,生猪养殖可实现环境友好和谐发展。
4.3节约成本 可实现节水、节电、节约土地、人工等投资。首先猪舍免冲洗,从源头减少污水量,可节水90%以上。2层栏舍建设会增加部分投资,但对比沼气处理系统及工业处理大约可节省60%的建设费用,也可节省用于建设这些设施用地,节约20%左右土地资源,日常维护简便,可节约人工费60%以上。
4.4效益明显 养猪管理方便,排泄物处理简单直接,只需日常机械翻耙,垫料使用完毕后,变为有机肥销售。该模式养猪,生猪与排泄物隔离,圈舍干燥卫生,大大减少了生猪疫病发生的几率。
通过全县推进“非接触式”生猪养殖新模式,猪场排泄物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有效解决了养猪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县内一家设计建设年出栏6000头左右生猪养殖场,2015年开始建设,预计总投资达1200万元。计划建设11幢二层7000多m2的猪舍,以其中1幢栏舍面积350 m2为例,垫料总体量约为300 m3需投入资金为18000元,可用3年,即每年6000元,年维护费用为12000元,可年饲养生猪600头。
粗略计算:每头猪的排泄物处理费为每头每年30元,具体计算公式为=(年垫料费用+维护费用)/饲养生猪量,即=(6000+12000)/6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