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茶文化历史发展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2018-01-19 05:26:08王培利
福建茶叶 2018年5期
关键词:层面茶文化内涵

王培利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用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的“文化模因论”的观点来看,我国茶文化属于一种典型的“文化模因”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由于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动态平衡性和多样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种具有典型的口口相传、代代继承、不断复制与变革的一股清流。当然,对于几千年茶文化的传承来讲,由于它与其他文化之间呈现出了一种“和谐共生、良性对话、兼容并包”的互动关系,因此我国茶文化从未因为任何文化断层或外来入侵而导致断绝,成为今天全球化时代我国传统文化生动的代言名片之一。外在来看,尽管我国茶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彼此追求的“文化场域”有所不同、彼此实现的“仪式感”有所差异、修行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等,但是在同样的文化基因关照下彼此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联系,值得我们探讨。

1 我国茶文化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茶文化古国。中国的茶文化无论是从内涵、边界、仪式感还是从传播力等角度来看,都是一个最能代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生活情趣的文化交际符号系统。自神农尝百草时期,我国远古神话就有了食茶、饮茶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数千年。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我国茶文化历史的发展呈现出这样几个主要特征:

1.1 茶文化内涵的生活性

何为茶文化的内涵?本文认为,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在于“养生”、“修性”、“怡情”、“尊礼”,当然这是一种世俗生活意义上的内涵,在儒教、道教、佛教等不同教派的视角下,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世俗的生活意义上不同的文虎教派却呈现出共同的行为趋向,都主张将“养生”、“修性”、“怡情”、“尊礼”作为个体修行的基本教条。诚然,中国茶文化内涵的“生活性”指的是茶文化借助于各种仪式、信念等文化模因渗透于各阶层、各时代、各色人物的言行举止当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例如,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些文人阶层就开始借助于“茶文化”以表达特定的“养廉”、“清明”生活理想,开始提倡“以茶代酒”的主张,显示出我国茶文化历史发展的鲜明生活化情趣。

1.2 茶文化边界的开放性

与茶文化内涵上的“生活化”相对应的是,茶文化的边界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即人们虽然研究茶文化、实践茶文化、传播茶文化,但是茶文化本身边界并不是封闭的、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不断地与其他文化处于一种良性对话当中。例如仅以我国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看,在文化边界上茶文化并不是仅仅以“餐饮文化”这种狭隘的视角自居,而是同诸如“茶艺”、“茶道”、“茶曲”、“茶文学作品”等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不同的传统文化语境当中,展示出了它与传统文化互相嵌套的关系,在边界上呈现出一种开放性。

1.3 茶文化由“散论”转入“学科性”

学术界认为,茶文化知识的增长体现在理论层面上一般是缘起于唐朝陆羽所写的《茶经》,后经过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发展,我国茶文化方面的著作或研究论文、散文等开始丰富起来,茶文化研究的精细化程度、专业性程度也越来越强。有学者统计过,仅仅在1985-2005二十年间,我国学术界发表的“茶文化”相关的著作就有600多种,论文则在3000篇以上;在学科层次上也形成了“茶学”、“茶叶学”、“茶文化学”等三个不同的二级学科,表明我国茶文化开始从较为粗放的“散论”阶段逐步进入科学性、专业性更强的“学科建构”历史发展阶段。

2 我国茶文化历史发展与其他文化的主要联系

学术界对于我国茶文化历史的发展主要是侧重于从历时态的角度进行考察,缺乏从文化结构主义角度的相关探索。本文认为,考察茶文化的“模因”及其文化基因和其它文化的联系,还可以按照从里到外的逻辑顺序,可以从“核心价值观体系”、“集体行为层次”以及外在的“物质器物层面”、“文化传播层面”等进行考察:

2.1 核心价值观层面:仁心求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宗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这一点同样也体现在茶文化领域。因此,我国茶文化尽管作为一种“亚文化”,但是本质上在核心的价值观层面上、制度逻辑层面上与传统文化并无二致,都提倡儒家思想的“礼之用,和为贵”的知识格言,当然这种“和”的境界体现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个体与自己内心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所以我们看到我国茶文化中的“茶礼”、“茶曲”、“茶道”等不同的茶文化形式都注重对“自我修德”和“和谐万物”的价值追求,这也是我国茶文化可以代表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原因。对于我国茶文化历史追求的这种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讲“内省、亲和、凝聚”,道家思想则说“自然、养生与无为”,禅宗则描述为“清静、空灵、禅机”,尽管表述这一核心价值的话语有所差异,但是本质上追求的主观境界实际上是一致的。

2.2 集体行为层面:君子之交

从我国传统文化内部不同的亚文化之间互动关系来看,由于儒家“尊礼”思想的渗透影响和数千年农耕文明秩序的存在,我国传统文化在集体交际层面上始终重视“人际和谐”的理念,具体的交际策略则是君子之交。在我国古代茶文化中,陆羽针对这种行为层面的“君子之交”的意蕴曾有“茶之为用,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的论述,指出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共寻道德的情思。又如,从我国茶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之互动关系来看,我们看到无论是日本茶道讲究的“敬、清、寂、和”还是近代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对我国茶文化的“本土化”改良,我国茶文化始终都立足于用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和而不同等的立场与之展开对话。

2.3 物质器物层面:道法自然

狭义上的“茶文化”属于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广义上的“茶文化”则囊括了各种物质器物层面的茶文化元素,例如茶具、茶文学作品、茶叶、茶叶包装以及任何指向与茶有关的文化创意产品等。在我国茶文化当中,人们对于物质器物层面的文化并不追求过分的糜奢,转而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法自然情怀。以茶叶的外在包装为例,我国传统茶文化追求“简谱”、“简约”而不简单,从不追求过分奢侈的包装;包装元素多以我国传统文化符号为主,讲究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内在地展现出来的是传统文化中那种“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2.4 文化传播层面:共生营销

一般来说,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主要借助于人际交往传播、商务活动传播、茶文化或文学作品传播等方式进行,而其它的传统文化传播也主要是基于此三类渠道传播,展现出一定的“共生营销”特征。例如,早在唐朝时期,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僧侣等人就承担着传播中华茶文化并顺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在这些人际传播使者的努力下,中华茶文化成功地融入到了日本的文化传统当中,形成了日本的茶道。因此,从中可见我国茶文化历史的发展与其他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共生性、伴生性特点。

3 结语

从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向度来看,茶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代言人的角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茶叶产业“十三五”规划指出未来几年我国茶文化产业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战略”,积极地以“功能拓展和对外交流机遇”为新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及其发展越来越具有生活化、世俗化、大众化、国际化、数字化等特点,鉴于其与其他文化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发展关系,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下充分基于“文化模因论”等理念支持可以帮助我们的茶文化更好地、更自信地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生动的文化注脚。

[1][英]理查德.道金斯著,卢允中译.自私的基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3.

[2]徐晓村,王伟.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饮茶在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0.

[3]余跃.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13.

[4]余悦.中国茶文化与上海世博会——兼论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33.

[5]夏兵,张士康,汪一飞,谭蓉,陈小强,孔俊豪,杨秀芳.中国茶文化底蕴下的现代茶包装探索[J].农业机械,2012(12):110.

猜你喜欢
层面茶文化内涵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挖掘习题的内涵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