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辉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1460)
计算机的准确性、高效性、独立性极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大大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成本。因此,计算机网络识别技术在防止茶叶病虫害中的应用,可推动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方式,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为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及数据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科学化、先进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计算机网络识别技术的出现使终端从“与人之间的交流”转型为“人与物的交流”,最终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交流,这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对信息和物品整理的质量,使单一的劳作不再枯燥乏味。计算机网络识别技术,经过人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检验,发现对于防止茶叶病虫害有重要作用。计算机网络识别技术,未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可以进行远程监控茶叶的生长情况,还能对茶叶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处理量化后的实验数据。比如,当茶叶在夜间生长过程中,遭遇病虫侵害之时,互联网便可以及时监测并且发出警告,此时,检测人员便会立即给出相应的策略,使茶叶得以正常生长,为茶园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网络识别技术的协议体系是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测量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相关专业技术员,不断进行技术改良,维护用户信息安全,为广大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每株茶树建立信息档案。比如,茶叶日常生长状态,茶叶植株的成分含量变化。除此之外,当茶叶遭遇病虫害的情况时,还需要对遭遇的病症、虫害类型、病态表现、处理方式、评估结果等信息进行详细地记录,以此完善茶树信息档案系统。另外,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当茶园有任何异常都可以发布到网上寻求帮助,计算机也会根据茶园的实际情况,同所建立的档案配对,从而对茶树的病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识别系统融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车辆识别系统。交管部门通过对车牌,车身的颜色等等进行检测及有效的管理,从而达到维护公共交通秩序的目的。农业也是计算机网络识别系统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尤其是针对茶叶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网络识别系统对茶叶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测,使人们对茶树的生长过程有精确的了解。比如,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一旦遭遇病虫害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都能立即发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茶叶种植过程中的损失,对改善茶农的工作效率和方式意义重大。
我国茶业发展历史悠久。我国制茶、种茶技术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但传统的茶叶种植仍采取人工模式。尤其是在夜间,每当下雨、刮风等客观条件下,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发现茶树的异常,导致病虫害泛滥,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茶叶仅仅在特定季节才能生产,显然无法满足人们更为深层的消费需求。
预测、预报是茶园进行病虫害处理的重要依据。在传统的茶叶种植过程中,茶园一般会聘请专业人士,通过调查茶叶的生长环境,分析茶叶植株成分,在强灯下观察做出预测。但是,这样的监测并不是全天制,检测人员也仅仅只是隔一段时间才进行检测。此外,病虫害的产生又跟天气状况有着极大的联系,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往往茶叶病害灾难的发生,仅仅只是一场暴雨引起。而且由于经费有限,部分茶园无法配备显微镜、扩大镜、自动标准观测灯等常用设备,这导致预测过程延长、不精确。因此,茶园经常会有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而又无法及时处理,最终导致茶叶损失惨重。
在防止茶叶病虫害的过程中,茶叶种植多在山区、丘陵地带,信息相对闭塞,传统茶叶病虫防治信息的传导,仍旧采取广播、报刊等方式进行,通过介绍病虫趋势。不仅如此,茶叶防治客观方法,主要是宣传防治虫害的专业知识,来减轻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有时也会开展相关的讲座与培训,但由于茶园的工作人员大多是茶农,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当茶园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之时,从业人员大多表现的不知所措,茶园的损失也是在所难免。那么如何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减少茶农不必要的损失,就成为了现在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
传统茶园出现病虫害问题时,茶农由于没有专业系统的知识,仅根据对茶叶表面粗象的描述,然后根据营业员的推荐,选择相关病虫防治药品。而茶园预测预报的不准确性,直接导致茶农在应对大面积的病虫害之时的惊慌。此外,信息传递的缓慢也使茶农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无从下手。茶园病虫害处理方式的落后,应对病虫害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会造成茶产量的降低,甚至无法收获。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如何有效、快速的防治茶叶的病虫害问题,成为茶产业化无法逃避的问题。随着网络识别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其准确性、高效性、独立性等优点,可以在茶叶在病虫害方面,获得有效、专业的预测分析,并迅速传递获得解决方法,极大的提高茶叶的产量。
计算机网络识别技术是由专业的编程人员,通过实践设计组合而成。相关人员只需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对茶树信息远程观测,根据已有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就能对茶树的生长进行预测和分析。不仅如此,人们不用在茶园深处进行检测观察,也不会因为装备不完善,而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茶农不用为突发的病虫灾害而苦恼,不管茶农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网络监测指导,对茶树进行有效管理。
信息传播的高效性是计算机的最为显著的特点,将其应用于茶叶种植,有利于茶叶病虫害的及时解决。传统茶叶种植过程中,由于茶农缺乏专业知识,即使发现了病虫害的问题,也只能通过询问药店来买药,互联网识别技术的出现就极大的改善了这一问题。当茶树在生长过程中遭遇病虫侵害时,网络识别技术能够及时反馈,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收到讯号,便会立即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虫害的影响,降低茶农的损失。
计算机的扩展性、兼容性,使得它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又可以同时进行多项操作和运算,满足对不同问题的在线解答。比如,当茶叶遭遇绿叶蝉的侵害时,网络识别技术通过观察,便会立即检测到,然后根据程序算法,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当茶叶遭遇黑刺粉虱时,计算机又会给出应对方案,即使是遭遇更为严重的问题时,网络识别都能够保持高水准的执行效率,既节省了中间聘请专家的费用,又可以根据实际检测的数据,给茶叶“对症下药”。因此,互联网识别技术在病虫害处理上有独立性。
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社会的很多领域,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鉴于此,茶产业作为我国众多产业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提升茶叶的质量、产量,也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将现代科技与我国的传统产业相结合,不仅提升了茶叶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效益,而且也为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华波,程道德,何涛,丁汉东.2017年房县茶叶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综合技术及成效[J].湖北植保,2017(6):27-28.
[2]陈金磊,沈宝涛,杨柏云.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J].福建茶叶,2017(11):15.
[3]欧高财,李耀明,王勇,等.加快推进湖南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路径与工作思路[J].中国植保导刊,2016(12):79-82.
[4]唐劲松.湖北五峰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5(11):93-95+136.