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路娟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促进人们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加快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于是,为了给自己减压,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通过旅游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开阔自己的眼界,同时也为自己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增加一抹亮色、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因此,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应运而生。纵观世界旅游产业,笔者发现它的存在还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适当停下工作的脚步、放松心情,更有促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
“休”,《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息止也。从人依木。”而“闲”的意思是指“无事”,通常与“忙”相对来讲。可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休闲”的目的都是为了休息和放松。而实际生活中,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各个阶层的生存竞争、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处于不断奋斗中的普通群众对于减压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而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也随着人们需求量的增加飞速崛起。旅游业中的休闲度假方式也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由此可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处于巨大生活压力之下的居民们有可以放松心情、放飞自我的地方,可以在玩中休息、在休息中减轻压力。
1960年代,美国白宫会议首先提出设立"世界遗产信托资金"的建议案。提出要保护世界上杰出的自然风景区和历史遗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提出要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确定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扩大了历史文化遗产的范围[1]。从此以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重视,时至今日,即便是最普通的群众也知道一定要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旅游产业是一个集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等内容的产业,它的存在对服务非遗,保护中国乃至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确立,本身就是为了传承世界优秀民族文化。由此可见,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醒世界人民为了传承文化、保护有意义的、优秀的世界文化、民族文化而努力,绝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非遗名录上的那几种文化内容。而中国就有很多值得保护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茶文化、戏曲文化等等,都是我们必须传承的对象。且茶文化中包含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中国各学派文化在内,是一门融汇贯通的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传播茶文化对于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非常有意义。而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也是一个涵盖行业和文化内容甚广的产业,对于这一产业的利用,能够更好地传播茶文化。
茶楼,是茶馆的一种形式,从唐代开始,“茶馆”就出现了。宋代,茶馆的作用意义得到扩充,不再仅仅是为顾客提供饮品的地方,更是休闲娱乐的妙处。而如今,茶楼逐渐与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相结合,服务范围更加丰富,存在意义也有所更新。
如今的茶楼,在服务上更注重文化的传承,经常有人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来形容茶楼的存在意义,可见,在饮品随处可以买到、饮品形式丰富多样的今天,对于茶楼来讲,为顾客提供饮品,单纯地为顾客的“口腹之需”或为往来客商提供休息的地方等类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弱。现代茶楼更注重从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方面提升自身的文化价值,从设计到服务都逐渐高雅化、越来越注重为上层知识分子服务,比如,有茶楼的地方,一般会以“书画”等文化作品装饰,更有有心之商人,还会以古琴艺术装饰茶楼,通过一系列的陪衬品展现文人的“精”、“气”、“神”。从这方面来讲,茶楼的存在,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崇的文化载体,它可以将中国文人的优秀品质表现出来,让中国民众发现自身民族存在的值得推崇的优秀品质,提升民族自豪感,也提升自身的内涵和气质。
茶楼的建筑形式虽然在不断创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只要与茶文化有联系,就与中国特有的“古典”韵味密不可分了。中国茶文化历来讲究“和”、“静”、“清”、“寂”,这些文化内容和中国“古琴、古筝、古诗、茶叶、围棋、书法、国画、宗教”等国学形式的文化内涵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于是,外出旅游时对富含本国特色的旅游场所和风景名胜区更加青睐。这也为茶楼文化的重新崛起提供了契机。
文化的传承和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茶楼的存在因为有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优秀传统文化而为人所推崇的特点,也就更能为旅游业所包容。众所周知,旅游业因为能为受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而备受推崇,也因此成为了增加我国国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据搜狐网统计的数据显示,世界上共有11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GDP占比超过7%,只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GDP占比不到2%,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目前全球旅游业收入已占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0%。由此可见旅游业对于增加包含中国在内的世界人民收入的重要性。而茶楼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并配合其发展,无疑是能够帮助增加人民收入,提升国民生产总值的。
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2]。
相对而言,茶楼是一种集美学、文艺与实用为一体的建筑形式。茶文化的存在是茶楼文艺性和美学性存在的基础。而茶楼既然是为茶文化服务的,就不得不按照“茶人”对茶文化的要求而进行建筑的外表设计和内涵设计,因此,茶楼建筑的存在丰富了“建筑”的内涵,增强了人文性。
旅游休闲产业中的茶楼设计既然要为旅游业服务,就必须符合游客对休闲娱乐的要求。而游客之所以选择某一旅游景区作为自己休闲娱乐放松的场所,即是因为该场所的风光特色或文化特色对其有吸引力,因此,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中的茶楼设计不仅要依托文化内涵而设计,更要依托所在地的特点而建。
国人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使得大众的人文情怀也逐步提升,其对于茶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于是,饮茶之风也随之兴起,茶楼是一种传承了千年之久的建筑形式,其存在目的不仅是为了方便顾客饮茶,更是为了在传承茶文化的基础上获得收入。因此,现代很多茶楼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往往花样百出,但是最终取得的效果却事与愿违,变幻多姿的艺术元素甚至掩盖了茶馆的艺术文化氛围。这是不科学的设计策略。真正的设计师在设计某一建筑形式时必定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进行茶楼设计时,必须以其茶文化内涵为着手点,巧妙地运用装饰纹样对其建筑材料以及茶具与陈设进行定位化设计,从茶文化的具体内涵着手,利用茶诗、茶画以及茶书法与茶艺表演等对茶馆空间进行整体化的艺术设计[3],构建古风茶室,从内涵方面吸引游客注意。
依托旅游休闲度假茶业的茶楼是各个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因此必须与当地景点的地理特点、民俗特点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才能让来此旅游的旅客更容易接受。因此,当茶楼建设在历史文物较多的风景名胜区时,可以以鲜明的中国古典风格设计茶楼,如室内茶具选择青花瓷或紫砂等传统用具,墙壁上悬挂水墨画,座椅、茶桌甚至墙壁都是实木镂空风格。茶楼的主体则可以以庭院式、书斋式、民俗式、宫廷式等或宁静淡雅或高调、奢华、大气的建筑为主。
另外,古风不代表必须完全复古,也可以以现代式茶楼突破典雅、古朴之美用来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比如旅游休闲度假区的现代式茶楼也可以以茶艺馆为设计主体,既满足顾客品茶的爱好,还可以满足其观看茶艺表演的好奇心。而对于少数民族旅游区,则可以以异域风情融入茶楼的室内设计中,体现各民族的文化底蕴。
茶文化和现代旅游业的结合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是文化和休闲的融合,若将茶楼建筑遍布各个旅游景点,则能实现传播文化和休闲娱乐的双重目的。且“茶中有道”,通过娱乐休闲的形式将修身养性的文化渗入每一位游客的心中,能够帮助游客达到人格上的完善,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依托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茶楼建设和茶文化传播肯定会越来越被游客们所接受。而茶楼在旅游景点的兴盛也势必引起全国各地有见识的商家的追捧和效仿,商界的逐利行为更有利于促进茶楼产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对增加旅游景区民众的收入,促进我国GDP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胡承华.“新中式”风格室内装饰设计浅析——对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及其设计理念的一种解读 [J].中国美术,2010(1):322.
[2]于晓菲,张琳.论茶文化在室内空间艺术中的运用——以中国传统茶楼设计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2(19):28-29.
[3]靳鸽.从审美心理角度看茶楼的环境艺术设计[J].福建茶叶,2017(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