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云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0026)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茶代酒,相聚一堂,吟诗作对,以茶自表淡雅脱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唐宋时期,饮茶就已经成为了富贵子弟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为活动,这也是当时的一种生活习惯,流行至今。正是如此,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也常被人以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盛唐时期,就已经有相当多的体现茶文化的古代绘画。
唐朝史书中,《宫乐图》(又名《会茗图》)这本最早记录茶文化的历史巨作生动记录了唐朝仕女聚会饮茶的情景。从画中,我们知道了唐代饮茶的盛况。到了唐代末期,饮茶风尚开始受人青睐,迁客骚人多将此作为一种享受,他们觉得在物质享受中可以感受到文化气息的存在,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精神气息。《宫乐图》详细生动刻画了12名体态丰满的唐朝妇女时坐时立,时喜时笑,绘画者正是通过此种景象表现了人们对茶文化的一种极致享受。
宋朝时期,茶文化发展更是旺盛,受到了王公贵族的极致喜爱,饮茶上到是皇族史官办公休闲的一种方式,茶叶下到是小老百姓日常闲聊时的必需品。据相关史料记载,宋徽宗在群臣的一次聚会中对茶有过这样高的评价:“茶确实是个好东西,除了麝香没有东西能跟其相媲美。对于好茶的具体做法是一边蒸,一边压,之后再火炒,存放到了秋收之后拿出来,茶香就会四溢。如果再掺加一些核桃仁就更好了”。宋徽宗爱茶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经常召集文武百官汇聚一堂,以品茶为乐,以饮茶会友。宋徽宗在《文会图》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这种记载可谓是展现了当时鸳茶的一种盛世概况,图中大致情形为约有十余人围坐方桌旁,时喜时笑,高谈阔论的样子,一个书童在旁边烹饪着一壶茶。与《文会图》的场景不同,南宋时期刘松年的巨作《卢仝烹茶图卷》却表达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卷:在一个茶坊中,有一个学士跪立烹饪送一壶茶,旁边坐着一个樵夫,两人似乎在交谈着什么,屋外一片竹林显得寂静。
茶元素在绘画艺术中不只是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有所体现,到现代,茶画艺术已经开始发生演变。从古到今,茶主要就是被人们拿来喝。到了现代,创新思维活跃,人们开始突发奇想,有的将茶叶碾成碎末,效仿沙画作画,有的将茶叶制成茶包,按照茶包颜色的清浅浓重排列作画,这种技艺也是一绝,甚至有人将茶渣融入黏胶作画,创造出了以茶入画的新思想。沙画自从几十年前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在不断地演变。茶叶的重量轻且易打磨成碎渣,同时,可以以茶叶为作图工具,在一些透明的纸张上进行作画。我们通常所用的茶包,在冲泡之后,茶包的颜色会变得不一样,聪明的画家就通过控制泡茶时间的长短来取得颜色深浅不一的茶包,并进行作画。而我们通常所看到的以茶渣融入黏胶,在白纸上用茶渣堆出的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也是一种以茶作画的独特方式。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今天东西方文化的相结合,文化的方向和内涵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在发展,这种变化也在逐渐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现代绘画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也是对生活的重要写真。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外来文化,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西方文化,如果我们一味地崇洋媚外,就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厌恶自我文化,这不仅制约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更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淡化。当然,也有很多的人意识到了艺术的价值与意义,正在大力呼吁不放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呼吁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和读懂传统文化,而茶文化就是其中的精髓。美术作品中融入茶文化,不管我们怎么去利用它,都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的一种结合,将传统茶元素、现代绘画两者相融合再相互渗透,可以算得上是美术领域的一次重要革命,将茶元素与美术绘画相融合是可行且必须的。二者的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升华茶文化的主题,丰富茶文化与美术创作的素材,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放眼望去,我们不难发现,可供现代绘画创作的基本元素并不多,利用起来难度也相当大,更是没有什么发展前景,人们一直在生活中不断寻找可利用的绘画素材,然而收获却不大。此时,茶文化却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整套模式,能够为现代绘画创作提供很大的用处,是一个永久不倒的文化元素。传统茶元素与现代绘画创作的结合,不仅具有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也没有遗失,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想创作具有现代时期的气息,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茶元素本身的特点和表达时的特点,只有这样将二者进行融合,才能成就一种全新的审美方式和艺术内涵。绘画只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中介,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种媒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推动茶元素与绘画艺术的发展。
我国的历史画作中有很多都涉及到与茶事相关的内容。这些绘画不仅只是记录了一些茶事活动,也是对茶文化的一种集中表现,体现的是以茶为核心的思想,使得美术绘画的核心思想尤为突出,风格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点。总的来说,茶元素深深影响着我国美术绘画的创作,相反美术绘画也为茶文化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
[1]宋广林.以茶为主题创作的美术作品的主要内涵分析[J].福建茶叶,2016(9):370-371.
[2]沈袁达.茶艺美学与高师美术创作审美意趣的融通性探析[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16-118.
[3]房文婷.从茶艺美学品小学美术教学的审美意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6):69-71.
[4]冯升.南宋茶题材绘画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