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头项强痛”中存在的位置关系

2018-01-19 08:05吴国程毕海金
中医药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颈项少阳风寒

吴国程 ,毕海金

(1.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疗养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2.海军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太阳病提纲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中,脉浮提示病位在表,恶寒提示病因风寒[1],这两项作为症状的同时,把太阳病的病位和病因阐释清楚,那同为提纲证症状的“头项强痛”又有何深层次的含义?

1 强的含义

“头项强痛”虽然位于提纲证中,但由于症状过于“简单”,文献中每每提及,或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头项强痛”,或拆分为头痛和项强[2],甚至略言为头痛而不言项强,都未能尽得其意。“头痛”“项痛”“头项”相连而“痛”,其他经也可见这样的症状,而区别就在于“强”。

“强”在《说文解字》中原为“彊”,读音“jiàng”,意为“弓有力也”[3],引申到医学上意为僵硬、僵直;《伤寒论·辨脉法》也有“弓”的描述:“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弓弦”代表脉浮紧,结合太阳病的条文,可以得知“强”因风寒而起。结合这两点,“强”契合了“头项强痛”为太阳病受风寒而引起的运动异常和疼痛。

2 头项、颈项的位置

头、项常相连而说,在身体的最高位。“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太阳”,头的位置包括额、巅、耳上角及头内的脑,囊括整个头部;而项走脖子后侧,所以说太阳经络脑下项[4]。同时,头、项是区分明确的两个部位,存在着位于风府一线上的分界线[4]14-15,如有“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这样的描述。

颈项也经常相连而说但又有区别。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支者……下颈,合缺盆”,从中可以看出颈走于少阳循行的脖子两侧,有别于项走后侧[5]。《针灸大成》足太阳经穴部分,项多前后运动,用俯仰表示,颈多左右运动,用转侧表示[6-7]。但是“两侧”和“后侧”缺少明确的分界线;另外,手太阳小肠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手太阳经也走于颈,和少阳经有重叠的地方。

3 项强与颈项强

“项强”在《伤寒论》中只单独出现过一次,位于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结胸病中项强因为“下之太早”,表症未解,项强还是起于风寒。成无己注此处“项强”为“但能仰不能俯”[8],俯仰运动不利。

“颈项强”较“项强”多了“颈强”的症状,而颈在脖子两侧,因此“颈项强”合并了两侧颈的转侧不利。《伤寒论》中三次出现“颈项强”,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第171条,“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三处“颈项强”条文都含有“胁下”“柴胡”等少阳病的用词,与少阳经有关,这也可以理解为少阳主于两侧而颈亦居于两侧,因此有“颈强”;但是三处“颈项强”又伴有脉迟浮弱、恶风寒、身热、恶风等症,提示表症未解,因此“项强”。可见三条文所描述都为太阳少阳并病,治疗以小柴胡汤,“少阳之邪终亦必由太阳透表,故治少阳,亦所以治太阳也”[9]。

虽然有“颈项强”,但《伤寒论》中未见单独“颈强”的描述。颈居两侧少阳位,少阳为风脏,易被风邪侵袭[10],但结合前面所论述,风寒多合而致病,颈两侧少阳位又合并太阳经走向,所以风寒侵袭少阳,不能独中,必合并太阳症状为“颈项强”。

4 项强与头项强

“项强”而上不连头[4]98,最明显的就是桂枝加葛根汤证和葛根汤证。两条文中都有“项背强几几”,沈金鳌曾注:“本条风邪,乃自风池入,不上干于脑,故不言头疼,而下行脊背,故但见项背强几几”[11],指出风入风池而不过头项分界的风府一线,却下行项背而出现“强几几”。葛根为风药,但“强”是因风寒而起的症状,因此风多寒少则桂枝加葛根汤,风少寒多则用葛根汤。

风寒之邪若越过头项分界,项强则上连于头而出现“头项强”,见于《伤寒论·伤寒例》中,“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强,腰脊痛”。“头项强”中出现了“头”“强”的症状,相比于“头痛”是一种静态的感觉,“头”“强”则是一种运动的异常,而运动则需要依赖于颈项的俯仰和转侧,如《千金要方》中言:“治头项强不得顾四方……”“头项强”不得“顾四方”,包含了头项的俯仰不利和头颈的转侧不利。并且,《伤寒论》中“头”“项”相连而用时,更加侧重于“头”,如头项强痛多与阳明头额痛、少阳头角痛相对比[10]9,而不是和颈项相比,因此此处“头项强”侧重于头,头的运动不利则应该概含俯仰不利和转侧不利。

“头项”相连而用,同样可见于《素问》的“头项痛”,如“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以及刘完素也曾说过,“……今麻黄汤,是太阳症,头项痛,腰脊强……”[12],此处“痛”与“强”互文,而“头项痛”又与“头项强”互文,正好结合而为“头项强痛”,因此“头项强”不仅有位置的关系,还有风寒致“强”与“痛”的联系。可以推论,“头项强”包括了头、颈、项多位置的强、痛等感觉,而这也正是“头项强痛”的真正含义。

5 讨论

“头项强痛”中包含着头、颈、项的位置关系,而颈项又与躯干相连:项与脊腰相连,故可见麻黄汤证中的“身疼、腰痛、骨节疼痛”,以及后代医家所常见的“腰项脊强”[13]“头痛、脊强”[14],当出现项、腰、脊,甚至尻、腘的强痛症状时,都可以考虑太阳风寒;颈与两胁相连,故可见如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皆因风寒之邪影响少阳枢机而出现转侧异常,当出现两胁、身侧的不可转侧症状时,当考虑少阳风寒之患。

“头项强痛”的位置关系还存在着时间上的联系。太阳病条文中出现头痛九次,远多于项强、颈项强,可知头痛不伴有项强、颈项强的几率更大;以及太阳病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头痛消失后疾病痊愈,头痛贯穿了整个疾病过程。因此“项强”作为太阳病的症状,仅存在于某个阶段,或者初起阶段,而整个“头项强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可能是:风寒从风府入,颈项首当其冲,出现“项强”“颈项强”的症状,若风寒越过风府一线与头相连,出现连头而痛,这就是提纲证的“头项强痛”;渐渐仅剩头痛,但已不是“头项痛”的意思,而是单纯寒重或寒郁化热而致的“头痛”,而“强”在疾病进展及渐近痊愈的过程中,不再凸显。

从“头项强痛”内含位置和时间关系的用词规律中,可以深入思考其他症状。如胸胁痛多重胁痛,而除了胁痛外还有胸痛,其中也具有位置和时间的联系;以及振慄,当分为外振和内慄,内含位置关系;以及“虚热”,虚与热相较,热胜于虚则炙甘草汤,大热则白虎,虚胜于热则建中汤、茯苓甘草汤[9]160,其间也含有时间关系。

但以上论述将外邪概述为风寒而不区分风与寒,是为了控制讨论的变量,使论述目标相对明确。虽然风寒中寒最成杀戾之气,但风在太阳病中作用巨大,如提纲证“脉浮”,除了提示病位在表,“浮则为风”,也提示病因有风。如果将风寒细分,或单中寒,或单中风,或如文中论述的风寒结合,分别中于头、颈、项,随着疾病进展,产生更多的变证,这需要下一步的详细讨论。

猜你喜欢
颈项少阳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董宣何以被称为“强项令”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童心童画
《三千年》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按按脚底护颈椎
金井战国古墓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