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传承与保护对沧州落子的启示

2018-01-19 01:33左乘源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落子秧歌沧州

左乘源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 401331)

当前市场经济下,大量新鲜事物夺走了青年一代的眼球,使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与了解。我国茶文化萌芽于农耕文明时期,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其不断汲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成为华夏文明史上最亮丽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赋予了茶文化时代感、生命力,重新激活了古老传统的民族茶文化元素。由此,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沧州落子的传承与保护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不但能够丰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还能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 沧州落子发展历程

沧州落子是冀东南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形式,被称为“南皮落子”,与井隆拉花、昌黎地秧歌并称为河北三大民间舞蹈,是沧州一带的传统舞蹈表现形式。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沧州落子不断追求模式化、程式化,前后经历了融合形成期和阶段性发展期两个发展时期。

1.1 融合形成期

沧州人认为,沧州落子属于变形秧歌,是一门独特的民间歌舞形式,与莲花落、秧歌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1)在时间上和表演方式上,莲花落与沧州落子都不谋而合,沧州落子在发展初期是穷人乞食谋生的一种方式;而莲花落是以歌舞表演形式而卖艺求生的。同时,沧州落子所用的道具还与“大口落子”相似。并且莲花落的音乐唱腔是一种清唱的形式,有“九腔十八调”的说法。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歌舞表演形式,沧州落子同武安落子、唐山落子、二人转等戏曲形式一样,莲花落是发展的源头,是“莲花落打底”的民间艺术。(2)秧歌是流传于北方农村的一种歌舞艺术形式,在冀东南地区的民间大为盛行,并且以板、鞭为道具的莲花落歌舞表演逐渐融合到了秧歌中,成为沧州地区“大秧歌”的小场子,后来落子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从秧歌表演分离出来,融合后又分离出秧歌的落子,随后落子表演借用了一定的秧歌音乐形式,乐器伴奏开始分文、武场。自此,在民间秧歌的重要影响下,源于莲花落的沧州落子正式成为年节娱乐中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形式,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

1.2 阶段性发展期

落子阶段性发展包括落子作为秧歌“小场”表演的一定时期,最早由张春明发扬光大,到南皮县杨庄子村进行落子队打造。并得到了张之洞以及杨庄子村当地居民杨铁桥的资金支持,其中杨铁桥对落子的节奏、舞蹈动作等都进行了指导创作,从而使沧州落子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舞蹈,得到了不断的优化。1940年前后,经过诸多落子艺人的创新,在鞭、板混合的落子场型的基础上,“扇舞”正式成为文落子表演的一个方面,深受民众的喜爱。武落子俗称疯落子,以节奏紧凑的鼓锣等打击乐器为伴奏,舞蹈动作幅度大、变化多,以其紧凑明快的表演方式,被称为“大风秧歌”。混合型落子是在建国后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体系的一分子,由俗民创造和享用的乡民艺术,是展现新中国劳动人民精神面貌的文化符号,并被纳入了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中。其不断获得了参与构建国家政治形象、展现地方文化面貌的资格,还被纳入到了高等教育的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中。由此可见,沧州落子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新形式不断出现、传统形式持续传承。

2 当前沧州落子的传承与保护

2.1 受传承方式的限制

沧州落子一般都是通过师传或家传来传承,并且这些传承人的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继承的广度、宽度和创新具有一定的限制。目前,在沧州市只有一所小学作为落子的试点小学进行教授。同时在对当地历史传承人进行访谈中,受文化背景对落子的整理、收集和创新有一定的制约性,主要传承人的文化程度都在小学或初中,限制了沧州落子的发展。

2.2 现在生活和艺术发展的冲击

目前,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沧州落子逐渐成为弱势文化,与所有其他以农民生活为基础的文化艺术一样,不被充分重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西方一些文化和当代文化不断进入,这对沧州落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拓宽自己的发展和职业途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去学习当代先进的潮流文化艺术,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在音乐上和舞步上,沧州落子都刻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地域制约,这与当下诸如芭蕾舞、古典艺术、歌剧等一些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比很难具有可比性,从而导致沧州落子很难被大城市的民众所接受和传播,尤其是年轻民众[2]。

2.3 缺乏弘扬沧州落子的对策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对于沧州落子的理解,很多年轻人知之甚少,就算是老一辈子的人也是了解不多。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沧州落子,但是由于其文献资料很少,导致沧州落子的传承与保护无对策,流失严重。

3 茶文化传承与保护对沧州落子的启示

自2003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由此,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落子与茶文化一样,其保护传承工作极其重要。

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引导群众宣传沧州落子

目前,我国一部分产茶地区在学校中设置了相关课程,加大了对茶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学生的茶艺表演等形式,更多地让茶文化出现在各个文化节、艺术节中。而作为沧州特有的传统文化,沧州落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展示的优势。因此,为了让沧州落子能够有更多的“露面”机会,政府可以借鉴产茶地区的策略,加大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力度,定期举办落子的比赛与评比,在每个城市选取几所学校进行落子传承的培训,更多地让沧州落子出现在各个文化节、艺术节中,提升人们对沧州落子的了解程度,并逐渐向全国进行推广[3]。

3.2 成立相关行政管理及技术指导机构,促进沧州落子的发展

目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常重视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很多地方都专门设立了一个组织机构,来促进其保护传承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的进展。如:杭州1982年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社团性质的“茶人之家”;1993年又成立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沧州落子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师徒之间的传承,拜师学艺导致落子的发展和继承具有很大的制约性。艺术是随着历史、社会和老百姓的需求不断变化创新的,由此,同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落子的传承可以借鉴茶文化的组织形式,积极建立沧州落子组织机构,创新、改良沧州落子部分动作。并且在不抛弃传统动作和舞蹈特色的基础上,邀请当地文化部门主管、中国民族民间舞者、古典舞者共同参与,从而使百姓更加容易接受沧州落子,激发百姓了解沧州落子的积极性,加强对沧州落子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同时,还要加强组织机构与民间沧州落子艺人之间的联系,以求形成品牌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扬光大沧州落子。

3.3 努力打造沧州落子的文化氛围和特色旅游环境

目前,为了应对当代社会对茶文化的冲击,很多产茶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找到了民族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如:信阳市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茶叶资源,其利用自身的这些优势,积极采取打造信阳毛尖为信阳特色品牌,积极开发茶文化旅游产业,努力发挥信阳毛尖品牌作用,形成了品牌联动效应,让更多人走进、了解信阳茶文化。而作为沧州地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沧州落子的传承与保护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发沧州落子的旅游产业,努力发挥沧州落子的名牌作用,以沧州落子为沧州的特色品牌,提升沧州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提升沧州的规划和建设,营造良好的沧州旅游环境等措施,不断能够大力弘扬和发展沧州落子,还能促进沧州落子的传承和保护,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沧州落子、甚至喜欢上沧州落子[4]。

[1]罗丽娜.“原生型”河北民间舞蹈沧州落子的文化内涵解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01).

[2]刘凯华.河北民间舞沧州落子产生与发展的独特性[J].芒种,2012.(02)

[3]陈东云.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7(05)

[4]柴慧婕.论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属性与保护[J].福建茶叶,2016(04).

猜你喜欢
落子秧歌沧州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富平村里唱秧歌
新时代下的村落设计
——以日照卜落子村增减挂钩项目为例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琴(外一首)
昌黎地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