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 红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林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我国林业资源的相关保护措施并不齐全,并且林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导致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与保护时难度较大,容易致使一些地区林业资源管理出现纰漏,从而使林业资源遭到破坏。现阶段各部门在农林方面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虽然经历了长达20几年的改革开放,但在农林保护方面依然存在缺陷。
相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我国农林行业现阶段发展较为稳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经济水平受世界大趋势的积极影响,持续创造了经济的新指标。我国的农林专家也开始意识到农林资源的保护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2]。林业部门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我国农林资源。农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不仅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起到平衡生态系统的作用。另外,我国林业相关专家对于出现的实际问题不断展开研究,陆续汇总出版如杜凡的《生态建设和农林的可持续发展》等书籍,以作为农林保护的相关参考书籍。
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于林业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林木资源保护措施以及管理条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对于农林破坏上的整治力度还不够。我国政府的职能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80年代,这个时期我国政府开始由政治型政府转化为经济型政府,国家管理意识变得活络,思想意识逐步开放,标志着我国国家以及社会开始迈向全新的社会生活以及管理模式。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展开职能建设,逐步由理论研究转向实践发展,建立起现代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我国政府职能又由经济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职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进入21世纪后,政府对于农林的保护职能开始转变,国家渐渐重视起农林资源的重要性,相关专家也开始讨论保护农林资源的相关措施,使得农林资源保护问题受到大家的重视[3]。
农林资源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尤为重要。但很多人对于农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并不强烈,更多的人认为农林属于野生树木植物,对于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没有必要刻意进行保护,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意识思想[4]。
农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也有很多种,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农林保护体制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这需要农林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责,对农林资源保护加以重视,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林资源不受破坏。在此之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农林资源的保护并不重视,没有从根本上遏制农林资源被破坏的事实。设定将农林资源划分为专人保护机制,由于我国农林资源分布较为发散,导致对于农林的有效保护很难具体实现,这需要农林部门进行相应的措施整改,可以划分当地农林部门所对应的农林资源,并分给每一位负责人进行专人管理与保护,会实现专项治理的效果。并且要派专人进行定期检查与防护措施的检修,确保农林资源不会出现人为破坏或者潜在的灾害破坏。
农林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政府的扶植,政府是农林资源保护相关措施得以实施的有利后盾,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于农林资源的发展和保护都极为重要。尤其作为林业部门的政府,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应加大扶植力度,使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协助作用。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农林资源保护是与政府和广大人们群众是分不开的,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扶植与配合,另一方面也需要人们自觉提升爱护林木资源的意识。相关政府要继续完善林业资源的管理体制,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时有法可依,有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同时,还要提升广大人们群众对于林木资源的保护认识。只有人们与政府都对林木资源保护持有积极的态度,林业资源才会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吉哲.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政府职能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 高晓雨.基于灰色理论的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3 章忠珍.定南县林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9
4 王健.国有林业扶持性政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